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幼河的博客  
在美国混日子。  
https://blog.creaders.net/u/3328/ > 复制 > 收藏本页
我的名片
幼河
注册日期: 2010-01-13
访问总量: 11,630,310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最新发布
· 真正恐惧的是他们
· ZT:MIT陈刚教授自述
· ZT:我的岳母
· 王朔:美国走马观花
· 大神于敏
· ZT:赤脚资本家孙立哲
· ZT:一个知青偶像的沉浮
友好链接
分类目录
【小說】
· 我的约翰
· “我怎么会后悔呢?”
· 回顾与情感
· 聊斋新编
· 爱的传递
· 面子
· 哭的孩子有奶吃
· 自尊
· 感情
· 嘿嘿,“法治 ”
【随感杂谈】
· 那时的什刹海……
· 美墨边境墙
· 反光
· 请根据常识判断……
· 川普被“翻篇”之前
· 川普的竞选策略
· 麦凯恩的风度
· 洋“芝麻酱”
· 新冠肺炎疫情简述
· 侃“正人君子”
【摘编文章】
· 真正恐惧的是他们
· 大神于敏
· 美国是民主国家
· 女知青和农民丈夫
· 生死之痕
· 撒谎成性的川普
· 你怎么想?
· 川普心理分析
· “华川粉”白描
· 美国华人的根本利益是什么?(外
【旅游】
· 糟糕天气的旅游
· 马蹄湾
· 犹他州南部的三个国家公园
· 象海豹
· 加州的红杉树
· 太浩湖和优胜美地
· 从陡峭点到大苏尔
· 彩色海滩
· 墨西哥城逛街
· 观赏帝王蝶
【纪实】
· 进了急诊室
· 欺诈之都(下)
· 欺诈之都(上)
· 是诸葛亮也没用
· Liz是个小狮子狗
· 罗将军
· 农场轶事
· 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变迁
· 母亲在“文革”之初
· 针对华人的盗贼
【散文】
· 老北京的景儿
· “两害相权取其轻”
· 最后的告别
· 渐渐远去
· 多想相聚在梦中
· 我不懂养狗之道
· 我是个普通人
· 老北京有特色的景儿
· 自斟自酌
· 回忆像陈年老酒
【转贴文章】
· ZT:MIT陈刚教授自述
· ZT:我的岳母
· 王朔:美国走马观花
· ZT:赤脚资本家孙立哲
· ZT:一个知青偶像的沉浮
· ZT:太平军残部没到过智利
· ZT:“英国辛德勒”尼古拉斯.温
· ZT:世界上最伟大的骗局
· ZT:民国不是个美好时代,也没男
· ZT:美国的分裂正在加剧
【随手一拍】
· 反光
· 下羚羊谷
· 等待
· 向着太阳唱起歌
· 小海湾里的鲱鱼群
· “丑小鸭”
· 珊瑚虫和海葵
· 海湾边的白鹭
· 野果子
· 梦幻
【删除】
· 删除
· 删除
· 删除
· 删除
· 删除
存档目录
04/01/2022 - 04/30/2022
01/01/2022 - 01/31/2022
11/01/2021 - 11/30/2021
10/01/2021 - 10/31/2021
09/01/2021 - 09/30/2021
08/01/2021 - 08/31/2021
07/01/2021 - 07/31/2021
06/01/2021 - 06/30/2021
05/01/2021 - 05/31/2021
04/01/2021 - 04/30/2021
03/01/2021 - 03/31/2021
02/01/2021 - 02/28/2021
01/01/2021 - 01/31/2021
12/01/2020 - 12/31/2020
11/01/2020 - 11/30/2020
10/01/2020 - 10/31/2020
09/01/2020 - 09/30/2020
08/01/2020 - 08/31/2020
07/01/2020 - 07/31/2020
06/01/2020 - 06/30/2020
05/01/2020 - 05/31/2020
04/01/2020 - 04/30/2020
03/01/2020 - 03/31/2020
02/01/2020 - 02/29/2020
01/01/2020 - 01/31/2020
12/01/2019 - 12/31/2019
11/01/2019 - 11/30/2019
10/01/2019 - 10/31/2019
09/01/2019 - 09/30/2019
08/01/2019 - 08/31/2019
07/01/2019 - 07/31/2019
06/01/2019 - 06/30/2019
05/01/2019 - 05/31/2019
04/01/2019 - 04/30/2019
03/01/2019 - 03/31/2019
02/01/2019 - 02/28/2019
01/01/2019 - 01/31/2019
12/01/2018 - 12/31/2018
11/01/2018 - 11/30/2018
10/01/2018 - 10/31/2018
09/01/2018 - 09/30/2018
08/01/2018 - 08/31/2018
07/01/2018 - 07/31/2018
06/01/2018 - 06/30/2018
05/01/2018 - 05/31/2018
04/01/2018 - 04/30/2018
03/01/2018 - 03/31/2018
02/01/2018 - 02/28/2018
01/01/2018 - 01/31/2018
11/01/2017 - 11/30/2017
10/01/2017 - 10/31/2017
09/01/2017 - 09/30/2017
08/01/2017 - 08/31/2017
07/01/2017 - 07/31/2017
06/01/2017 - 06/30/2017
05/01/2017 - 05/31/2017
04/01/2017 - 04/30/2017
03/01/2017 - 03/31/2017
02/01/2017 - 02/28/2017
01/01/2017 - 01/31/2017
12/01/2016 - 12/31/2016
11/01/2016 - 11/30/2016
10/01/2016 - 10/31/2016
09/01/2016 - 09/30/2016
08/01/2016 - 08/31/2016
07/01/2016 - 07/31/2016
06/01/2016 - 06/30/2016
05/01/2016 - 05/31/2016
04/01/2016 - 04/30/2016
03/01/2016 - 03/31/2016
02/01/2016 - 02/29/2016
01/01/2016 - 01/31/2016
12/01/2015 - 12/31/2015
11/01/2015 - 11/30/2015
09/01/2015 - 09/30/2015
08/01/2015 - 08/31/2015
07/01/2015 - 07/31/2015
06/01/2015 - 06/30/2015
05/01/2015 - 05/31/2015
04/01/2015 - 04/30/2015
03/01/2015 - 03/31/2015
02/01/2015 - 02/28/2015
01/01/2015 - 01/31/2015
12/01/2014 - 12/31/2014
11/01/2014 - 11/30/2014
10/01/2014 - 10/31/2014
09/01/2014 - 09/30/2014
08/01/2014 - 08/31/2014
07/01/2014 - 07/31/2014
06/01/2014 - 06/30/2014
05/01/2014 - 05/31/2014
04/01/2014 - 04/30/2014
03/01/2014 - 03/31/2014
02/01/2014 - 02/28/2014
01/01/2014 - 01/31/2014
12/01/2013 - 12/31/2013
11/01/2013 - 11/30/2013
10/01/2013 - 10/31/2013
09/01/2013 - 09/30/2013
08/01/2013 - 08/31/2013
07/01/2013 - 07/31/2013
06/01/2013 - 06/30/2013
05/01/2013 - 05/31/2013
04/01/2013 - 04/30/2013
03/01/2013 - 03/31/2013
02/01/2013 - 02/28/2013
01/01/2013 - 01/31/2013
12/01/2012 - 12/31/2012
11/01/2012 - 11/30/2012
10/01/2012 - 10/31/2012
09/01/2012 - 09/30/2012
08/01/2012 - 08/31/2012
07/01/2012 - 07/31/2012
06/01/2012 - 06/30/2012
05/01/2012 - 05/31/2012
04/01/2012 - 04/30/2012
03/01/2012 - 03/31/2012
02/01/2012 - 02/29/2012
01/01/2012 - 01/31/2012
12/01/2011 - 12/31/2011
11/01/2011 - 11/30/2011
10/01/2011 - 10/31/2011
09/01/2011 - 09/30/2011
08/01/2011 - 08/31/2011
07/01/2011 - 07/31/2011
06/01/2011 - 06/30/2011
05/01/2011 - 05/31/2011
04/01/2011 - 04/30/2011
03/01/2011 - 03/31/2011
02/01/2011 - 02/28/2011
01/01/2011 - 01/31/2011
12/01/2010 - 12/31/2010
11/01/2010 - 11/30/2010
10/01/2010 - 10/31/2010
09/01/2010 - 09/30/2010
08/01/2010 - 08/31/2010
07/01/2010 - 07/31/2010
06/01/2010 - 06/30/2010
05/01/2010 - 05/31/2010
04/01/2010 - 04/30/2010
03/01/2010 - 03/31/2010
02/01/2010 - 02/28/2010
01/01/2010 - 01/31/2010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比较如何吃猪谈起
   

比较如何吃猪谈起

 

  下面是一位作者发表的帖子的摘编:

 

  不少人谈到对肉类食材的利用,认为西方人远不及中国,比如不吃内脏、不吃血等;中国人对猪的利用程度是最高的。这似乎主观了些,其实中国人认为只有自己才会吃的部分,比如猪血、猪内脏、猪脑髓、骨髓等等,德国人同样绝不浪费,只是,他们将之统统打碎,做成各种香肠——德国的香肠种类多达约3千个品种就是这么来的。

  德国人对猪的利用,显然是一种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的利用方式,猪的不同部分全部被加工成标准化的香肠,你想吃什么,就去切什么样的香肠。而中国人对猪肉的利用,则完全相反,猪的每一个部分背后都对应着无数不同加工和烹饪方式。从对猪肉不同方式的物尽其用来看,无论从消耗的人力还是加工所需能耗,中国的利用方式都要远远高于德国。从这一点来说,中国人食用猪肉的综合成本要远远高于德国。

  中国和德国完全不同的猪肉利用方式,恐怕来自历史上人均肉食量的差别。如果一个社会肉食机会很少,其加工烹饪方式必然是不怕浪费时间、燃料的;如果一个社会肉食机会相对较多,那么其烹饪方式必然是朝着尽可能减少时间和燃料消耗的方向发展。

  历史上,中国人的肉食机会实在是少之又少;而黑死病流行过后的十六世纪初,巴伐利亚地区的一些城市人均年肉食量已达80公斤,此数字与今天德国的肉食水准相当,比今天肉食已经极大丰富的中国还要高出一截。这个水准的肉食消费量,如果按中国加工和烹饪方式,恐怕一家老小全年都在忙活着加工烹饪猪肉。

  今天,居住在乡村的德国人,依然有养猪传统,其数量远大于中国普通农村家庭(作者注:今天越来越多中国农村家庭已放弃养猪),不但家庭备有全套杀猪工具,还备有全套香肠加工设备,即便自家没有,附近也有专门加工香肠的小作坊,几个小时内,一头猪就变成了一大堆各式各样的香肠。

  德国历史上有相对较高的人均肉食水平,恐怕是人口密度而非生产技术决定的。德国主要属温带海洋性气候,较中国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要优越得多,北部平原地区与中国江南一样适宜耕作,但工业革命前,人口密度远低于中国。在黑死病爆发前的十四世纪初,德国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2人,只及南宋时期南方人口密度较低地区的三分之一。黑死病爆发后,导致人口锐减,经过一个漫长时期才逐渐恢复。

  人口密度的差别,会形成极大不同的发展路径选择。历史学家们注意到,中国曾在某些生产技术上领先西欧,但自十世纪起,西欧在中国人还在依赖畜力人力生产时,就开始大量使用风力、水力机械,到了工业革命前夜,这些技术已经极为普遍且达到极高水平。总体上,西欧的技术进步是向着节省人力的方向发展,而中国却是向着使用劳力的方向发展。其分界线始于南宋。

  因为中国的农业技术发展较早,人口很早就达到当时经济水平所能承受的上限,故中国自宋代达到人口高峰后,技术和生产组织的发展不再朝着节省人力的方向发展,而是朝着可以让更多人“糊口”的方向发展,因为劳动力相比可以提高效率的机械要便宜得多。这种中国模式被称做“内卷化”发展。

  某些时候,中国的“内卷化”发展甚至出现了技术的倒退。譬如,1756年英国诞生的珍妮纺织机最初只有8个纺锭,而1316年出版的王桢的《农书》中记载和描绘的大纺车,有32个纺锭,这种较珍妮纺织机早400余年,可用水力驱动的机械,很快就被历史淘汰,因为中国的纺织业自明代起全部变成了家庭化生产。

  对猪肉,中国发展出一套足以傲视德国人的复杂丰富但却极为耗费人力和燃料的吃法,也是这种“内卷化”的产物。至于德国人发展出将猪肉每一部分都变成香肠的做法,与西欧近千年来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朝着规模化和高效率方向发展,是异曲同工。所以不妨这么说,猪肉,在德国是“集约化吃法”,在中国,是“内卷化吃法”。

  当然会有人问,中国历史上的王朝更迭多伴随着大量的人口减员,有些时候人口减员到千里无人烟的长度,为何中国人口总能迅速恢复到极高水平,而欧洲却长期人口密度低于中国?

  也许,最重要的差别主要在于欧洲历史上婚育年龄大大晚于中国。黑死病前的十三世纪,虽然教会允许的结婚年龄极低,但实际上,西欧平民中,女性要25岁才结婚,男性要接近40岁才结婚——这个年龄的中国男人,孙子都可以满地乱跑了。黑死病爆发后,人口压力锐减,欧洲男性的结婚年龄迅速降到24岁,但随着人口逐渐恢复,结婚年龄又再度提高。

  形成这种婚育文化的差别,即长子继承制与诸子均分财产制形成的“生存策略”,在西欧,无法获得财产的子女只能是青少年即离家独立谋生,晚婚晚育;在诸子均分财产的中国,对任意一个儿子来说,尽早结婚并尽早有孩子,就意味着可以从其他兄弟那里抢夺到大家庭的更多财产。

  西汉前的中国,亦为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继承制被认为是周公“制礼作乐”的重要内容。封建制在中国终于秦代,此后只有官与民而无分封的中国古代社会,却一直被称为封建社会,实在是个天大的误会。

而封建制与婚育文化的关系,也可从欧洲封建制解体后的婚育观念变化得到再次印证,从十八世纪,最先实现工业革命的英国开始,欧洲人的结婚年龄开始大幅降低,它使欧洲第一次在人口增长速度上远远超过中国,并且在人口密度上超过中国。也正是因此,才有了马尔萨斯的《人口论》。

 

……………………………………………………

此文有意思的地方是这段:“人口密度的差别,会形成极大不同的发展路径选择。历史学家们注意到,中国曾在某些生产技术上领先西欧,但自十世纪起,西欧在中国人还在依赖畜力人力生产时,就开始大量使用风力、水力机械,到了工业革命前夜,这些技术已经极为普遍且达到极高水平。总体上,西欧的技术进步是向着节省人力的方向发展,而中国却是向着使用劳力的方向发展。其分界线始于南宋。”我一直对历史上中国人不注重借助外力进行生产不解,或许人口密度是个原因。

文章继而分析为什么中国人口在极大损失后会急速恢复;居然是在财产的人分配上是“诸子均分财产”。

作者还提到中国的封建制止于秦代。这个观点我早就看过。我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所以中国自秦代以来就不是封建制。中国大部分历史都是中央集权的专制王朝的更迭。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