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幸福的味蕾 到了三年级,爸妈开始让我自己走路去上学,因为一路上不用过大马路,而且学校也不远。 每天早上出了大院儿的门往右拐,我先要经过一段长长的大院儿的围墙,那是我上学途中最无聊的部分,过了这段围墙之后,我的旅途才开始变的有意思。
首先我会经过一个公园的大门,从大门往里公园里面看,会看到一个湖,湖上有个湖心亭,湖心亭里有个茶餐厅,这个餐厅里有早茶,有时候爸爸会带我们去那里吃早茶。公园大门的两边有两排大榕树,每天早上,这些仪态万千的榕树都会接受我的检阅。我喜欢在榕树下穿行的时候,透过密密的枝叶去寻觅那缕缕清晨的阳光,那不停变化着的光线,穿过层层的树叶,一闪一闪的投射在我脸上。那种感觉,仿佛只有在接受阳光的洗礼之后,美好的一天才算真正开始。
穿过榕树阵后,我的上学之旅开始进入最精彩的部分:骑楼下的小吃街——我上学的路上的必经之路。 所谓骑楼,就是人行道在住宅楼的下面,二楼的住宅临街,而地面那层则留给行人。这种建筑好处是行人不用担心刮风下雨,因为不会被雨淋着。我特别喜欢骑楼这种建筑,尤其喜欢下面有小吃店的骑楼。
(图片来自Google)
广东人喜欢吃,更喜欢喝早茶,很多人特别是年长者会一大早四五点就去茶餐厅报到。我的同学们大多也在外面吃早饭,父母则会给他们吃早饭的钱。我因为大院里有食堂,所以不用每天在外面吃,不过偶尔妈妈也会给我早饭钱,让我换换口味。每当兜里有钱的时候,我的上学之旅才变的更有意思。 我记得那时骑楼下面有一家肠粉店是我的最爱,那家的猪肉肠粉嫩嫩滑滑的好吃极了,但是一份猪肉肠粉要二毛五分,有点贵,因此不敢经常吃,不过斋肠粉只要一毛一份。所以,每当口袋里钱多的时候,我就吃猪肉肠粉,钱少了,我就吃斋肠粉,再少,我就去那家靠在街角的牛肉米粉店。话说这家店的牛肉汤米粉真心好吃,汤汁浓郁,米粉又特别滑爽,而且价格特别公道,只要六分钱,当然如果要另外加牛肉的话,则需要再加一毛钱。不过,这家米粉店也有令我不满意的地方,就是它的旁边是个公共厕所!有好几次,当我吃的正香的时候,抽大粪的车来了,顿时大粪的臭气盖过了牛肉米粉的香气,令我倒胃口。还有一家水果店,我每次经过铺子的时候,就能闻到各种水果的芬芳,让我心情舒畅。我记得我最喜欢吃他们家的番石榴,又糯又甜。除了这家水果店,还有一家豆腐脑店也让我无法抗拒,新鲜的豆腐脑,用一个平板一样的刮刀一点点舀出来盛在大碗里,然后往上面淋上一大勺蜂蜜,那种甜蜜又清爽的滋味,从头渗透到脚,让人回味无穷。我就这么来来回回的吃着,钱大把大把的花着。如果兜里没钱了,我就从马路对面的骑楼走去学校,眼不见心不烦,因为马路对面的店铺大多中午才开,供应下午的正餐。 如果早上来不及吃早饭,也有机会弥补,因为,学校里上午供应的课间餐也可圈可点的。 每天早上十点,大家都会从课桌里掏出自己的碗放在桌子上,翘首以盼课间餐的到来。这时,老师会提着个大桶进教室,桶里面的东西每天都是不一样的:有时候是牛腩汤河粉,有时候是皮蛋粥,有时候则可能是叉烧包或者菠萝包。我记得每次如果是语文老师派餐,我都会多分到些,但如果是数学老师派餐,我就占不到便宜了,阿文的碗里就会多出不少,因为阿文是我们班数学最好的。但是阿娇的碗里每次总是不多也不少,她是我们的班长,而且一直做到小学毕业,可谓几朝元老了。 阿娇和我还有阿文,我们仨是班里的铁三角,干什么都在一起。不知这算不算是校园霸凌的一种,还是一种孤芳自赏,无法解释,总之我们就喜欢三个人在一起,后来还竟然考上了同一间中学。 快乐的童年,友谊总是和零食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学校门口的弄堂里,有一间杂货铺见证了那个时代的同学们的友谊。那家杂货铺里的零食很有特色,糖醋萝卜是我的最爱,它是用白萝卜切成块儿,然后泡在加糖的白醋里面,酸酸甜甜的,爽口又多汁,是消暑的佳品。我记得那时萝卜一分钱一块,用牙签叉着,咬一口,萝卜特有的味道和着酸酸甜甜的汁水,渗透到舌头,牙齿,咽喉,直达肠胃,立刻让人觉得浑身上下通透了。还有,杂货店里的梅子蜜饯特别好吃,我直到现在回想起来还忍不住流口水。我记得那时新鲜的蜜饯是用纸包着的,包成粽子那样的三角形,小包的五分钱,大包的一毛钱。当然,根据我一贯的原则,钱多的时候吃大包,钱少的时候吃小包,总之,我总是能把钱花掉。我觉得我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可能就是那时候养成的。 每天中午同学们都回家吃午饭,吃完饭下午再回学校上学。这时候,大家都会集结在杂货店门口等学校开门,这也是大家用零食来互相交流,增进同学友谊的好时机。那时候大家都不富裕,所以一样东西几个人分着吃是个普遍现象。比如一根甘蔗,几个同学你咬一口我咬一口的吃。 我们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卫生的,反而管这叫“口水传友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