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圣诞节前回了一次老家上海(实在太幸运了,赶在疫情到来之前),发现家附近的那个著名的国际社区,不再像以前那样热闹繁华了,反而显得有点落寞,让我不禁有一丝伤感。 “这两年外国人大概走了有一半儿!”一位 熟识的意大利餐馆的老板娘摇着头告诉我。她的餐馆,我以前经常光顾,因为她家的意大利面做的非常的正宗,简直可以称得上是米其林级的。因此,虽然这是本地人开的意大利餐厅,却吸引了无数的老外,这真的是很难得。 可是,现在她餐馆的生意却大不如从前,可以说仅仅是维持着,因为从前的外国人食客们都因为公司撤离中国而纷纷离开了这里,回国了。 曾几何时在这个社区里,一到傍晚华灯初上的时候,人们会相约在星巴克,在家乐福,在各个酒吧级餐厅,在外面的草坪上吃着聊着,谈笑风生。无论是金发或黑发,蓝眼睛或黑眼睛,相互之间看上去非常的融洽,这就是国际化的魅力。这种景象,多少还真有点让人有点联想到从前的旧上海,那时作为远东第一金融中心时的风采。只不过,旧上海的繁华随着日本人的到来戛然而止,而如今,这国际社区的光环,难道也将随着贸易拉锯战的展开,渐渐的消散了么? 上海人很西化,其原因可能受其历史文化的影响。上世纪三十年代,作为远东第一大金融中心的上海,其在亚洲的地位堪比当时的纽约。那时居住在上海的外国人,远比现在要多得多,是真正的国际大都市。上海人是“崇洋媚外”的,西方的高品质的生活令他们着迷,同时,西方的先进思想和理念,也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和习惯。我来到英国后,有一次碰到一位英国老绅士,当他得知我是从上海来的时候,立刻笑着说,我知道,那是中国的欧洲城市。 与寥落中的国际社区相比,不远处的一个高科技园区内,却是一片繁荣景象。宽敞的主干道两边,高科技公司的楼鳞次栉比,与之相配套的购物中心在夜间人头攒动,灯火辉煌。据说,这是因为政府大力号召发展本国高科技行业,因此,大笔大笔的钱投到了这里。徜徉在这些漂亮的楼宇之间,我确实没见到几个外国人,难道中华民族真的能不依靠全球化,完全靠自身的力量完成世纪崛起吗?让我们拭目以待。 不禁又想到,等过些日子我再次回国的时候,那个如今正在凋零中的国际社区,不知又将会是一副什么光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