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2006年6月中旬的一天,经常一起登山的驴友朋友打电话说周末新成立的登山俱乐部要在我家附近的山上组织登山活动,邀我一起参加,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反正那时几乎每个周末都在山上晃悠,能跟几个的熟悉的朋友一起去总是很开心。星期六一早不到9点便来到了Lynn Headwater 的停车场集合。
在停车场见到了几个经常一起登山的老驴友,大家都准备充分,装备齐全。除了身着冲锋衣、登山靴、戴着帽子手套,手持登山杖外,背包里也都备有水和干粮及头灯、急救包等等必备品。唯一疏忽了的是没几个人带冰爪,因为已是六月中旬,想必山上积雪已经溶化,估计用不着冰爪了。后来证明,这正是我们的第一个失误。 很快又陆陆续续来了很多人,除了俱乐部的组织者和几位常见的驴友外,还来了一些初次见面的年轻人,以留学生为多。只见他(她)们穿着单薄的T恤和运动鞋,甚至是便鞋,手里握瓶矿泉水,很多人没有任何准备,甚至连帽子手套都没有⋯。这种状况让我们几个老驴友很是吃惊和担忧。于是悄悄提醒负责组织这次活动的朋友:这样上山恐怕不行啊!组织者面对这种情况也是很吃惊,于是非常友善的劝阻几位来者说:山上可能还有雪,你们这样的穿着上山恐怕会很冷,这次最好就不要参加了⋯。新来的年轻人则不以为然,表示来都来了,怎么能不参加呢?领队面对这种情况也就没再坚持。其实登山就该有登山的装备与要求,况且在通知里关于应该如何着装、穿什么鞋、准备什么物品、甚至该带的食物和饮水都有详细的说明,但无奈很多人就是视规则为无物,我行我素惯了。而面对这种情况,领队是应该坚决的予以拒绝,绝不带领不符合要求的人上山这是一个原则。但是国人深受抹不开面子的影响,虽然说了几句劝阻的话,但并未坚持。一来组织者经验不足,对山上可能存在的风险预估不足;二来在国人不驳人面子的思维主导下,于是就有了第二个失误。
很快停车场聚集了十几个人,最后清点人数,连同组织者和我们几个老驴友,居然整整25人,远远超过了预期。以现场的组织能力和领队人数,其实是无法照顾好这么庞大的登山队伍的,且中间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人是毫无户外经验的临时参与者,这便是失误之三。这因为人太多了,又无法拒绝,于是决定分三组出发,每组间隔时间8-10分钟。结果一大队登山装备不足的人还是蜂涌而去,为此次活动埋下安全隐患。 年轻人性子急体力好,很快前两组就窜得无影无踪了。我们几个老驴友决定殿后,不急不缓地一路走去。Lynn Headwater 的这条山径一直沿着溪流在林间穿行,非常平缓好走,山间流水潺潺,林间鸟语谛鸣。一路有几道溪流要过,溪流约宽10多米,深2米左右,溪流之上没有桥梁,只是有棵大树横在上面,算是独木桥了。早上精神饱满、体力好,小心翼翼的走过独木桥倒也没什么问题。这段路如果我没记错应该是11公里长,走出森林来到山脚下已是正午时分了。
当看着眼前的大山时,我们几个人全惊呆了,横在我们面前的完完全全是座大雪山,从山上到山脚下完全被厚厚的积雪所覆盖,原来这一年冬季雪大,山上积雪的厚度出人意料,很多地方一脚踏上陷到小腿肚子以上。这种状况按说没有雪鞋或冰爪是不应该上去的,而且山脚下还竖立着Trail Close的指示牌,我们议论了片刻,潜意识都觉得不应该继续往上走了,可是前面的两队年轻人根本没有遵守我们事先约定好的在山脚下集合后再统一出发的规定,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了。犹豫片刻后,我们还是决定跟上他们。 这里我们犯下了第四个错误,也是最严重甚至是可能致命的错误!当时虽然看到了关闭的警示牌,但我们一票人心存侥幸,认为已经是六月中旬了,按说Trail 应该开放了,说不定是公园局忘记撤掉了警示牌呢!总之人们都没把这件事太放在心上,特别是组织者和领队,也已经跟着前面的队伍窜得无影无踪了。这是此次意外中的最大失误,应该牢记公园局是不会因为自己的疏忽而忘记撤走警示牌的,事关公众安全,谁敢当儿戏!有警示牌上的关闭提示,就应该坚决的遵守,否则致命的意外都有可能发生。在这方面我们中国人确实有很大的问题,守规则少见,不守规则是常态。
开始上山后才发现山坡很陡,似乎有30到40度的坡度,加上积雪很厚,所以真是举步维艰。在雪坡上蹒跚上行,直到下午3、4点钟才接近山顶。接下来出现了问题,由于积雪太厚,完全覆盖路标指示牌,且山上雾越来越大,我们根本无法找到翻过这个山脊通向另一侧的路径,于是全体受阻在了雪山上。
发自我的iP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