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的時候,家人每天都要去菜市場買菜,我偶爾也會去。 一個大棚子裡是密密匝匝的攤位,一個緊挨着一個。攤位上有早晨新摘的水靈靈的蔬菜、活蹦亂跳的走地雞、剛剛出鍋的熱騰騰的豆腐等。 菜市場裡摩肩接踵,噪雜喧譁,攤主的吆喝聲、顧客討價還價的聲音、雞鴨的鳴叫聲交織在一起,魚蝦的腥味、豆豉的醇豆香、大料的鹵香味混合在一起,一派人間煙火氣。 攤主手裡都有一桿秤,一根細細的杆子,上面刻着秤星來標誌斤兩,一邊是盤子,一邊是秤砣。 印象最深的是賣肉,攤位前面有一塊大案板,鐵架子上掛着幾條鮮肉。 我指一指想要的肉,跟攤主說:割二兩精肉。 攤主取下掛着的肉,手起刀落,往桿秤的盤子一放。左手拿秤桿,右手調秤砣,不多不少正好二兩! 八十年代末我到了美國,驚艷於美國超市的寬敞明亮、整潔美觀。 在美國買菜去超市不去菜市場,而超市跟國內的菜市場有着天壤之別,安靜有序,一塵不染,冷氣開到清涼如秋,蔬菜水果碼得整整齊齊,牛羊豬肉包裝精緻地放在冷凍櫃裡,連海鮮櫃都乾淨得沒有一絲腥味。 不過我很快就發現美國超市的食材中看不中吃,不如國內菜市場包裝簡陋的食材鮮美。 而且美國超市沒有青菜。 我剛到美國的時候落地在佛羅里達的南方城市,那裡中國人少,我們一時沒有發現中國店。 在國內常吃青菜也沒覺得有多喜歡,可是有幾個月吃不到,每天在夢裡吃青菜。 不久我們發現每個美國城市都有大大小小的中國店,中國店裡都有青菜。 中國人越多的地方中國店越大。 自從搬到華府,發覺這裡的中國超市規模不輸美國超市,食材豐富,種類繁多。 旅居美國多年,依舊還是中國胃。 中國超市裡光是青菜類蔬菜就有好多種,有青江菜,奶白菜、小菜心、油菜、油菜心、芥蘭等。 青江菜就是我們平常說的青菜,葉子寬大碧綠,菜梗扁平青白,霜打過的青菜最好吃,有清甜的味道。 小菜心是青菜三分之一大小,最嫩的菜心部分,可做香菇菜心。 奶白菜跟青菜形狀相似,但是更洋氣一些,葉子微卷,菜梗奶白。 油菜的葉子跟青菜相似,但是菜根細圓青綠。 芥蘭的葉子更為深綠寬厚,菜根也是圓形。 除了青菜,中國超市還有其它中國蔬菜,胖胖的冬瓜、碧綠的韭菜、苗條的茄子等。美國茄子是土肥圓,中國茄子才有婀娜的身段。 初秋的時候還會有茭白,淡淡的甜味,口感鮮嫩。 春節期間會有冬筍,雖然略貴,但是鮮絕冬蔬。 中國超市幾乎涵蓋中華美食需要的食材,有靈魂調料甜麵醬、豆瓣醬,煲湯佳品冬菇、木耳,還有雖然冷凍依舊美味的燒餅、油條。 最喜歡的是糕點零食,楊梅乾、小核桃、豆酥糖,家鄉的味道,回味悠長。 中國超市有每周的主要食材,但我們還得去美國超市。 在美國超市主要買牛奶、麵包、燕麥等早餐食品,還有孩子們喜歡的乳酪、飲料和土豆片等 。孩子們在美國出生長大,他們有一個美國胃。 疫情剛開始的時候,我們足不出戶,皆是網購。 但是只有美國超市提供網購,翻來覆去主要就吃蘆筍、西蘭花、胡蘿蔔、西紅柿、芹菜,營養很好,也不是不能吃,就是太過單調。 所有超市都有肉類和海鮮,但賣的部位各有不同。 牛鍵、牛腩、豬蹄只出現在中國超市,中國人什麼部位都吃。美國超市的肉類主要用作烤或者燉,以各種牛排居多。 像COSTCO這樣類似倉庫的美國俱樂部超市, 我們一般一、兩個月去一次,每次必買的有混合堅果和煙熏三文魚。 COSTCO的東方元素也日益增加,中秋有月餅,春節有年糕,最近還發現臘香四溢的的臘肉香腸。 在美國一個星期買一次菜,雖然不如國內每天去菜市場買來的食材新鮮,但也節省時間。沒有熙熙攘攘的熱鬧,也沒有五味雜陳的煙火氣,但是有日益增多的中國美食,我也足以滿足。 《世界日報》3/24/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