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湮灭之城的博客
  地上之物终将湮灭,天上之城永恒,在生命短暂的超越中寻找瞬间的化境。
网络日志正文
音乐,史上精神战的一种 2023-05-03 10:48:16


今天是世界新闻自由日(World Press Freedom Day)。天马行空,却忽然从宣传想到了精神战。

早年在小学,听一位同学讲作战时的精神战:双方战场交兵,进攻一方的最前排竟然是旌旗招展的鼓号队,迈着整齐的步伐向敌方逼近,防守一方自然是枪炮齐发。可一阵烟雾过后,踏着前排倒下的人,后面的鼓乐队面色不改,继续奏乐向前。如此几番之后,守方大骇,随之精神崩溃,抱头鼠窜,兵败如山倒。

同学讲得惟妙惟肖,大家听得入迷之至,一时间也被那进攻的气势所震慑,想那精神战果然厉害!

这样的情景,好像中国也出现过,比如义和团,手舞大刀,赤膊上阵,口中念念有词:刀枪不入曹大糕,云云。只是相比之下少了几分威严,多了几分滑稽。

精神战,属战争中的一种战略手段,旨在动摇对手的意志,摧毁对手信念,进而破坏其战斗力和士气。它并非利用传统的武器与战术,而是通过心理战、宣传、虚假信息、煽动和心理震慑等手段来影响敌方。

在这样的手段下,对手开始怀疑自己的目标与决心,陷入一种充满挫败感的困惑,产生对自身能力的无把握、不信任,致使抵抗力被削弱,直至战斗力消失殆尽。

精神战自古就有,其中一类便是音乐。

公元前,楚汉之争的“四面楚歌”,终使不可一世的楚霸王放弃了抵抗。而古希腊、古罗马军队都曾使用过铜管与打击乐器。无论是在战场上,行军中还是安营扎寨时,音乐总是相伴而行,或鼓舞士气,或传递信息。希腊军队甚至在出征前还雇音乐家伴奏,朗诵颂诗和唱赞美歌。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取得胜利的斯巴达在听到悦耳的音乐和动人的诗歌时,大为称赞,深受触动,惊问这些来自何方?当得知这些艺术正是源于自己打败的对手——雅典城邦时,胜利者感言:能够创作出如此优美的音乐与诗歌的,当属人类文明共同的财富,这样的民族不应该被消灭。从此对雅典网开一面。

这就是音乐与诗歌的魅力。

到了中世纪,大量的音乐出现在宫廷与教堂。伴随着对上帝的赞美诞生出一批又一批不朽的经典音乐,但让音乐真正进入了战场的是长达300年的十字军东征。当时的阿拉伯人是运用军乐的高手,他们利用军乐作为精神战的武器,既完成了军队远距离命令的即时传递,又威慑恐吓了对手。这让从未见过如此阵势的欧洲十字军骑士印象深刻,立即开始效仿。

结果,十字军返回欧洲的同时也带回了一批军乐手。这些人回来后被不同的军队或雇佣兵所吸收,他们带回的乐器还逐渐为欧洲贵族所接受。

由于不同的士兵在演奏时总喜欢加入自己家乡的音乐元素,例如在鼓号进行曲中加入风笛等,所以军乐又被赋予了行进伴奏和节日庆典的角色。

意大利军事家马基雅维利认为:由于小号的声音极具穿透力,又足够响亮,指挥官应通过小号来发令,使混战中的士兵能够听到命令。他还建议,骑兵号应具有不同音色,以避免与步兵的命令搞混,等等。

战场中的军乐到了16世纪中期,形成了完整的音乐指令系统。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军队进行曲,以便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分辨敌友。

当然,冒充敌方的军乐欺骗也随之用于战场。

进入近代,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音乐起到了超出人们预期的重要作用。

一战中,交响乐首次被纳入战争武器的行列。协约国从贝多芬第五交响曲最初的音符中取出节拍,采用“三短一长”的摩尔斯电码来代表字母“V”,即胜利。二战中的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更成为苏联反法西斯侵略的一代佳话。在重创敌人炮火过后的片刻宁静中,高音喇叭传出的是激昂的“萧七”,那是由作曲家亲自指挥、由面带饥色、衣衫不整、临时拼凑的乐手所演奏的“萧七”。据说一名德军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我们都认识到,我们输了这场战争。”

军乐,有着让人中毒、尤其令年轻人着迷的功效。

记得小时候最爱看的是阅兵,从无比刺激的德国“法西斯美学”,到雄壮的苏联反法西斯节日阅兵,再到我们自己的大型团体操与“十一”阅兵,直看得血脉喷张,振奋无比,更是对其推崇备至。

直到今天,尽管早已对其看得分明,可偶尔还会“毒瘾”再犯,可见中毒之深!

当代战争中,人们并未忘记音乐,例如,以色列国防军特种作战官员曾向国防部提议,加大“心理战”在与黎巴嫩真主党作战中的地位,以期运用以色列和西方丰富的音乐资源,创作大量振奋士气的音乐作品,鼓舞军队士气,等等。

如今,各个国家的军乐已演化为一景,成为一种宣示主权、振奋国威军威并且深受公众喜爱的表演。

那么,该如何看待由音乐主导的“精神战”呢?

正如人们面对科学一样,音乐在赋予它灵魂前,它是中性的。关键在于:由谁人掌握?作为何用?For good or devil

只有在上帝面前,在人类的普世价值面前,在作为人的底线面前,精神,与外在表现出的音乐,才是艺术,才能够真正打动人,才能不朽!

以上似乎距世界新闻自由日,离题太远了。

 

作为一个值得观看的例子,发几张与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乐队有关的网络图片与视频截图:       

2023-05-03 (2).jpg

皇家海军陆战队乐队演奏的《角斗士》


2023-05-03 (11).jpg

“二战”中,乐队共有225名乐师和号手阵亡,占了乐队总人数的四分之一,是所有兵种中阵亡比例最高的


2023-05-03 (1).jpg

1992年,当皇家海军开始将妇女完全纳入服务时,乐队也向妇女开放


2023-05-03 (4).jpg

1989922日,位于迪尔的皇家海军陆战队音乐学校遭到爱尔兰共和军的轰炸,导致11名音乐家死亡


40_Cdo_Royal_Marines_Exercise_Olympus_Warrior.jpg

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Corps of Royal MarinesRM),又称皇家海军陆战队突击队(the Royal Marines Commandos),现称第3突击旅,为英军轻装步兵,是一支可全天候、独立作战的快速反应突击部队,具有突袭、海陆空协同作战、两栖作战、北极作战、山地作战、远征作战能力


HMS_Somerset_Boarding_Team_Member_During_Exercise_MOD_45153732.jpg

截至202111日,皇家海军陆战队有5968名正规军,如果包括后备军的话,总人数为6500

 



浏览(3042) (16) 评论(8)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湮灭之城 回复 create 留言时间:2023-05-03 21:05:28

成功当然是带“ ”的

回复 | 2
作者:广东人. 回复 蔚河 留言时间:2023-05-03 19:58:11

“血染的风采”,“下定决心”,及广场留守学生唱的“国际歌”,有点不伦不类,亦即听到这些歌的时候,情感追忆中并不是“六四”感受,而是别处的情景感受。香港到是有了不少与“六四”有关的歌曲,这些歌曲或多或少为香港民众民主集会增添了情感力量,但粤语歌曲不易被大陆接受。而且歌曲创作和传播必须及时,过了这个村,就很难与之相联系。

与大事件相关的歌曲,都是及时创作和传唱,开创了一种新的情感和意境,深入人心,比如法国大革命的“马赛曲”,巴黎革命共产国际的“国际歌”,十月革命的“华沙工人进行曲”,美国独立战争的“洋基歌”,南北战争的“共和国战歌”等等。听到和唱起这些歌,都会自然而然地联系到相关事件。柏林墙倒塌,东西德国同唱贝多芬“欢乐颂”亦很合时宜,恢复德国传统。


回复 | 2
作者:create 留言时间:2023-05-03 18:59:14

这正是贯穿其一百多年历史的成功之处,这个“其”是谁呢。

因为中国没有深厚的宗教传统,不像基督教,基督教有深厚的音乐传统,中国的音乐有雅俗之分,文学也是一样,但是这种划分在基督教传统的国家就不可以。这有点神奇,所以中国全部作品全是化神奇为寻常。不经意间入戏。因为这是雅俗共赏的。但是成功真的谈不上。


回复 | 0
作者:蔚河 回复 广东人. 留言时间:2023-05-03 18:25:16

也不尽言,六四时,“梁祝”在天安门广场帐篷上空飘荡,偶尔也有“下定决心”的语录歌从学生行进的队伍里传出。当然,更为广为人传的是六四失败后,香港集会上悲切的“血染的风采”。

民运中讲究说的比唱的好听,所以没啥种子,有土壤也白搭。好像万维上的老地雷创作了一首与六四有关的原创歌曲。有喜爱者可向她讨一下曲谱,下个月可以排一个合唱纪念六四,籍此让川粉川黑团结起来。

回复 | 0
作者:湮灭之城 回复 create 留言时间:2023-05-03 17:00:56

多年来的逆潮流、逆淘汰,让好的东西无法落地,落后的东西沉渣泛起,这些既有“接地气”的因素,更是长期宣传导向的必然结果。凡不会动摇政权根基的,即使无关大雅甚至俗不可耐,也能容忍。

回复 | 2
作者:湮灭之城 回复 广东人. 留言时间:2023-05-03 16:55:40

化非寻常为寻常,在不经意间入戏,这正是贯穿其一百多年历史的成功之处

回复 | 2
作者:create 留言时间:2023-05-03 14:09:50

阳春白雪,说的有些悬,因为没有土壤,中国的歌放到中国的土壤,64运动才存在多少天,这个土壤是短期的,种什么,收什么,要在土壤中。

一看到阳春白雪,都不知说什么,许多的中国红歌,那唱起来都是土呵呵的。旋律一律是二人转的旋律,但就是一大帮中国人喜欢。因为那是生于兹长于兹的东西,就跟新闻,中国人就是不认为新闻有什么自由可言,那不是有一大帮的现成的人和东西吗,但是他看不出那是一种压制,这种压制是从头脑里来的,是从土壤里来的,是根深蒂固的。顺便说一句,有些新闻是不压抑的,但是是黄色的,他们是不能压制的,是他们的心里出来的,一压就死,一放就乱,但是真正的放开不是二人转啊,是真正的事实和真相,这件事中国人不知道,什么是事实?什么是真相?听都没有听说过。这件事,是自由中最难的,今年新闻又落到了倒数第二,所以,基督教叫培土教就是这个意思。

回复 | 0
作者:广东人. 留言时间:2023-05-03 12:46:46

同感。共党每次运动,都会有太量民众追随,由其文化宣传,特别是大众歌曲的创作分不开。从北伐“工农兵联合起来”,到建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苏区江西民歌陕北边区民歌,抗战歌曲,解放军歌曲,打土豪分田地歌曲,再到抗美援朝,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每次运动都创造出大量歌曲,民众在唱歌听歌当中,不经意的被灌输了改造了其精神思维。

政治运动,只有在是在掀起其相应的文化运动中,才能普及到民众,成为群众运动。与其相反,“六四”等“民主”运动,没有相应的文化歌曲兴起,得不到普及,停留在阳春白雪之中。

回复 | 3
我的名片
湮灭之城
注册日期: 2022-10-30
访问总量: 795,711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濒死前的祈祷
· 在帝国的落日余晖中体面处理香港
· 以色列的反应是否过度?
· 好一个“公私合营”
· 聊聊刚刚过去的日全食
· 神奇的应许之地(5)——佩特拉:
· 死亡是一种什么权利?
分类目录
【杂记随想】
· 在帝国的落日余晖中体面处理香港
· 以色列的反应是否过度?
· 好一个“公私合营”
· 聊聊刚刚过去的日全食
· 死亡是一种什么权利?
· 复活节的盼望
· 这坏事是我干的,你别不相信呀!
· 缘木求鱼,是社会整体堕落的必然
· 她的天才因美貌而被忽视
· 所谓照片的“历史在场”与“有图有
【照片的魅力】
· 濒死前的祈祷
· 一幅充满故事张力的老照片
· “有工作,有饭吃,就是希望”
· 波罗的海人链:他们为何坚定地反
【边走边看】
· 神奇的应许之地(5)——佩特拉:
· 神奇的应许之地(3)——摩西的深
· 神奇的应许之地(2)——初识约旦
· 神奇的应许之地(1)
· 这里,只记录下了欢乐——神奇的应
· 死海之光——神奇的应许之地(4)
· 纽芬兰岛与《大西洋宪章》
· 马萨达永不再陷落——神奇的应许之
· 以色列:来自一线目击者的诉说
· 世界的边缘
【恍如昨日的回忆】
· “716”:当年游泳二三事
· 忆我的藏族朋友“阿里王”
【回归常识】
· 尊严,需要正确的表达
· 拒绝“标准答案”
· 是非、知道、“卮言”
· 朋友与镜子
· 党,是有差别的!
· “不耻下问”可以休矣
· 游戏的遵守与超越
存档目录
2024-04-03 - 2024-04-24
2024-03-01 - 2024-03-29
2024-02-02 - 2024-02-26
2024-01-08 - 2024-01-29
2023-12-05 - 2023-12-31
2023-11-03 - 2023-11-30
2023-10-02 - 2023-10-30
2023-09-20 - 2023-09-27
2023-08-01 - 2023-08-30
2023-07-02 - 2023-07-30
2023-06-01 - 2023-06-29
2023-05-03 - 2023-05-25
2023-04-02 - 2023-04-27
2023-03-01 - 2023-03-30
2023-02-24 - 2023-02-27
2023-01-04 - 2023-01-11
2022-12-01 - 2022-12-31
2022-11-01 - 2022-11-29
2022-10-30 - 2022-10-30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