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们儿的德国之行 我有个哥们儿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曾去德国培训过半年。有人会问了,你们老“知青”回城后大都混得不怎么样,怎么你哥们儿总有这好事?不瞒您说,我们是物以类聚。当年在农场时都是“可以教育好的子女”,意思是“出身”特不好。嘿嘿,后来大概是被“教育”好了吧,回城到工厂干活,一个个都很踏实,人也不笨,渐渐地都混个小头头儿,成为业务骨干。我这位哥们儿所在的厂子也是个“大集体”,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对外技术合作找到了一家德国的小公司。同样,那家公司因设备老旧,又无资金更新换代,经营很困难。这北京的小厂子与之技术合作当然让德国这家小公司有了生机。 这家德国小公司比日本人慷慨,他们要求在自己的厂子里培训中国工人技术骨干,每批五人,培训半年,共三批。德国人详细的计划报告给了中方的厂子,头儿们很高兴,没想到德国人办事如此地周到。我哥们儿被选中在头一批里。为此他还“火线入党”。厂子里说头一批五个技术骨干当中得有个党员带队。可这五个人都不是党员。那就派个党员去呗。嗨,如果能在党员中找个能干活,业务好的不就没问题了嘛。厂子里的党总支书记想了半天,就让我哥们儿“火线入党”。我哥们儿老大不高兴,“我不入(这个党),凭什么要我负责头一批学员的‘政治思想工作’?”党总支书记脸一板,“这是‘上面’的规定。你这家伙为什么不为全厂的老少爷们儿想想?大家都等着你们回来玩儿这些德国机器呢。” 他们五人到了德国被安排在一位孤老太太家住。老太太有个很大的房子,丈夫原来就是这家德国厂子的职员,后来去世了。老太太当然能得到租金,但她更高兴的是有事情做了。平日为这五个中国人打扫卫生,换洗被褥等等。但她后来总有一事不解,为什么这五个中国人吃得那么少?为中国人用的冰箱里总是空空荡荡。其实她不知道,这五个中国人来的时候尽可能地带了很多方便面。在商店里买食品也是千方百计地省钱。他们要把自己可怜的生活津贴省下来,以后回国带点儿“洋货”。 对了,忘了说了,他们一行是六人,其中有位德语翻译,也是位小伙子。在五个工人进行技术培训的时候,双方交流就靠他了。技术培训中德国技术人员对五位中国人表示满意,说他们人很聪明,操作上的事儿一学就会;但后来也渐渐有了一点批评,因为中国人干活时老是不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德国的技术员们的头儿还亲自找这五位中国人谈话。他说你们都知道奔驰车是一流的,大众车是二流的;但造奔驰车和造大众车的工人们都是一样敬业的,干活都是一丝不苟的,绝对不会有不遵守规章制度的事情的。车子分不同档次的原因首先是造车的设备和材料不尽相同,同时一个社会上应该有各种不同档次的车。你们千万不要认为,生产的产品不是一流的产品就可以随随便便。他说在我们这个社会里,无论干什么都得有敬业精神,丝毫也不能马虎,否则你就会失败。是的,德国工人干起活来认真极了,我们这五位中国工人心里总是很纳闷:为什么他们一点儿都不嫌烦?这点上来说,日本人和德国人很像。 不过德国人不会像日本人那么工作狂的劲头。他们一到周末就都出门玩儿去了。小小的镇子又干净,又漂亮,安静极了,连商店都不开门。我们这六位中国人呢?他们在翻译的带领下,每人背着一壶凉开水,再带上点面包什么的,就在静悄悄的街道上闲逛。远地方也去不了呀。哥儿几个东张西望,“贼眉鼠眼”,一个个都是“刘姥姥”。有一次在街上闲逛,有个老太太遛狗过来。那小小的哈巴狗特别好玩儿,也不认生,围着几个中国人又蹦又跳。我哥们儿蹲下来逗狗,老太太过来叽里咕噜地和他说话。我哥们儿赶紧“NO,NO,NO”,意思是他不会德文。因为我哥们儿说“NO”,老太太立即问ENGLISH?意思是问你会英语吗?我哥们儿只好说“‘英国力士(ENGLISH)’和‘德国力士’我都不懂”;翻译赶紧过去和老太太解释了几句。那老太太很遗憾地领着她可爱的小哈巴狗走了。原来哪儿的老人都寂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