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好日子 每个人都有自己认定的好日子,也就是理想的生活。因为生活态度和思想认识不同,这个“好日子”可以是各种各样的。这点不言而喻。在网上看到一位美国青年认定在中国有他的好日子;尽管我有点儿不以为然,但是人家认为好,你也管不着。我不能认定这篇文章真是一个美国佬的内心写照;帖子上说“英文原文附后”,其实没有。但就是有英文原文您也不能断定就真是一个美国青年写的。然而根据我女儿前两年在北京的所见所闻,这种“华漂”的美国青年确实有。 那时我女儿在北京找个媒体当见习生;那个媒体里有两个美国小伙子干活,他们主要是搞“英文润色”,也就是中国人写了英文的报道由他俩给改改文字中不符合英文语法和习惯用法的毛病。他俩的工资每个月有两、三万人民币,其实每天根本没什么活,成天晃了晃荡。我女儿自小在美国长大,大学的专业是英文写作,可北京的那家媒体根本不认。女儿说他们见到我女儿是个华裔就认定“英文不好”,其实她比那两个美国小伙子的英文强得太多。那两个美国小伙子和我女儿聊天的时候也承认这点。但中国人就认洋人。这样说来,是个洋人在中国也真好混。女儿说,那两个美国小伙子充其量也就是想混天度日,他俩这种吊郎当的样子在美国才难混呢。 当然,在中国大陆混的美国人是各种各样的。先看看这位“华漂”青年为什么“吃回头草”的吧。他在文章中先调侃了一阵,不当真的。跟着他说在北京五年经历在美国“大多数的雇主并不当作什么菜”。这是肯定的。您在就是个“中国通”,到一个根本不和中国大陆做买卖的公司去,人家要您干什么?可他又确实讲不好中文。因而跟中国有关系的美国公司雇个来美国读了书的中国人不更好吗?可见他回到美国想找个自己愿意干的工作挺难。下面我会讲我的一位到中国教英文的美国朋友的经历。 写这篇文章的“华漂”小伙子回到美国找不到合适工作,在家一住家长就不客气了;让他赶紧找工作自己养活自己,不能在家啃老;时间一长就要把他赶出去。他也不是没有自尊心的人,最终重返中国大陆寻找他的好日子情理之中。 这位美国青年还说到两国生活消费水平的差距。我认为不管怎么说,在中国北京过日子还是比美国相对便宜。他又是个中国人很看重的洋人。没听他说嘛,“给有钱人家教孩子英语,一小时能挣三百块”。我女儿工作之余也给美国人教中文,她一小时才三十美元。折合成人民币不到二百。美国什么生活水平?可见那小子在中国教英文,一小时拿三百人民币是真不少。嘿嘿,这位“华漂”认定中国好混日子那就混去吧。下面我讲我的那位美国朋友的故事。 二十多年前我刚来美国时总去教会学点英文。有个美国白人小伙子专门免费教我英文。虽然他发音吐字不是特别清楚,可是人家是义务教,而且他特别诚恳。他叫罗斯,当时不到三十岁,人长得稍微有点胖,中等个儿。他是神学院毕业的,在教堂里是名神职人员。可他希望到外边看看世界,这第一个目标就是去中国。教了我一年英文后,他联系到中国南方一个城市的学校教一年英文。 那一年我们始终保持通信,他讲所见所闻;在他看来,中国的一切都很新奇。是啊,二十年前的中国南方一个中等城市里,恐怕还很少看见洋人呢。他讲自己在街上一走,会吸引很多人的目光;有的人看呆了,竟然从骑着的自行车上摔下来。在放假的日子里他便去东南亚各国和印度旅游,甚至去了尼泊尔。 一年的教学很快结束了。罗斯返回美国却发现自己已经很不习惯美国的日子了,而且他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按理他神学院毕业,应该找个教堂继续干神职工作,最后当个牧师;或者到国外去传教。罗斯是个非常虔诚的基督徒,他的父亲就是牧师,可不知道为什么他不打算在教堂里工作。那他在美国找他想干的工作就有困难。他实际上是想找个社会服务性工作的。找不自己想干的活儿,罗斯那会儿有些消沉。他回了老家,但仍和我保持通信联系。 忽然一天我收到他从中国发来的信。他说自己决定重返中国,继续当英文老师。他很为自己重返中国振奋;“我不在乎挣很少的一点钱。我更愿意生活在希望之中;请为我祝福”,他是这样写的。 这次教学时间是两年的合同。 两年后他领着一位漂亮的中国妻子回到了美国。这让我稍稍有些意外。我当时真怕他上当。罗斯是多么老实的一个人。我们去看望他们俩口子,询问了他日后的打算。罗斯说他准备和妻子开中国古玩店。这又让我有些吃惊。行吗?罗斯是那么容易相信别人,他怎么想到去做买卖? 由于后来妻子和我东奔西走;罗斯也搬了家,我们竟因此失去联系。十几年后我在互联网上居然找到罗斯的消息。他仍然在美国南方一个大城市开中国古玩店,而且还有几家分店。看来他买卖做得不错!生活也一定美满吧?不过我不知为什么没和他联系,只是默默地祝福他。 附录:一个美国“华漂”的真心告白:在中国的感觉真好 送交者:落日 2012年12月11日00:21:23 于 [美国移民]发送悄悄话 北京有很多“北漂”。北京和其他城市,也漂着不少老外,其中,有货真价实的美国人,当然,也有假冒伪劣品。我姑且把他们都叫做“华漂”。 美国青年乔治(George Ding)是从美国飘洋过海到中国的,在中国混了些年,是个典型的“华漂”。两个月前,觉得腻了,便打道回府,回美国老家了。才住了几天,就受不了,最后,不顾什么“好马不吃回头草”的中国老话,弄了张单程机票,又折回北京。好比汪峰所唱,“在这儿有太多让我眷恋的东西”,决意“我在这里活着也在这儿死去”。他的狐朋狗友见到就问他,“咋又回来了?”乔治烦了,索性在英语的“北京人”网站发帖子“真情告白”,省得“被祥林嫂”。下面,是我翻译的“乔治告白”。(英文原文附后)。 ----------------------------------------------------- 为啥我又回到中国? 好似我以前的无数的“华漂”,两个月前,我决定,该离开中国了。咋说呢?在美国老家呆了两个月,我又决定回来了。 我知道你在想:“我不是刚参加这丫的告别爬梯吗?他咋TMD弄回原来的工作?他不是刚把书架卖给我吗?” 我现在没闲功夫跟你丫费口舌。不管是丫的哪个买了我书架的,我得要回来。 打从我回到这儿,很多人问我:“我以为你丫腻烦了中国哩。啥又让你丫吃回头草了?” 首先,我可从来没有说过我对中国腻烦了。 第二,我其实是更腻烦美国了。 那,我为啥会离开中国?为啥我大张旗鼓离开中国后又回来了? 说起来像是傻逼,不过我确实想念那不需要用钢崩儿的日子。在美国,买一包口香糖,结果找回三磅重的钢崩儿,那只能说是件让人发疯的事儿。那钢崩儿沉甸甸的,把牛仔裤都弄萎了。 另一个原因,是我找不到一个配得上我那经历丰富的简历的工作。对我的中国经历,大多数的雇主并不当作什么菜。那些看重我中国经历的,却很纳闷:这丫的在北京呆了五年了,咋还没拿下中文?好像那些歪歪扭扭笔划的语言是那么容易似的。最后,我在美国找不到教英语的工作,因为,看来你得先要弄个博士什么的。 掏心窝子说,我原以为回到我的老家就有回家的感觉。但是,家,并不是所说的,心在哪儿,哪儿就是你的家。事实上,如果在家里,老爸老妈整天对你唠叨,那在家里就是件无法忍受的遭罪事儿。“你啥时去弄个工作?”“你啥时搬出地下室?”“你有没有从放钱的抽屉里拿了40美元?” 如果我彻底掏心窝子,我得说,我还想念的是,我不会因为仅仅是个外国人而成为人们注意的中心。我根本没指望我回到美国老家就意味着我不会被当作外人来看待。可我也没有想到,我回老家后的反向的文化冲击。在过马路时,汽车都停了下来,让我先走,让我感到自觉性的存在。我说英语“出口成脏”,忘了他们都是懂英语的。我不止一次被A&F服装店扔了出去,因为我讨价还价坚持说他们的服装是山寨品。还有,瓶装水要2美元?熨烫一件体恤衫要20美元?宫保鸡丁要7美元95美分,还得加税,还不送米饭。你丫瞧瞧,金融危机! 一天,老妈让我收拾了地下室。我往深里反省,问我自己:不错,在美国,你到处能喝到冰水,可是,你无力请一个阿姨来为你清洁房间,那有啥好? 所以,我对星巴克的经理说,老子不干了。拿了老爸老妈抽屉里40美元现金,订了张单程机票,回到那个能够收留我这类痞子的地方。 我还能说啥呢?回来真好。不用付小费,不用被服务员白眼训斥,或是被经理撵出餐馆,--感觉真好。可以非法下载电影,也没有什么康卡斯特公司来切断你的因特网,--感觉真好。不必再使用钢崩儿,--感觉真好。 你丫来吧,就叫我是个吃回头草的失败者吧。要知道,就是这个失败者,给有钱人家教孩子英语,一小时能挣三百块。世界上所有的“油缸”和“非死不可”来跟我换,我都不会换。 如果说,这次回美国教会了我什么东西,那就是,你出生的国家就像你的老婆。有时候,你在一个地方呆长了,你就会开始想知道,外面有些啥花样。你就会跟其他国家“抛媚眼”,并付诸行动。哇,哇!MD,她们全都那么疯狂,或者保养得超级好。 我想说的是,中国,其他国家跟她比,屁都不是。很显然,我们仍然都还互相需要对方。我发誓,再也不到处乱窜了。是的,阿Sir,这次,我就不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