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地名考
王府井大街定名于1915年。辽、金时代,王府井只是一个不出名的村落。到了忽必烈定都北京之后,这个小村落开始热闹了起来,并有了“丁字街”的称呼。明成祖时,在这一带建造了十个王府和三个公主府,便改称十王府或者十王府街。明朝灭亡了以后,王府也随之荒废了,人们便称它为王府街。清光绪、宣统年间,这里开始繁华,街的两旁出现了许多摊贩和店铺,还有一个“官厅”,成为当地有名的一个市区。1915年,北洋政府内政部绘制《北京详图》时,就把这条街分成三段:北街称王府大街,中段称八面槽,南段由于有一眼甜水井(井址在大街的西侧,现今的大甜水井胡同)而称王府井大街了。后来,逐渐用王府井称呼整条街了。
民国时期,帝王时代结束。在当时,百姓最主要的看重是吃喝住行,那时候的北京,老百姓打不起井,一般的井打出的水都是苦涩的,只能用做洗衣服、蒸饭,而饮用水都是去买。在电视上我们也经常看到推着水车卖水的人,其实卖的水也不过是相比之下苦涩味道淡一些而已,而王府街旁西侧有一口远近闻名的优质甜水井,名为甜水,其实就是无色无味,相对来说,王府井的地名也就因此而得。
大栅栏位于天安门广场以南,前门大街西侧,从东口至西口全长275米。现在在大栅栏分布着11个行业的36家商店,平均客流量15-16万人,节假日20多万人。
明朝大栅栏所在的位置是一处商贾云集的商业区。明弘治元年,为治理京师社会治安,在北京各条街巷门口,设置了木质栅栏,栅栏由所在地点居民出资修建,从此以后直到清朝末年在北京的街道上共修建了一千七百多座栅栏。其中廊房四条的栅栏由商贾出资,格外的大,因而被称为大栅栏,久而久之大栅栏就取代廊房四条成为这条街道的正式名称。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大栅栏发生火灾,木质栅栏被烧毁,从此以后大栅栏只存其名,直到2000年北京市政府又在大栅栏街口修建了铁艺栅栏。
作为一个有着数百年历史的老商业街,在大栅栏有不少国内外闻名的老字号,如经营中药的同仁堂,经营布匹绸缎的瑞蚨祥,经营帽子的马聚元,经营布鞋的内联升,经营茶叶的张一元,经营酱菜的六必居,此外还有一品斋、步瀛斋、聚顺和、长乘魁等都是拥有百年历史的老字号。
为什么北京人将大栅栏发音成“大石烂儿”?这是北京口音形成的。大栅栏三个字,北京话的发音的重音在前后两个字上,中间的栅字利用滑音轻轻一带而过。栅为多音字,查《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中,栅,(zha[榨]又读shan[山])栅栏。如:木栅;铁栅;门栅。由此看来,“大十栏儿”读音的形成是否便有了理论的依据呢?试想,大栅栏三个字中的栅(zha)读成栅 (shan),就成为大栅(山)栏,如果大栅(山)栏三字除去大以外,栅(山)和栏两字都带儿化音,就变成大栅儿(山儿)栏儿,栅(山)和儿的连音轻读快读就发“十”的音,那么,在读音上就形成了“大十烂儿”的发音。
东四和西四元朝时叫大市街,热闹红火。这里在元代就已形成为繁华商业区,元大都城建立以后,此地叫做“旧枢密院角市”,属明照坊。当年的“棹枢密院角市”已有不少商号、店铺,买卖兴隆,交易活跃,异常繁华,是全城三大商业中心之一。东四十字路口的东西南北四个街口各有一座“三间四柱三楼”的冲天式大牌坊,分别叫做“思诚坊”、“仁寿坊”、“保大坊”和“明照坊”。而西四十字路口的四个牌楼南北朝向各书“大市街”仨字儿,东边的牌楼取名“行仁”,西边的称作“履义”。往后,这四个牌楼又有了新名:“金成坊”、“鸣玉坊”、“积庆坊”和“安福坊”。北京地铁6号线东四站内一幅大市街的壁画,镶嵌有“大市街”的匾额。
东四和西四自打有了分别的四座牌楼后,老百姓就不说“大市街”了,干脆直称东四牌楼和西四牌楼。再往后更省事,直呼“四牌楼”。到北平解放的时候,这些牌楼还健在。20世纪50年代为了扩建马路才拆掉。牌楼没了,叫法也就省事了:“东四”、“西四”。
四牌楼
东单和西单也是这么来的。这个“单”字,那是因为这儿的牌楼就是单崩儿一个。西单的牌楼叫“瞻云”,东单的叫“就日”。这样,东单牌楼和西单牌楼就叫开了。同样,20世纪50年代扩路,牌楼拆了,于是也就剩了“东单”和“西单”。您瞧,叫着这么简洁顺口的地界儿,原来还是牌楼给留下的家底儿呢。
东单(牌楼)
百万庄这一带原是北京城外的西郊荒地,是城里人埋葬死人的地方。由于坟地的杂乱和死者身份的繁多,没有一个确定而美好的名称,于是就约定俗成地叫做“百万坟”。后来逃荒的人在坟岗荒地上搭建窝棚形成小村庄,城里人俗称为“百庄子”。解放后,“百万坟”就被选择作为政府公务员居住区之一。当然活人住的就不能再叫坟了,“百万庄”的名字从此就代替了原来的地名。
在20世纪的前四十年,北京城通往门头沟等郊区的交通非常不便,于是在阜成门附近租驴前往,成了当时普通家庭的最佳选择。因此在阜成门附近出现了一条“驴市路”,专供行人租驴西去。而且当时在附近还有著名的白云观,此处经常举办庙会,于是骑驴游白云观就成了当时的时尚。直到解放后,在调整地名时,由于此处已不再租驴,且“驴市路”不够文雅,就将此路改称礼士路,而此路的南段,就成了南礼士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