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狮的与众不同 怎么个“与众不同”?就是海狮科的海洋哺乳动物的睾丸是在体外的阴囊里,也就是所谓“睾丸外挂”。其它海洋哺乳动物,如鲸、豚和海牛等,它们的雄性其睾丸在体内。我前些日子贴过一篇有关绝大部分雄性哺乳动物的睾丸都是“外挂”的,这次又侃有关这个题目,并非我想哗众取宠或干脆说我“很无聊”,而是这个问题很神秘,至今没有科学的答案。我猜测,这个问题或许涉及到动物的起源。下面先介绍一下海狮科动物。 海狮科是食肉目动物中的一个科,是长有外耳的鳍足动物,世界上总共有14种。而那些长有内耳的鳍足动物则被称为真海豹,即海豹科。注意,海狮科动物是有外耳的,海豹科动物则没有。
肥胖的象海豹。它们的样子和海狮有差异。 上图为海狮的骨骼,下图为海豹的骨骼。
海狮科包括体形比较大的鳍足动物,如在世界各大洋多岩礁的海岸组成很大群的海狗和海狮。与海豹科的动物相比,海狮科的动物还保留着比较好的、适应陆上生活的特征。 海狮科动物身体瘦长,呈锭子形,身上是同样长的、一般棕色的皮毛。海狗还有一层非常密的细毛,其中的空气泡可以在水下起保暖作用,这层毛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被更新。与海豹科动物不同,海狮科动物皮毛的更新不断进行,没有一定的换毛期。海狮科动物皮下的脂肪层一般比海豹科动物也要薄。 与海豹科动物不同的是海狮科动物依然可以在陆上行走时使用它们的四肢。它们的前肢非常有力,覆一层革质的、光滑的表皮。尤其海狗的前肢很长,在五根手指上还显示着退化了的指甲。手指从外向内越来越短。后肢比较短,可以转到身下,帮助陆上运动,这是海豹科动物无法使用的技术。在内部的三根脚趾上还很明显地有指甲,外部的两根脚趾上的指甲已经退化了。
正在睡觉的雄海狮。
请仔细看它的“小弟弟”,阴囊在体外。 睡觉的海狮,其中明显看出两个雄性。
请看海狮的外耳。
与海豹科动物不同的是海狮科动物的睾丸位于体外的阴囊中。这是我认为最有意思的地方,等会儿我会说到。 海狮科动物有外部的耳壳,它们的耳壳一般只有约5厘米长,内有软骨,向外尖。所有的海狮科动物的眼眶上没有触毛(Vibrissae),这也与海豹科动物不同。 与其他鳍足动物一样海狮科动物大多数时间生活在海岸附近的海水中,有时也生活在大的河流入海口的盐沼中,偶尔会进入到河流的淡水中。交配和哺育是在陆上进行的,它们尤其喜欢多礁石的岛屿或者偏僻的沙滩,在这些地方一般没有天敌。与海豹科动物不同的是至今没有发现生活在浮冰上的海狮科动物。总的来说海狮科的动物比海豹科的动物更加喜欢温暖一些的水温。 在水中海狮科动物只使用前肢作为滑浆前进,后肢则被动地拖在身后,这样它们可以达时速27公里。与海豹科动物不同的是海狮科动物可以在陆上比较好地前进。在不平的地面上海狮科动物可以逃避一个奔跑的人,受过训练的动物甚至可以爬梯子。 大多数海狮科动物的食物非常杂,它们不限于一种猎物,唯一的例外是只吃磷虾的南极海狗。其他海狮科动物除磷虾外一般还捕食小的群聚的鱼、乌贼和其他甲壳动物。一些种还捕食企鹅等鸟类和其他鳍足动物的幼兽。与海豹科动物不同的是海狮科动物一般只在浅水中活动,最深的有记录的海狮科动物的潜水深度为100多米。 所有的海狮科动物在繁殖期均是由一头雄兽控制一群雌兽。雄兽首先到达繁殖地,到达后它们开始为地域互相争斗。这个争斗非常激烈,往往见血,有时甚至会致死。弱的雄兽只能获得不好的地域,比如离海滩比较远的地方或者比较边缘的地方,强的雄兽则可以占领离海近、比较中心的地方。雌兽到达时雄兽已经决定了它们的地域,强的雄兽的地域内可以有多达80头雌兽。虽然如此它们依然必须不断地保护它们的地域,防止邻近的其他雄兽扩张它们的地域。有时在地域争斗的过程中会有幼兽被压死。由于雄兽在这段时间里假如离开它们的地域的话就等于放弃它们的地域,因此它们必须日夜保护它们的地域,有些种的雄兽可能十数个星期无法捕食,在这段时间里它们必须靠自己的积蓄为生。这可能是海狮科动物性双态性这么大的原因。由于生殖期的条件要求对雄兽非常高,因此大多数雄兽只能维持两三年中心地域,此后就得让位给年轻的雄兽了。海狮科动物交配期间的行为倒是和海豹科动物相同。 海狮科动物的孕期非常长,一般在11至12个月之间,澳大利亚海狮的孕期甚至达18个月,因此雌兽到达后首先生一年前交配时受精的幼兽,几乎总是只产一仔。幼兽出生时被一层极密的胎发来防止失温。两至三个月后这层胎发才被一般的皮毛取代。幼兽出生后立刻会游泳,在出生后半小时内也可以在陆上运动。 幼兽出生约一周后雌兽与她所在的领域的雄兽交配,此时雄兽的暴性达到顶点,它们往往用武力防止雌兽离开它们的领域。直到交配后雌兽才可以离开领域去寻找食物。但是此后它们依然定期会到陆上来哺育幼兽。 幼兽的哺乳期在四至六个月之间。幼兽与母兽之间的辨认是通过叫声完成的。每头幼兽有其特有的叫声,它在听到母兽的叫声后就以此回答,母兽则能从许多其他叫声中听出自己的幼兽的叫声。此外母兽还通过嗅觉来核实幼兽。 与海豹科动物不同的是海狮科动物母兽与幼兽之间的关系可以维持相当长时间。有些幼兽在下一年的幼兽已经出生后还不定期地从母兽获得奶水。北海狮的母兽甚至可能同时哺乳连续三年的幼兽,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最年轻的幼兽的状况一般非常糟糕,往往被俄死。 海狮科动物可以活到20多岁。 好了,综上所述,海狮科动物与海豹科,以至鲸目(哺乳类动物中的各种鲸和豚,但不包括海狮科动物)最显著的区别,实际上是前者雄性的睾丸是外挂的,也就是在腹腔外的阴囊内,后者在体内。我不懂动物学,不知道海狮科动物和鲸类(不包括海狮科动物)的进化过程和原因,但我从上面描述中清楚的知道,海狮科动物更接近陆地上生活的绝大部分哺乳动物。除了其它特征外,睾丸外挂是最显著的特征。因此,我推论,绝大部分哺乳动物的睾丸外挂。 当动物不断进化,最终成为真正哺乳动物的时候(不包括鸭嘴兽),雄性的睾丸是在腹腔外边的。但后来,某些哺乳动物重新进入海洋,它们的形体有了巨大的变化,变得像鱼类。其中有些,如鲸、豚和海牛,它们外挂的睾丸又“缩”到了腹腔内。然而其中海狮科动物却不然,它们雄性的睾丸依然在体外“挂着”;同时,它们的活动能力更接近陆上的哺乳动物。因此,我认为,海狮类动物更趋近于陆上的哺乳动物。 如果你确认,真正的哺乳动物的形成之初的明显特征之一,是雄性睾丸外挂。那么知道“所以然”就变得很神秘。现今,绝大多数雄性哺乳动物的睾丸为什么不在腹腔内,而挂在体外的阴囊里?一直没有科学的答案。现今各种各样的假说都不能自圆其说。如果一直没有让人觉得合乎逻辑的答案,我只能相信上帝的存在——这就是上帝所为。 现在让我们在把雄性哺乳动物的睾丸位置的分类看一看: 哺乳类的雄性生殖腺为一对睾丸,其位置常因种类的不同而异。多数种类的睾丸在繁殖期有移位或下降现象。除单孔目动物、象、犀牛等的睾丸终生留在腹腔内以外,绝大多数哺乳动物的睾丸,在胚胎时便从腹腔经腹股沟下降到腹腔外的阴囊内。睾丸的移位可归纳为三个类型: 腔型睾丸:睾丸不发生位置变化,位于肾脏后方,如单孔目、长鼻目、蹄兔目、鲸目、海牛目等和食虫目部分科的动物。 腹股沟型睾丸:睾丸移至腹股沟内,如刺猬科、鳞甲目、管齿目、海豹科、貘科和小蝙蝠亚目。 阴囊型睾丸:睾丸移到一个呈悬垂状或不呈悬垂状的阴囊内,如反刍动物、灵长目及大多数的有袋目为悬状的阴囊;啮齿目、免形目、食肉目、马科、猪科、海狮科、海狗科、大蝙蝠亚目等为不呈悬垂状的阴囊。 呵呵,我距离上帝越来越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