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摄影是一个门槛最低的艺术” 这篇文章有这样的意思: 大多数人其实没有多少值得挖掘的艺术细胞。绝大多数的摄影爱好者也就通过摄影去加强他本身的爱好,如旅游、自然、人文和美女。相较于其他艺术,摄影是最容易上手的,最容易有成绩的。不信,你试试音乐,油画,舞蹈…… 摄影只是一个光的艺术。光的艺术在西方发展成熟很多。油画就有光的元素,和摄影本身就有相近之处。 “引人入胜”被赋予了这样的定义:它们首先应该是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但同时又必须兼顾画面的美轮美奂或趣味盎然。在流动的时光里我们所缺乏的只是一双能明辨真相的眼睛。 …………………………………………………… 以上说白了就是在摄影上,懂得其艺术内涵的人很少。但摄影成像太容易,你拿起相机就可以照,并出“作品”。这好比孩子学弹钢琴。只要孩子按任何一个键,就发出准准的音符;学小提琴却不是这样。但如果想真正沿着摄影这条路走下去,不断深化自己对其中艺术内涵的领悟,则是无止境的。 摄影是光的艺术我现在是稍稍有点理解了的。这是在不断地照相中感悟到的。我不是爱读书的人,有关摄影的书没读过。同时,自己的想法也就是“玩儿玩儿而已”。但照得多了就体会到光在摄影是灵魂。 有“新鲜感”的照片往往更能引起关注,如果再有约定俗成的美的成分表现其中,那叫好之声便不绝于耳。然而,一幅真正好的摄影摆在面前,除非权威们已经肯定了,我们绝大多数人是很难体会内在的艺术美的。这很好理解——绝大多数人是不懂摄影艺术的。 幸而绝大多数摄影爱好者是喜欢照相的,欣赏自己的,也并不因为自己领悟水准低而气馁。另外,有时商业性炒作所谓“摄影艺术”也让很多“发烧友”废寝忘食地玩儿摄影。再者,广大摄影爱好者像“追星族”似的崇拜摄影大师们的杰作,也让以往“小众”的摄影艺术渐渐“大众”化。这意味着摄影要不断地“标新立异”。 我上面“有时商业性炒作所谓‘摄影艺术’也让很多‘发烧友’废寝忘食地玩儿摄影”这话是有所指的;比如摄影爱好者最为青睐的“打鸟”(包括对野生动物的拍摄)。就我个人感觉,“打鸟”是摄影门类中的一支,照好了是可以出艺术作品的,但摄影并非“打鸟”为“最高境界”(我还真听见有人摇头晃脑地如此津津乐道)。“打鸟”对摄影器材的要求相对高,购买起来价格不菲。这当然是商家赚钱的所在。我总怀疑那些日本商家雇佣些御用写手大肆吹捧“打鸟”艺术。让越来越多的摄影“发烧”友没完没了地购买那些昂贵的长焦镜头。 说实话,我也挺喜欢“打鸟”的。不过现在年老体衰,真没那体力。拍摄鸟类和野生动物不但需要好的摄影器材,还需良好的体力。“打鸟”者具备了这两条,只要他们肯付出不懈的努力,是能拍摄到不错的鸟片。这类片子有个特性,就是拍摄者千方百计逼真、清晰地表现动物的自然形态;当然还有对光的要求,但只要能清晰拍摄动物活灵活现的瞬间,一般都会得到肯定。换句话说,“打鸟”片好坏的评判标准比较统一。当然,无数的“打鸟”片中哪些表现出了不同寻常的艺术成分,这我就不懂了。 除了“打鸟”片,其他摄影分类的评价标准,就广大摄影爱好者来说是众说纷纭,更不用说透过专业摄影者的眼光。是啊,摄影发展到今天,已经是非常庞杂的一门艺术,艺术标准几乎是没有的。在我看来,最终在于“大师”的引领,否则很难有众口一致的“好作品”。 我个人已经说了“不懂艺术”。不过在照相的过程中发现,有些题材是讨巧的,比方说儿童照、人体照、名胜风光照等,反正是些绝大多数人喜欢的。有些是相当不讨巧的。这些片子往往是摄影者要表达某种情绪的时候。或许这种片子的摄影者要有较高的精神境界和领悟能力? 照相中,模仿也是摄影者不由自主遵循的方向。我照过些模仿的片子。比如天刚刚黑下来后的华盛顿越战纪念碑,并且仿得相当成功。可这时我所拍摄的片子是没有艺术的成分的。这种情况其实很常见。不管怎么说,能模仿得不错也很好。在旅游中我当然会走马观花地照,拿回来看,发现很多都有模仿的成分,因为各种各样的公园的风景照我已经看了很多,到时候就不自觉地模仿。 我照相仅仅是娱乐而已。在摄影专栏里我总见到有“高手”在不断指点其他摄影者的片子。我的感觉,还是你自己去照吧。你说“这样”“那样”,咱也不懂。既然你对摄影已有较高的领悟,照些片子来让我们欣赏就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