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终老病死 年轻时我不自觉地回避这个问题,怕死,现在上了年纪,觉得该正视;既然人终归要踏上黄泉路,怕也是没用的。我不想泛泛而谈,今儿个侃大多数人正常死亡,也就是寿终正寝前面临的最常见的问题:如何在亲朋好友的照看和关怀下走完人生最后的旅途。 想起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那时正“上山下乡”,差不多每个冬季都回家探亲。那大杂院里住着对老夫妇,没儿没女。那年老太太偏瘫在床,自然只有老先生伺候。我从他们家门口路过,不时地会从半掩着的门飘出臊臭的气味,并总能听到老太太毫无理智的骂声。她在抱怨老先生要“害死”她。这时老先生只是站在门口无可奈何,眼睛红红的。老太太偏瘫在床上半年多了。可只要照看伺候得好,老太太多半还能活很久。但老两口没有儿女,老先生一个人又怎么照看得好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伴儿?当时我的感觉是:这日子可怎么过呀。 那个年代中国人在经济条件上还穷;如果家里老人生了重病长期卧床,家里子女多可轮班照看。送医院需要陪住也是如此。不管怎么说,那时家里要是有了重病人,真把家里照看病人的亲属们折腾得半死。即便是现在,生活在中国大陆中心城市的人们经济条件好,请护工伺候家中重病的人,家人们仍没有什么轻松感。看着自己的亲人正一点点地接近死亡,精神上有很大的压力;特别是时间拖得久了,患者身边的亲人们都要垮了。 我老岳父十几年前肺癌去世。他的病拖了两年。开始还好,人能自理。但到后来不但渐渐不能自理,精神上也出问题,常常出现幻觉;照看他非常困难。家人最后只好把他送到类似临终医院的地方,并请了护工照看;几个月后我岳父终于去世。你看我用了“终于”二字,你是不是疑心我盼着老岳父早点走?就是那么回事儿!在癌症晚期的那半年,他已经没什么生活质量而言。自己本人精神上也糊里糊涂,神志不清。当时我心里真是不忍,就是希望他能早些脱离病痛的苦海。然而他们的家人却千方百计地要他多活一天是一天。 我在美国生活了近30年,体会到西方人和中国人面对死亡的不同想法(这里涉及生活态度)。我们中国人,亲人有病,特别是年迈行将就木的老人重病,总是尽量救治,尽可能地延长生命。我知道国内有些老干部或老知识分子离退休待遇好,拿的钱多,所以子女千方百计让他们活得长久些,自己也好沾光。其实这种情况在中国大陆是很少数。多数人希望自己重病的亲人能多活一天算一天,还是发自内心真挚的情感的。 这里先不讨论为什么中国人会这么想,我们只看会引起什么效果。对一个癌症晚期病人来说,继续救治延长生命,估计只能增加他/她的痛苦。而且在晚期癌症救治上,费用惊人的高。如果是西方人,估计很多人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进行进一步的治疗了。与其痛苦的活着,不如早些解脱。我知道很多美国大夫在知道自己得了很恶性的肿瘤后根本就是放弃治疗的。要知道化疗和放疗对很多癌症患者来说痛苦非常。大夫对自身的很恶性的癌都放弃治疗,普通人就更多了。为什么呢?因为西方人讲求生活的质量。我知道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也开始注重生活的质量了。估计得了恶性肿瘤,特别已经到了晚期,他们会适可而止地放弃治疗。为什么要增加生活的痛苦呢? 有些病,如脑中风后的偏瘫,老年人的阿尔茨海默症和帕金森症,还有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等,医疗费用要低于癌症晚期,病人的精神上看起来也没有那么痛苦。这种情况下倒是可以将病患送到nursing home(护理院)中生活。当然,住护理院的费用也是很高的。 看到很快就要因病离世的人生活的这么苦,我常想:如果我到了这一地步,就放弃治疗,甚至用自杀的方式了结自己。实际上,人到了生命的那一阶段,往往已经丧失了正常的思维,已不可能对自己的生命作出理智的决定。在西方,在病人失去正常思维能力后,监护人作最后决定。我曾在nursing home干过活。那里的老人的监护人(往往是子女或老伴儿)基本都在书面文件上签字同意,一旦老人生命垂危,就“保守治疗”;其实就是放弃进一步抢救。我希望自己快要死了的时候,我的监护人也这么做。他们这么做理由很正当:这个老人活着已经不可能有好的生活质量。 欧洲现在逐渐流行安乐死;也就是说,病人在自己还有正常思维的情况下,可以决定是否结束自己的生命,前提是继续生活下去确实没有什么乐趣。我很赞同安乐死的想法,虽然如果法律认定安乐死不违法会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 在我母亲送到临终医院前,她精神状态已非常差,在家中给其他亲人造成很大负担。但我们把她送进临终医院后,很多亲属颇有微词。我从来没有辩解。我那时和朋友们说起母亲的精神状态,很多家里有类似情况的人马上一起诉苦,说真是被折磨死了。然而他们就是不敢把这样的老人送到临终医院去。为什么?在传统的观念中,此举是“不孝”!人言可畏。说传统的中国人“不注重生活质量”,实际上这里面有传统道德观念上的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