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录音剪辑及其它 说到电影录音剪辑,我想现在的年轻人,甚至中年人都不知道在说什么。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中国大陆城市的市民家庭中有电视的非常之少。那时一个普通家庭里没有像样的电器。当然收音机(甭管电子管的或晶体管的)还是有的。人们业余的娱乐很大成分是听收音机。所谓“电影录音剪辑”,就是广播电台把当时的一些上映的电影录音,减去一些听众无法理解的部分,再加上幕外音的解说综合而成。 我上小学的时候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小孩子特别喜欢看电影;可去电影院看电影是要花钱的。那就听广播电台的电影录音剪辑节目吧。那时北京晚报上会有广播电台节目预告。看好了周日电影录音剪辑节目在什么时候记下来,到时候就趴在收音机边上等待。“现在是北京时间15点整,下面请听电影录音剪辑《红日》……”哈,打仗的电影录音剪辑就要播出了,我会很兴奋。然后聚精会神地听上将近两个小时,完了感觉很满足。 一部电影孩子们看一遍是不会满足的。那好吧,多听几次电影录音剪辑就行了。一边听一边想象着电影情节的发展;想到妙处便手舞足蹈。嘿嘿,现在成天玩电子游戏的孩子们很难体会我们儿童时代的欢愉。那时候很多当时电影的情节我们这些孩子们都能倒背如流,就是因为总听电影录音剪辑。 除了电影录音剪辑,广播电台中我们喜欢的节目还有评书、小说连播。这是每天都有的,往往是中午12点半开始,每天都有半小时。《烈火金钢》、《敌后武工队》、《林海雪原》等等,反正那时老百姓读的小说都会有。我记得广播电台还播送配乐的散文体小说,比如《三月雪》。 到了周末还会有相声播出。侯宝林和郭全宝的段子,马季和郭启儒的段子总在广播电台曲艺节目中播出。孩子们听着这个乐呀。那时候是相声最好的年代。我说的是那时相声在文艺节目中特别有市场。相声以说为主,听众只要有耳朵就行了。嘿嘿,没电视有没电视的好处。现在相声的没落,照我看,表演形式落后于时代也是原因。 广播电台最吸引人的节目是赛场实况转播。当时足球、篮球和排球,加上乒乓球,比赛的实况转播有着最高的收听率;特别是乒乓球世界锦标赛的实况转播。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能参加的国际比赛不多,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能参加的比赛。我还记得实况转播的解说员,一个叫张之,一个叫宋世雄。那嘴皮子利索的。没电视,也不能到比赛现场,那只能听实况转播。这比赛当然得看,听算怎么回事儿?那时大陆的中国人就只能听。没办法。还好,张之和宋世雄伶牙俐齿,能把比赛如何进行的说得头头是道,淋漓尽致。这听也能过瘾呀。我有时听得浑身都紧张。 时代不同了。广播电台的作用已大体上被电视台取代。不过我现在不看电视。眼睛有问题是原因之一。还有就是我对各种电视节目都没兴趣。这人老了可真糟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