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讀者文摘》 先看個網上流傳的小故事: 有一天,美國第 16 任總統林肯來到華盛頓的大街上。忽然,他看到在一家名為《智慧》的雜誌社門前圍了一大群人,不知道在幹什麼。他耐不住好奇,馬上湊了過去。 結果發現,在華麗的牆壁上竟鑽了一個小洞,洞旁寫着幾個醒目的大字:不許向里看!但好奇心還是驅使人們爭先恐後地向里觀望。林肯也順着小洞向里看,原來裡面是用五彩繽紛的霓虹燈組成的《智慧》雜誌的廣告。林肯覺得這家雜誌的廣告有創意,於是吩咐秘書為他訂了一份。 《智慧》雜誌果然很獨特,不論內容、版式、裝幀、封面設計,還是印刷質量都稱得上一流。林肯總是抽時間閱讀。一天,林肯處理完當天的公務,又拿起一份新到的《智慧》雜誌翻閱。翻着翻着,他突然發現,在這份雜誌中間有幾頁沒有被裁開。林肯順手就將雜誌放到了一邊。 晚上,林肯躺在床上想起雜誌的事情,心想這本雜誌既然是一本風靡各地的雜誌,在管理方面應該是十分嚴格的,怎麼會出現管理方面的問題呢?由此又聯想到雜誌社曾在牆壁上鑽小洞做廣告的事,難道這回又有什麼新花樣?他翻身下床,找到這本雜誌小心翼翼地用小刀裁開了書的連頁。裁開之後,發現連頁中的一節內容被紙糊住了。林肯想,被糊住的地方大概是印錯了。但印錯的內容又是什麼呢?好奇心驅使林肯又用小刀一點點地撬起了糊着的紙。最後,他發現下面竟寫着這樣幾行字:恭喜您!您用您的好奇心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獲得了本刊 1 萬美元的獎金,請將雜誌退還本刊,我們將負責調換並給您寄去獎金。——《智慧》編輯部。 林肯對編輯部這種啟發讀者智慧和好奇心的做法極其欣賞,便提筆寫了一封信,隨附上自己的一些建議。不久,林肯便接到了新調換的雜誌和編輯部的一封回信:總統先生,在我們這次故意印錯的300本雜誌中,只有8 個人從中獲得了獎金,絕大多數人則只是採取了將雜誌寄回雜誌社重新調換的做法,看來您的確是真正的智者。根據您來信的建議,我們決定將雜誌改名。這本改名後的雜誌,就是至今風靡世界的《讀者文摘》。 ………………………………………………………………………… 這個小故事是啟發人們要保持好奇心的。不過林肯總統和《讀者文摘》之間的故事應該是杜撰的。 美國《讀者文摘》(Reader's Digest)是美國最有影響力的雜誌,也是世界上最成功的雜誌之一。其在全球擁有數以億計的讀者群,現已在全球160個國家二十多種語言進行同步發行。《讀者文摘》雜誌的風格以溫情和人性見長,他們“用持久的、人性的東西打敗了時尚的、熱點的東西”。目前,讀者文摘出版集團以經營《讀者文摘》雜誌為主,兼營書籍、音樂錄製品、家庭音像出版、直銷、製作和發行業務,並通過直投、實時電視、電纜、上門服務零售以及互聯網等許多渠道銷售其產品。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惠特·華萊士(DeWitt Wallace)先生在一場戰役中受傷。在醫院休養期間,華萊士先生閱讀了大量雜誌,吸取很多有趣的資訊,同時他也發現很少人能有時間看那麼多雜誌,從而悟出把這些文章摘錄及濃縮後出版的念頭。1920年,他把各類精選文章輯錄成《讀者文摘》樣本,展示給美國各大出版商,希望有人願意出版,但是全遭拒絕。 華萊士先生沒有放棄,於是決定自行出版,與妻子莉拉·艾奇遜·華萊士(Lila Acheson Wallace)在家裡工作,終於在1922年2月出版了第一期《讀者文摘》。創刊號印刷了5000本,訂價25美分,以郵寄方式送往1500個付款訂戶。1929年,《讀者文摘》開始批給報攤及零售商發售,到了1935年,《讀者文摘》發行量已達到一百萬冊。在大蕭條時期,《讀者文摘》真是消愁的好讀物。 1938年《讀者文摘》開始發行英國版。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又增添了拉丁美洲版及瑞典版。其後《讀者文摘》更進一步擴展至澳洲、比利時、加拿大、丹麥、芬蘭、法國、德國、意大利、挪威、南非及瑞士等。 《讀者文摘》國際中文版於1965年3月創刊,首位總編輯由文壇大師林語堂先生的女兒林太乙女士出任,繁體字版在香港、台灣銷售,簡體字版本在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發行。1998年開始,《讀者文摘》公司積極探討在中國出版的可行性。2004年11月,《讀者文摘》公司與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宣布建立長期出版合作關係,2008年1月,首期在中國上市,由於雜誌控制權屬上海新聞出版發展公司所有,名稱改為《普知》,2012年5月28日於總部發出通知退出大陸市場,最後發行一期為2012年5月號。 美國《讀者文摘》雜誌的出版商《讀者文摘》有限公司於2009年8月24日根據《破產法》第11條,向法院申請破產保護。 《讀者文摘》有限公司說,根據事先擬定的破產協議,公司將通過債權轉股權的方式完成債務重組。這一破產重組計劃須經破產法院法官批准。計劃完成後,公司債務有望從22億美元削減至5.5億美元。 《讀者文摘》的窘境可以說是必然。近些年來受互聯網閱讀等衝擊,《讀者文摘》發行量急劇下滑,拖累廣告業務收入,債務則持續上升。上世紀70年代黃金時期,《讀者文摘》發行量超過1700萬份,而現在滑落下降一半以上。 申請破產保護髮生在《讀者文摘》被私募股權基金收購的第3年,成為媒體行業收購大潮中出現的又一起失敗案例。2007年3月,由利普伍德資產公司牽頭的私募股權方以舉債的方式,出資28億美元收購了《讀者文摘》,並從公司雜誌部門抽調資深老手,希望改變《讀者文摘》自2005年以來的年年虧損態勢,然而不久後到來的金融風暴,加劇了《讀者文摘》廣告收入和訂閱人數的下降。 互聯網時代帶來了多少變化啊。《讀者文摘》破產一事讓我們看到了平面媒體沒落的趨勢。我知道中國大陸也有家類似美國《讀者文摘》的雙周刊《讀者》。我挺喜歡這個通俗趣味兼容的雜誌,但感覺其文章質量逐漸下降,多半也遇到難以解決的經營問題。讀者群逐漸消失是必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