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高胜寒博客  
气势磅礴,壮吞河山的独立知识分子!夹豪霸之笔,写绝世文章!欢迎讨论、指教!  
https://blog.creaders.net/u/4026/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智利的奥古斯托.皮诺切特和台湾的蒋经国都是暗杀国内外异己的暴君 2024-06-11 20:37:38

※※--《莱特利尔 诉 智利共和国案》--※※

高胜寒  著


尽管1976年的《外国主权豁免法》禁止在美国法院起诉外国主权国,但美国联邦法官允许在涉及政府认可暗杀的两个臭名昭著的案件中提起民事索赔诉讼:

第一件是:1976年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马科斯.勒特里尔案(Marcos Orlando Letelier);

第二件是:1984年加利福尼亚州的刘宜良案。

马科斯.勒特里尔是智利的反对党领袖,1932年4月13日在智利特木科(Temuco)出生,1976年9月21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闹市大街上,因人为的汽车爆炸而当场被谋杀死亡。

马科斯.勒特里尔曾任智利的外交部长、内政部长、国防部长和全权驻美大使。1973年9月11日,智利独裁专制暴君奥古斯托.皮诺切特(Augusto José Ramón Pinochet Ugarte)政变成功上台,马科斯.勒特里尔与数以百计的前任政府官员被拘捕,关押到边远集中营长达二十个月。

因国际舆论压力,马科斯.勒特里尔被流放到美国,成为智利海外反抗奥古斯托.皮诺切特暴政的精神领袖,因而被奥古斯托.皮诺切特恨之入骨,亲自下令,将之虽远必诛。

暗杀计划由智利安全局特务头子曼努埃尔.孔特雷拉斯(Manuel Contreras)亲自参与操作,下令在美国的智利特务迈克尔.汤利(Michael Vernon Townley)雇佣古巴刺客博斯.奥兰多(Bosch Orlando)为幕后总执行人,策划了谋杀马科斯.勒特里尔的全程勾当。

智利安全局特务头子曼努埃尔.孔特拉斯还为这件黑暗的卑鄙勾当起了一个美丽的代号:马斯卡拉达(Mascarada Operation)。

大量出土的资料已经强而有力地证明,就像刘宜良之死与蒋经国离不开关系一样,马科斯.勒特里尔之死是奥古斯托.皮诺切特直接下令制裁的结果。

美国著名记者作家约翰.丁格斯(John Dinges)是研究南美洲政治和历史的专家,他于1941年12月8日在爱荷华州出生,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大学拉丁南美洲学系硕士,从小就向往成为天主教神父,曾在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University of Innsbruck)学习了三年神学,打算成为一名天主教牧师,但是生命之舟却使将他驰向了特约记者的不同道路。1996年至2016年,任教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研究生学院长达十年。

约翰.丁格斯长期为《华盛顿邮报》《时代周刊》《ABC电台》提供新闻报道,长期采访和报导萨尔瓦多、危地马拉和尼加拉瓜内战,使他更加熟悉南美洲政治环境,1972年至1978年定居在智利六年,使他更近距离地接触奥古斯托.皮诺切特的倒行逆施和残暴不仁。约翰.丁格斯是研究智利和巴拿马的专家,有三本经典著作传世:

第一本:1980年出版的《使馆区刺杀事件(Assassination on Embassy Row)》;

第二本:1990年出版的《我们在巴拿马的人马(Our Man in Panama)》;

第三本:2003年出版的《秃鹰年代:皮诺切特及其盟友如何将恐怖主义带到三大洲(The Condor Years: How Pinochet and his Allies Brought Terrorism to Three Continents)》。

《我们在巴拿马的人马》写的巴拿马军事强人是努埃尔.莫雷诺(Manuel Antonio Noriega Moreno),与包括美国总统在内的各种交接和恩怨。极具权威性的《使馆区刺杀事件》和《秃鹰年代》,则是撰写智利独裁专制暴君奥古斯托.皮诺切特,派杀手制裁马科斯.勒特里尔的详细过程和内幕秘闻,是研究奥古斯托.皮诺切特暴政和马科斯.勒特里尔暗杀事件最重要的参考书。

约翰.丁格斯说的“秃鹰”指的是智利共和国地下特务机构的代号“秃鹰行动(Operation Condor)”。宪政民主自由之邦依赖法治来规范国家和社会的稳定,独裁专制暴政全靠暴力手段来牢固其权力统治,中外古今,无一例外。

奥古斯托.皮诺切特上台后第一件勾当,就是迅速地建立了一个消灭政敌打击异己的特务集团,是为著名的DINA,全名是国家情报部(Department of National Intelgence),实际上就是杀人放火无恶不作的流氓集团。

秃鹰行动是一个庞大的六个南美洲拉丁国家智利、乌拉圭、阿根廷、巴拉圭、玻利维亚和巴西的跨国军事联盟,在美国国务卿亨利·基辛格的掌声和喝彩下,于1975年11月成立。在鼎盛时期,秃鹰行动的几位主管曾嚣张跋扈地公开宣称 :“我们的锄奸行动是没有国界限制的,如果有需要的话,我们可以随时飞到澳大利亚市中心去制裁叛徒!”由于恶名昭彰,在1983年在国际舆论压力下解散。

秃鹰行动的日常领导是智利安全局特务头子曼努埃尔.孔特雷拉斯,幕后的实际指挥总司令就是奥古斯托.皮诺切特。任何鼓吹民主自由宪政法治民主的人士,都会被秃鹰行动视为应该铲除的敌人。

秃鹰行动主要的任务是在各南美洲拉丁国家制造政变,破坏民主制度,消灭法治自由的舆论,他们不惜祭出暗杀行动来清除异己,达到建立独裁暴政的强权政权之目的。

约翰.丁格斯在《秃鹰年代》第十一章“一件可预防的暗杀事件(A Prevention Assassination)”中,开卷就直截了当说:

             “在亨利·基辛格与奥古斯托.皮诺切特总统讨论过关于智利的人权问题后两个星期,在秃鹰行动召开会议后一个星期后,四个刺杀案主谋:智利特务迈克尔.汤利、秃鹰行动负责人、智利安全局特务头子曼努埃尔.孔特雷拉斯、秃鹰行动行动部总管佩德罗.布拉沃(Pedro Espinoza Bravo),和秃鹰行动行动部队长阿曼多.拉里奥斯(Armando Fernandez Larios),就接到了奥古斯托.皮诺切特的执行刺杀马科斯.勒特里尔直接和间接的死命令。

               后来曼努埃尔.孔特雷拉斯被美国法庭定罪后交代说 :‘我的角色是代表智利总统和智利安全局,我是在奉命行事,我并没有为了自己而工作,我的任务就是去完成总统或共和国交付给我的命令。´

               其实这个凶兆在1976年6月奥古斯托.皮诺切特与亨利·基辛格会谈时已经刘露了出来,双方的会谈记录显示,奥古斯托.皮诺切特告诉亨利·基辛格说:´马科斯.勒特里尔与美国国会是有接触渠道的,他经常提供一些虚假的消息给议员们。´

               奥古斯托.皮诺切特非常担心马科斯.勒特里尔的虚假消息会影响美国政府对智利的军事援助。”

在奥古斯托.皮诺切特下达制裁马科斯.勒特里尔的死命令后,悲剧已经不是会不会发生,而是会在什么地点什么时间和什么形式发生。1976年9月21日早上9:15分,就像每日的正常生活一样,马科斯.勒特里尔与二十五岁的女同事罗尼.卡彭(Ronni Karpen),一齐离开马里兰州贝塞斯达(Bethesda)住家,驾车前往首都华盛顿政策研究所(Institue for Policy Studies)上班。

马科斯.勒特里尔是驾驶司机,罗尼.卡彭坐在旁边,后座是与她刚结婚四个月的丈夫迈克尔.莫菲特(Michael Moffitt)。

五名古巴职业杀手何塞.埃斯基维尔(Jose Dionisio Suarez Esquivel)、维尔吉利奥.罗梅罗(Virgilio Paz Romero)、阿尔文.迪亚斯(Alvin Ross Díaz)、吉列尔莫.迪亚斯(Guillermo Ross Díaz)和伊格纳西奥.桑波尔(Ignacio Novo Sampol),开着车子远远的盯住了马科斯.勒特里尔的车子,寻找最好的机会下手。

早上9:30分,当马科斯.勒特里尔的车子进入罗马尼亚大使馆前谢里登环岛路(Sheridan Circle)时,古巴杀手按下遥控器,引爆了预早埋藏在车底的炸弹,爆炸力将整部车子抛起,落地时断成两截,马科斯.勒特里尔、迈克尔.莫菲特与罗尼.卡彭三人,立即重伤,被送到医院后不治丧命,马科斯.勒特里尔年仅四十四岁。迈克尔.莫菲特居然奇迹般的活了下来。 

1978年,在美国的强大外交压力下,智利政府终于同意将迈克尔.汤利引渡回美国受审。为了获得最佳的刑期,迈克尔.汤利和他妻子玛丽安娜.卡莱哈斯(Mariana Callejas)两人主动与美国司法部合作,在美国法庭上大爆猛料,全盘托出事件的来龙去脉与及所有的罪行参与者,自此马科斯.勒特里尔事件真相大白天下。

迈克尔.汤利被判刑十年,坐牢六十二个月后,美国司法部恢复了他的人身自由。

当年负责起诉智利凶手的美国联邦检察官尤金.普罗珀(Eugene Propper)在结案后,与美国作家泰勒.布兰奇(Taylor Branch)合著《迷宫(Labyrinth)》一书,详细地记录了整件案的来龙去脉。舆论哗然,导致美国因此案而彻底取消了所有对智利的援助,并在政治上开始交恶。

1980年,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研究生学院教授、前《华盛顿邮报》《时报周刊》驻智利特派员约翰.丁格斯与索尔.兰道(Saul Landau)合著出版411页的《使馆区刺杀事件》,使马科斯.勒特里尔事件细节全面地摊在阳光下。

马科斯.勒特里尔的妻子伊莎贝尔.莫雷尔(Isabel Margarita Morel)委托律师入禀美国联邦法院控告智利政府,要求民事赔偿,是为著名的《勒特里尔 诉 智利共和国案》。

随着各种解密文件的面世,马科斯.勒特里尔事件事实真相也逐渐浮出桌面。美国司法部在1991年8月23日的官方报告详细指出:他们掌握的可信证据说明,在谋杀了马科斯.勒特里尔与罗尼.卡彭后,智利独裁暴君奥古斯托.皮诺切特政府慌了手脚,将全部工作停顿下来,全力以赴的处理善后业务。

时任美国国务卿乔治.舒尔茨(George Pratt Shultz),在1987年给罗纳德·里根总统的备忘录中,引用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情报说 :

            “我们有认为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奥古斯托.皮诺切特总统亲自命令他的情报主管曼努埃尔.孔特雷拉斯,实施对马科斯.勒特里尔的冷血谋杀。”

这些点点滴滴的证据,全成了伊莎贝尔.莫雷尔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美国联邦法院民事起诉智利政府的有力证据。

从刘宜良和马科斯.勒特里尔的谋杀案中,得出一个几乎是一模一样的结论,凡是残暴的独裁都害怕曝光,而且都是些蛇头鼠尾的政治小丑,一旦受害人采取了法律行动,他们就顾不得脸面,无不立即举手投降。

在美华人应该还记得1987年的王炳章告《人民日报》的司法典故,这份号称全世界最大发行量的垃圾宣传报,没有人去读它,也没有人相信它,除了谎言就是造谣。

当大张旗鼓的诽谤被王炳章在美国联邦法院控告后,一下子就傻眼了:在美国联邦法院的传票下发现,全部的《人民日报》付款订户,不足七十人!

到处免费派送的结果就是原封不动的丢进垃圾桶,这份精于自拉自唱善在自我吹嘘的所谓最大发行量中文报纸的画皮脱落后,成为当时最大的茶余饭后笑谈:除了浪费中国人的金钱外,一无是处。              

在破财消灾息事宁人和不想在美国法庭上被继续挖掘更多的丑闻,奥古斯托.皮诺切特和蒋经国一样是软脚吓,厚着脸皮做了庭外和解,赔偿了一笔数字保密的巨款给伊莎贝尔.莫雷尔,还要支付一笔一百多万美元的律师费,才了结这件跨国的长臂管辖权司法诉讼的庭外和解官司。 

                                                                                            高胜寒   2021年10月18日


浏览(3637) (10) 评论(0)
发表评论
最新发布
· 种族歧视筛选的大陪审团和陪审团
· 美国三K党联手美国纳粹党北卡罗
· 智利的奥古斯托.皮诺切特和台湾
· 一件被遗忘了的台湾蒋家惊天政治
· 美国法典禁止军人干政与军人不得
· 美国法典禁止军人干政与军人不得
· 美国法典禁止军人干政与军人不得
分类目录
【高胜寒 音频】
【《缔造美国梦》】
· 种族歧视筛选的大陪审团和陪审团
· 美国三K党联手美国纳粹党北卡罗
· 智利的奥古斯托.皮诺切特和台湾
· 一件被遗忘了的台湾蒋家惊天政治
· 美国法典禁止军人干政与军人不得
· 美国法典禁止军人干政与军人不得
· 美国法典禁止军人干政与军人不得
· 美国法典禁止军人干政与军人不得
· 美国法典禁止军人干政与军人不得
· 美国法典禁止军人干政与军人不得
【《美国近代民权运动发展史》】
· 司法的叛乱与民权的升华
· 融入家庭婚姻体制与改变家庭婚姻
· 四性权利征服伪善的维多利亚时代
· 从非法的异族通婚到合法的同性结
· 影响四性权利的二十件最高法院案
· 大江东流挡不住的美国同性婚姻合
· 四性团体最高法院划时代维权大案
· 勢如破竹的四性权利民权运动
· 《美国近代民权运动发展史》主要
· 宪法权利与国家安全间的选择
【高胜寒 文集】
· 兰兰(小说)
【《夏威夷群岛王国王朝风云》】
· 百年孤独 诈尸回魂
· 国之将亡 群魔乱舞
· 是非功过 谁能述说
· 与天比高 日裔争锋
· 国会认罪 美国道歉
· 脱胎换骨 走向联邦
· 落花流水 烟消云散
· 旧瓶新酒 共和岛国
· 一言丧邦 百年饮恨
· 降旗撤军 复辟旧制
【高胜寒 政论】
· 俄罗斯寡头们的至爱豪宅
· 华裔前贤依法维权不缺席
· 党派立场鲜明的参议院三款法官听
· 即将生效的《法院道德与透明度法
· 代价沉重的羞辱性种族语言
· 新港贼旧港贼都是一贼不如一贼的
· 独裁者陷阱下的马格尼茨基法案威
· 乌俄战争正走向越南战争的后尘
· 没有由一人按钮就使用核武的神话
· 禁律党与《美国宪法第十八条修正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