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一百年回顾与前瞻(13) (2) 没有完成的三千年未有之变局 三十年改革开放带来的急速发展,使中国的国力跃上几个台阶,经济总量除了位于首强美国之后,已经可以傲视群雄.这与最终引致辛亥革命的列强以坚船利炮敲开中国门户﹑迫使中国直面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时代简直不可同一而语. 巨变之下细细追究,一百六﹑七十年后的今天,中国人实际仍身处这盘尚未完成的变局之中.何以见得? 当年令中国朝野瞠目结舌﹑令中国有识之士焦虑万分的是逐利驱动﹑恃强凌弱奉行丛林法则的列强掌握着先进强盛的国力和实现自己意志不惜强加于人的武力.列强的强和中国的弱就在这国力和武力的差别.因其悬殊,列强以侵犯中国利益的意志强加而中国不能违,遂有中国存亡﹑主权与统一危在旦夕之虑.国力和武力弱于人而主权一统危若累卵渐成当时朝野人士的通识.这两方面道出变局之巨没错,但有当时人并未明了因而言论阙如的另一要点是:知识积累和技术进步使全球范围的交流成为现实.无论愿意与否,交流和碰撞使人们看到和体验了什么是先进生产力.要在开放而全球化的世界上生存,必须立足先进生产力(机器化﹑自动化﹑信息化﹑以交易而非自足为目的的大规模生产)才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一席之地.而为使新生产力得以发展和实现其最大限度满足社会需求的功能,一系列生产组织﹑商品流通﹑最终产品配发﹑平权参与﹑竞争包容﹑交易争议仲裁等等人与人﹑生产集团之间的交往相处方式和规则必然在新生产力的产生﹑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尝试﹑形成﹑被广为接受从而影响并改变人们从先前生产力形态下的社会带来的传统和习惯.随着生产交易过程的成型﹑广布和为人接受,新方式﹑新规则不可避免地会渗入到人们生活和社会共处包括公权力﹑参与过问政治的各个层面,形成新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行为方式并在社会通行而成共识(传统的价值观和思想行为方式当时也是如此形成,不过在它们形成之时,相对于更老旧的做法而为当时的新规则﹑新方式,在被社会广泛接受后才成为传统).国家有存亡之忧而求增强国力和武力是现实的选择,而增国力和武力的必由之路是新的先进生产力.先进生产力必然促成新的行为方式和交往共处规则.当然,在任何国家和社会,历史上形成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行为方式的变化总是滞后于生产行为和社会生活其他方面的变化.人们按习惯行事,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这其实是成本最低(因驾轻就熟,不须试错)﹑风险最低(最少不确定性)的选择.直到新事物一再由实际结果反复证实新方式新规则更符合基于新生产力的新的社会形态,人们才会逐渐改变和接受. 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的中国经济突飞猛进,初步完成了从自足生产的农业经济向参与全球化贸易互利大规模生产的商贸经济的过渡,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入工业生产中心(城市),集聚居住依赖商贸的城市化生活方式方兴未艾,不少生产领域已经在追赶世界一流的水准,其他行业也在齐头并进奋力赶上.人们在生产活动﹑生活相处﹑社会活动﹑政治参与等各方面有意无意地循守着祖辈前代习惯做法的同时,或有意识或潜移默化地承受着新生产力和新方式新规则的冲击和沐浴.整个社会依然带着众多的旧有痕迹,但新萌的亮点随着新生产力确立在当代社会的支配地位而此伏彼起,逐渐显示终将酿成气候的趋势. 以三十年改革开放的成就言,当年称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国家图存和主权统一两点基本(除台湾尚待与祖国大陆走到一起外)已经完成转变,而生产力更新带来的新方式新规则和新思想观念在衣食足之后正在向适应新生产力的新社会的共处形态加速转变和成型. 从适应新生产力的新社会共处形态的建立这个层面说,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远远没有完成.任你辛亥革命一日易帜,三十年改革开放突飞猛进,历史自有它自己的步伐. 谈论变局,有必要澄清国家迈进的方向,也同样有必要认知中国从悠久历史中继承的是怎样的古老传统和曾经比任何国家都行之有效因而沿袭时间达二千余年的模式.换言之,要知道中国从哪里来,将往哪里去. (3) 中国的国家前进方向 国家往哪里去,已经相当明晰.那就是树立和坚持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这里的关键词和落脚点是市场经济体系.因为中国和世界其他领先强国的经历都告诉世人,只有这个体系才能使国家强盛,人民生活富裕.至于修饰语称中国特色,实际上并不仅是中国有自己特色,各强国的市场体系都是沿袭自己的特点各各不同的;而社会主义的定义如果是指注重财富的公平分配和福利的全民共享,许多北欧和西欧的小国早已走在中国的前面,称社会主义并不另类.各国不同的市场体系,其精髓是一样的,即平等参与,公平竞争,交换互利,争议服从同一规则仲裁.这个方向,是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切身体会,也是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余年来几经反复的试错正反经验所得,其实也是上溯至辛亥革命后民国求建立共和欲补洋务运动强国功课未成的本意.回味一下前述的“共和所指”原则,它是相对而言更符合市场体制的一种社会共处方式.如此,国家前进的方向应是市场体制基础上的遵行共和原则的平权共处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