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界和抱負的迷思 理念是對行為處事之依循取仰給予他人感召和贏得相處交往者的認可接受而言;眼界和抱負,則是就目標追求者自身行為時的企望和所據而指。 路線圖的籌劃、編制和成竹在胸後的對外昭宣,顯示的是掌握國家權力者強化統一領導、由頂層設計構建的一體化國家發展戰略。人民和由他們組成的社會求富足共享,國家為滿足社會之需求發展強大,一國 -中國並無例外- 在全球化的開放世界中求取與他國在人性相通的共識下互利共處,這是歷史向前演進的趨勢。路線圖在這個方向的選擇上與歷史同步,它的自我標示如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這是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進入新時代的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如果直白表達,它說的依次是:富國強兵,獲得和擴大大國地位及話語權,兼顧改善民眾生活。它在方向選擇與歷史演進同步的時候,將發展按頂層意志作了排序規劃。前面已經分析過,這當然符合領導層不能免的人性自利優先和中國歷史數千年一貫傾力固權、永續維利、分羹民眾的治策精要。若且撇過其中的利己利他不論,單就歷史前進是由社會合力、還是由權勢者人為的輕重緩急安排最終主導的角度看,有一個世界觀和歷史觀眼界的基本抉擇和分野。指點江山、創造歷史的企圖顯示處高位者的雄心勃勃,它能影響歷史的演進,卻不能替代歷史演進本身。如果是同向的正面影響,它會推動和促使歷史向前,社會在正向加速中因減低成本而受益;如果影響的施為偏離歷史應然途徑而成另途或負面,它會迫使歷史迂迴和補課,整個社會為之付出高成本代價。影響的正負,就看它是出自對歷史趨勢的窺見和對其規律的順應而採行動、還是出於自認的遠見來安排社會按照人為意圖步向目標。一個國家的發展、尤其是中國這樣一個大國的發展,自有它歷史積澱的無奈、惰積慣性的難移和錯綜合力的複雜,即使獲得高速發展的機遇,也很難設想其發展的步驟會同各種既往事件的百年或其他周年紀念巧相契合,並可據此作為見證和劃定歷史的里程碑標記。其實任何社會發展的步驟和成果呈世有它自身的規律和節奏,統計學意義上它與人們因某種原因器重的那些紀念日絕無任何關聯。如果不謀而合,是一種值得慶幸的巧合;如果兩不相干,本來也是題中應有之義。也許路線圖設定那些里程碑標記不過是借取這些日子表達實現企盼的意願和祈求吉祥,並無強以人志取代歷史進程之意,但即便只認作如此的不經意,起碼的認可普通成員的參與選擇權利、體認社會總合折衝的終極決定偉力的通識在圖中難覓,習慣成自然的河山任我安排、歷史由我改寫的氣概卻躍然於字裡行間,而肅然敬畏、理解和順應歷史規律的謙誠謹慎不見諸冊頁端緒。以這樣的眼界看待社會和前瞻歷史,免不得喚人勾起幾縷憂思。 創造或改寫歷史的抱負,何等壯懷激烈。但是,凡在以往的人類記載中被認為締造或開創了某段歷史的那些人物,通常是借着理解和窺見歷史的趨勢和本然途徑,順應它的規律,或指明方向,或辟出前行的進階,或鋪就供人壘築的平台,促進和方便了歷史、也就是全社會合力去作用和演化的進程。他們留給後人的造福,在方向引領和平礎立基。歷史巨廈功成,全社會各色人等的努力被集聚而以巨柱廣廳、面牆雕飾的凝成施放異彩,基礎則遁於無形。人們回頭感慨基礎之於巨廈不可缺的追懷和銘記,是對歷史留痕的絕好詮釋。能集聚他人合力並使之各各有成、而自身無顯的作為,是最符合對歷史演進理解的一種建樹,而不是對功名的氣吞山河的企劃標榜。 當下確實在全球化浪潮的峰迴路轉中出現一個機遇期。路線圖的編織者力圖把握這個機會,因此展現抱負。這些處高位者中,有意圖劃時代垂範者,有駕馭時勢建功立業之士,也有以學問經世致用的踐行人。隱約間,可以看到歷史中國那些自命英主、能吏和策士的綿長投影。 宏大抱負不是什麼壞事,問題只在是否洞見歷史潮流並趨之若騖。如果真以上下數千年的時間跨度為視野,中國正在經歷有不間斷文字記載史以來第三次根本性的社會變革。與這三次變革相比,曾經喧囂的改朝換代算不上什麼,因為任你改換,百代仍行秦制;現在喊得山響的邁向強國目標,也不過是趕上他人並駕齊驅一洗落後之恥,欠缺脫胎而幡然新生那種變遷底蘊。縱觀中國史,第一次變革是周公旦用同姓封建取代萬邦共主的社會架構。這位周公,就是孔子述而不作、惟願“吾從周”的先哲。周公將血緣社會傳統和夏商以來天下共主的秩序架構結合,實行同姓封建,以具有親緣關係的諸侯分親等共存,取代各據相爭、吞食對方的方邦,以圖解決周期性不時爭亂的時代難題。這項變革,在長達數百年的時間跨度內帶來了同處息爭;分封所及範圍內的社會行為習慣和價值取向,朝同質化邁進;基於自然經濟的生產得以發展,各區域即諸侯國可以顧自豐足。但是,一方面人類自然繁衍造成世代親緣緊密程度遞減,另方面本是家人的同宗諸侯後代,因各自當下的直接利益訴求互異同樣難免衝突,周期性爭亂在禮崩樂壞後捲土重來,免亂息爭的歷史難題再次求解。 第二次變革秦制郡縣一統,歷經春秋戰國數百年戰爭洗禮而登台。戰爭中的勝出者秦國憑變法集權和軍事的雙重組織力,取得無其他實體即諸侯國能抗衡的強力。人的群處行為規則中的報復機制失衡,勝出者得以將自我意志強加他人。於是,始皇帝廢封建、行郡縣,一統君臨天下。從此如西周封建的諸侯、或類似歐洲封建的貴族領主那樣的各據權益者,也就是潛在的挑戰者被從社會架構中剷除。對等公平的規則被一方意志強加取代,人人服從同一不可抗力的規則信念,則通過漢承秦制的武帝利用儒士天人感應的陰陽學說詮釋君權天授,將手握強力的統治者化為這種不可抗力的替身,把服從在所有人之上的法則替換成服從一個人在其他所有人之上的法則。如此憑強力之威和借天授之說的變革,相當程度上預防了紛爭無序局面的產生,尤其在正統名分上,造成揮之不去的、任何竊權舉動被視為非法的壓力。儘管在體制運作上時出問題、特別是傳位繼承或外戚以及權臣擅權的節點上仍會造成混亂,社會卻總在離亂之後回歸壹權的正統,所謂分久必合。一方面這是所有得勢的統治者維護自身利益的最優解,他們無一例外會竭力為之;另一方面散在而無力反抗的民眾對被動接受任何統治者並無太大差異感,儘早得到安定至少是一種眼前實利。這是一種社會最小總成本的滿足一方權欲的被動博弈。餵飽一家一族的近乎無限需求的成本,遠低於應付輪番上台巧取豪奪的多個暫時霸主的近乎無底洞的花銷。於是,這種安排雖是出於一方強制,但配以他方屈從強力下的成本汰選,終成幾乎定型的“百代行秦制”的慣性。伴隨着接受這種強力安排,社會接受“君權天授”的自上而下的灌輸,底層也體認爭權各方“成王敗寇”的叢林原則,形成自下而上的默識。百代行秦制的歷史實踐,在體制立足於自給的小農自然經濟生產方式的情況下能夠存在日久,出於固權永續而嚴格推行的等級有序社會結構,限制和固定了社會需求和市場規模,因而缺乏不斷擴大再生產的動力,生產行為不需要廣泛的分工和交換,沒有對生產效率和比較優勢的迫切要求。鑑於此,剝奪廣大社會成員當然權利、無視平權和參與的必要條件,雖造成對生產力的阻滯,事實上能夠被統治層忍受。因基於如此大規模國體的斂取,足以滿足統治方和官僚層的需求。固權和自我需要都得到滿足,夫復何求?維持現狀下風調雨順的自然產出,就是盛世豐年,也是經濟周而復始,生產力停滯不前的寫照。 近現代由地理大發現啟端,引發了市場開放趨一的全球化漫長進程。全球化的實質就是交換,流通,競爭互利,融合趨同。中國歷來自許物阜人眾,天朝大邦特色鮮明,不屑他方夷人風物,遭致國門破碎、雖大國卻以屈辱之身被拽入全球市場的結果。中國人在多年動亂、閉守挫折後改變了態度,參與到全球競爭中來。這一轉折,更新了中國的面貌。這就是第三次變革,它從鴉片戰爭國門被動開啟始,現在仍在途中。它除了要拋棄皇權、結束戰亂頻仍、改變國家社會貧弱的現狀,更要奠定社會賴以共享富足的高效生產的基礎和機制,這是在全球市場競爭中不落人後的生存立基所在。如果說前兩次變革以變更社會共處的架構提供免亂息爭的保證,在相當歷史時期內成功解答了爭亂難題,而將社會賴以立基的生產交付自然經濟,靠規模斂取和分散自足滿足統治架構上層和社會普通成員的需求,那麼這次變革除了要平息帝製取消後軍閥和黨派爭亂、為社會發展提供穩定和秩序,更需要培育和激發社會高效生產的可持續活力,以在開放的全球體系中長存不衰。這份活力,只能根本上來自競爭和創新。它們與儘可能多市場暨社會成員的平權和參與息息相關,也就是要養成與帶來高效的市場體系相匹配的公共民權社會。面對全球開放的無止境競爭體系,封閉系統下通過一方意志強加於他人、統一社會力量行事的有效做法,在開放氛圍中和各各自主選擇的競爭對手面前難以通行競勝,而且一統帶來的集聚效應之利往往抵不過內部壓制對競爭和創新的損耗。如今新知識技術的創造性破壞帶來的不間斷生產革命造成攸忽間失之毫釐、差之千里的落伍風險,給統治層帶來的震懾已超過因不能固行既定秩序而使既得利益減損的威脅。前兩次變革的重點不過是在封閉的天下中重定秩序,這一次變革則要在對手紛爭中,夯實有後發持續力的經濟基礎,才能得以自立自存。不然,任何既定的秩序都會隨着落於人後的經濟基礎而煙消雲散。這個變革的過程,從十九世紀被迫簽訂開埠通商的不平等條約開始,到現在還遠未結束。直到高效的生產體系得以建立和與之匹配、也就是能維繫並持續激發它創造力的社會架構得以穩定形成,變革才能始稱告捷。如果看清這個歷史大勢而順應它,何須另外自劃時代?能垂範者則如上面所說,平礎立基而讓全社會成員有用武之地、參與努力共建,自身則在歷史演進中遁於無形,猶如老子所謂的“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那個樹為目標的強國,不過是歷史演進的題中應有附帶標記。舍本求末把它拿出來說事,不過是為賺得執權的合法性而吶喊。實際上順着第三次變革的歷史大勢前行,不用吶喊而由不得國不強,執權合法性也自然寓於其中。高效的生產並且有持續活力,自然民富國強;富強則不愁秣馬厲兵用作公器之用。在歸根結底的層面。一切取決於所在社會生產的效率和持續活力。新名詞的吶喊,舊法寶的堅稱,是正見還是聲稱者的自我迷思,拿來驗證與效率和活力是否正相關就能立辨真偽。 這是由歷史大勢說劃時代垂範的抱負。 垂範計較之外,馭乘時勢圖建功立業之士也在自適其分的程度上施展抱負。他們自信自己的能力,隨時準備建樹業績,也懂得察觀自我、他人、時機、成本、權利和權責等等錯綜複雜事務並能果斷定奪,敏銳地在給定的社會和政治條件下、找到縫隙突破而行事有成。處高位而在手中的權責因結構機制之設,可以被幾乎無限制放大而成他們厥功甚偉的利器。當然要在影響頗廣的層面成事,必定關涉廣大他人群體的權利和社會資源的置配。我們聽到他們對同僚下屬的勵志演講,要求並啟引體系中的幹活者時不我待現在就干,因為眼下的成本遠低於將來人們權利覺醒後的公平償權索要,儘管他們明知不論今天或明天,他人的基本權利都存在且不可侵犯,卻可以公然無視權利而只計以數字衡量的物化成本。這是大規模基建和房屋的徵地拆遷中屢見不鮮的徵象,在產業投資決策時同樣發生在無視產能與市場需求匹配及對環境保護的評估上。這種業績歸己、成本由社會他人或後代支付的做法,頻頻被當作能幹而樹標立榜,甚至作為升遷的依憑。如此只求眼前功利、無視其他的當今“能吏”,以他們的抱負迷思,為古已有之的酷吏、循吏之分,添上了新的類別。後代的中國人,不知會以怎樣的眼光看待這一全新群體。 而以學問經世致用的踐行人,按理說對歷史大趨勢相對應有更多的了解,但察其言觀其行,免不了會發現曾被歷史記載過的那種懷揣帝道、王道、霸道而擇便能行便售的痕跡。長期集權、前工業化小生產、非市民社會的給定路徑依賴,使得全新開闢和培育適合大生產和市場交換、也就是符合歷史趨勢的社會共約法規、行為準則和價值取向等需時日久,並且因趨向社會共享必與執權方獨占、多占利益相衝突而受後者阻撓壓制,難以成事;而借力既有架構集權在手、無所制約快速決策優勢,照執權方意志排序安排發展,易於獲得推行而見效。建功之切,難易之辨,顯然壓過理性的再思和尋覓。於是,學問人不脫中國仕者的致用傳統,選擇在短暫有生之年立功垂世、為執權者合意的易行之方作出相應的理論塗飾和自圓巧說。這是不欲墜入鬱郁不得志或因持異見被邊緣化的結局而選擇建功施展的抱負。 形形色色的垂範、建績和策功追求的抱負後面,都隱含干一番事業、在歷史上留痕的雄心壯志。這極少數的幸運者走在了一起,登上高位,機遇千載難逢。由此催生了捨我其誰、締造一個時代的宏願,並因大權在握而將之付與實施。路線圖就是實施的明證。但是,這份圖中一個明顯的印記,是頂層少數人在安排歷史的走向,而不是讓所有的人、包括處高位者一起順應歷史本身應經歷的趨勢而合規前行。那些抱負後面,少數人的意志在各各體現個人層面的功利追求,並力圖將它替代歷史的勢在必然。也許權力不成比例的集中,放大和支持了這種精英意識。但是,目標追求的發達富足社會逃不脫以高效生產為基,可持續的高效生產仰賴的是全社會合力的參與和創新,這正與仰仗權力作為工具的路途相反。如此的南轅北轍之悖,那份精英意識對此不知如何坦然面對。 叩問 在對內經濟“三去一降一補”和防止金融系統風險繼續未見顯著起色、對外因未履行加入世貿承諾而終於招致嚴重貿易爭端出現的情境下,審視邁向強國路線圖這份宏大篇章,料見它在本國經濟上的成功與否,在能不能繼續靠裁剪和利用市場作為手段、而拒絕服膺市場的必然要求作出適應性改制的情況下,維持足以支付固權、維利和分羹滿足民眾需求的增長;而在大國棋弈和對外方面,能否繼續將一個國家當作巨型壟斷企業經營,以他人無有的集配力提供實利加補貼、壓價等扭曲市場的辦法不斷取得實效,從而顛覆通行的互惠和對等公平並行規則、並且能誘使或迫使其他貿易夥伴先後不等地接受。在開放市場的競爭中,有憑藉壟斷手法成功的例子,所以不能說利用而非服膺市場、改換對等公平規則的嘗試沒有走得通的可能。問題只在這種利用的操作能在何種程度上既抗拒服膺的必然趨勢,又能同樣激發和維持發展所需的效率和持續力,以及改換規則的做法能在多大範圍內消除以至湮滅他人的抵制並勝出。當下的對內未見起色和對外貿易爭端,正映出現實情勢的發聲和提問。 進一步,假設這些具體舉措獲得成功,確實辟出不同凡響的獨特道路,如路線圖自稱給世界提供了不同的選擇。那麼成功者必須樹起他的旗幟,在上面書寫近悅遠來、召喚他人的理念。這份新的理念,是否優於歷史到目前為止總結的人人自利但不侵害他人同等權利、對等公平、所有人服從同一法則並且不經強制自主選擇的通行理念?如果是,那麼有必要昭世明人,讓人們擇優選擇;如果不是,新的道路即使走通一回,在供人擇優而趨的層面上,它的意義在哪裡?何況,新念頭若相比已驗證的通行理念等而次之,能否僅憑自我執着而走得通,是另一個頗大的問題。 注:
1. 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新華社 2017-10-27 http://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 2., 17. 見B. N.《換一種眼界看政治秩序的由來,發展,衰變及前瞻 - 鑒析弗朗西斯·福山三要素模型暨新論》,出版待印中。 3. 習近平首次系統闡述“新常態”,新華網北京2014-11-9 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4-11/09/c_1113175964.htm 4. 三個“五”—習近平供給側改革的頂層設計 新華網 2016-12-16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16/c_1120126006.htm 5. 劉鶴任副總理 …讀懂這位“中國經濟的核心智囊” 每日經濟新聞 2018-03-19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3-19/1200336.html 6. 習近平在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的演講,2013-09-08 http://www.fmprc.gov.cn/mfa_chn//ziliao_611306/zt_611380/dnzt_611382/ydyl_667839/zyxw_667918/t1074151.shtml 和 習近平在印度尼西亞國會的演講, 2013-10-03 http://www.fmprc.gov.cn/web/ziliao_674904/zt_674979/dnzt_674981/qtzt/ydyl_675049/zyxw_675051/t1084354.shtml 7. 亞投行正式成立 明年1月開張運營 新華網 2015-12-25 http://www.xinhuanet.com/fortune/2015-12/25/c_1117583664.htm 8. 人民銀行:絲路基金起步運行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2015-02-16 http://www.gov.cn/xinwen/2015-02/16/content_2820230.htm 9. 港報:“絲路基金”化解產能過剩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網站 2015-03-11 http://www.scio.gov.cn/zhzc/2/32764/Document/1423335/1423335.htm 10. 中國上市人民幣計價原油期貨 FT中文網 2018-03-26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76886?archive 11. 以人民幣計價交易結算 鐵礦石期貨國際化“倒計時” 中國經濟網 2018-02-06 http://finance.ce.cn/rolling/201802/06/t20180206_28068837.shtml 12. 改革開放35年·經濟發展成果述評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13-11-21 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1121/c40531-23609720.html 13. 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 今日中國網 2012-11-08 http://www.chinatoday.com.cn/ctchinese/reports/article/2012-11/08/content_498413.htm 14. Fred Database-Real GDP-Retrieved https://fred.stlouisfed.org/graph/?id=GDPC1 15. CBO-Budget and Economic Outlook: Fiscal Years 2013 to 2023 https://www.cbo.gov/sites/default/files/113th-congress-2013-2014/reports/43907-BudgetOutlook.pdf 16. Eurostat News Release-Euro indicators-23 April 2012 https://mastersonlawllc.com/wp-content/uploads/2017/09/EPP.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