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一百年回顾与前瞻(19) 如此简单一个列表,很难充分涵盖,更别说囊括一切了,但至少给我们一些切入点. 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中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和已取得的成果坚定了并将继续鼓舞国人发展先进大生产﹑学习和参与创造新科技﹑极大增强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信心和举措.有关增国力方面的议论可以说是方兴未艾,笔者乐观其成,因此省些笔墨.对如此宏伟规模的大生产和日新月异的新科技的加速发展,必须有社会机制方面的配合和支持,才能使大生产和新科技发挥尽可能好的社会效益即让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分享它带来的红利.不然,大生产和新科技带来的巨大效益会大打折扣甚至扭曲而造成社会不公.社会机制实际上是人们思想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的具体体现,表达的是社会意志.在古今中外不同的社会形态中,无一例外它常常有滞后的表现.如果社会机制的进步跟上生产力和生产手段(体现在新科技﹑新的生产组织﹑流通方式等等)的更新,那是全社会的幸事.因为改变的成本低,也反过来会巩固和促进生产力和生产手段的进一步发展.如果滞后而不知或不求改变,那会造成生产力﹑生产手段以及随之而来的新行为方式与既存机制之间的脱节.一旦决定性的力量以不可阻挡之势促其改变,那会造成强震效果,社会改革的成本急剧升高,甚至有可能造成生产力的短暂倒退,直至机制与基础以一种剧烈﹑痛苦的形式理顺,社会才痛定思痛,重新走向发展. 让我们滤繁就简地做个摘要: * 市场体系召唤大规模生产.交换互利成为构成社会行为基础的经济行为的压倒性特征. * 市场体系的效率和活力来自充分竞争和层出不穷的创新. * 生产的运行和持续发展,有赖于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而稳定有序的环境靠全社会认可的权威来维系和保证. 显然,交换互利必须以交换双方或多方具有平等权利为前提,不然交换不存,只会盛行掠夺或强征.同样,充分竞争必须有尽可能广泛的参与才能实现.如果不能保障与生俱来的基本权利(包括平等权利),参与就无从谈起.只有公平﹑公正的竞争才能促使创新和带来效率,也为最大多数的参与者接受.竞争免不了争议甚至冲突,理所当然就要有为所有人接受的仲裁.缺少各方都能接受的仲裁,何以维持共处共存?不能共处,交换互利的平台就岌岌可危.公平﹑公正的竞争必须让所有参与者接触﹑知晓﹑掌握同样的信息以便作出理性而尽可能正确的决定.如此则召唤公开﹑透明.同理,鼓励和保护创新必须有产权保障尤其是知识产权保障,不然人人走低成本乃至无成本的复制捷径占他人发明的便宜,长此以往会导致挫伤乃至湮没一切创新努力的结局. 生产运行和持续发展的基石,是一个稳定有序的共处社会.它既支持不间断生产﹑又让不断更新的需求得以表达.稳定有序的保障,是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共同认可的规约(宪法或其他名称的基本规则)并以它约束所有一切人和团体,同时认可和保障所有个人同等权利的共识舆论以及护法机制切实贯彻力等诸方面一同带来的权威.依据公开成文法的大众公开舆论压力迫使任何个人或集团违背社会总体利益的企图不能得逞.护法机制以法理和行政贯彻力体现多数人的意志.这样,前提和结果趋于一致-共约共识的权威不容也不能挑战. 于是,有关市场体系优势的关键词跃然纸上: * 交换互利 来自 平等权利 (才能使交换互利得以存在和发生) * 充分竞争 来自 广泛参与 (需要保障基本权利包括平等权利) 仲裁 (才能保证竞争和争议公平﹑公正) * 不断创新 来自 产权保障和其他激励法规 充分竞争 普及教育 * 稳定有序保障 来自 同一规矩约束一切人的共识 护法机制的执行贯彻力 铁路,港口,机场,高速公路,电站,制造业,金融和新技术服务……都是国家现代化不可或缺的基础建设.同理,关乎市场体系优势的关键词所代表的社会机制要素也是消除低效和不稳定隐患,保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备长效建构.当然,如此宏大艰难的任务,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中国人经过一百余年的奋斗和挫折,然后挟三十年改革开放的疾风,才使国家物质层面的基础建设初具规模.毫不奇怪,社会长效建构的铺设,没有一个相当的时间段也不可能达成.因此,对用相当长的时间来建树这必需的架构应无大的异议,问题只在是否认清这些关乎已选定的市场体系和它的方向道路的关键要素以及如何去践行-是高屋建瓴,执市场体系之本而使认识透彻,在行动上既预作准备,也坚定地小心前行;还是知难迟疑,进退维谷,短见酿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