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辛亥革命一百年回顾与前瞻(27) 结语 以辛亥革命为起始转折点的中国历史上国家和社会体制的第三次巨变是一个深刻而触及一切方面的持续转变过程.王国维称:“殷﹑周间之大变革,……则其制度文物与其立制本意,乃出于万世治安之大计……”56司马迁记李斯等议于始皇帝赢政:“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57这两次巨变深刻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形态,其体制分别延续八百年和二千余年.如今我们亲身经历的这一巨变,它始之于交往越发紧密﹑竞争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环境中争生存而带来的生产力根本变化,必将归之于适应并支持这变化的生产力的社会结构和机制的转变﹑形成和完善,所以它在深度和广度上比前两次巨变有过之而无不及.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全球化浪潮以通商和殖民的方式敲开中国的大门,新旧生产力对比立见高下.如果生产力停滞﹑落后并迟迟追赶不上,中国的境况和堪忧的前景已经由晚清丧权辱国经民国战乱到人民共和国文化大革命背离历史发展方向百余年间的蹉跎逶迤展露无遗.文化大革命后痛定思痛,三十多年厉行并深化改革开放,中国生产力突飞猛进,面貌焕然一新,面对历史基本提交了一份迟到但还堪称满意的答卷.适应并长程支持这一生产力变化所必须的社会机制的培育和建树以及现有社会结构的改造,是必不可少的一课,也是整个生产力和共处社会发展巨变的有机组成部分.转变失当造成社会失序以至动乱,握权者无法对历史交代;安于现状,缺乏远见而不求改变﹑不知如何改变,当生产力前进的力量带动的难以阻挡的变革或迟或早来到的时候,历史还是要清算握权者的责任.因此,渐进有序,稳中求变是对的,但必须示人那求变的“态”和“势”,也就是方向和布局.这是区别有序求变和不(或不敢)作为的试金石.执政系牵亿万民众和国家前途,千头万绪,可谓宏微巨细,无一不事关重大,但在谋划﹑要旨﹑策术﹑贯彻诸层面,有权重和缓急的不同.有关共处有序的抽象长存权威﹑共约根本大法﹑社会观念共识和关乎过渡的正名﹑监护,大概都在要旨和韬略的范围.在国家管理四要务-建立﹑完善和维持贯彻长程共处的社会机制(立法,循法,维法,平权,参与,公正,公平);扶持推进生产力(经济政策);提供公共服务(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社会福利等);安全防卫(国家的安全,独立,主权)-中属于建立完善社会机制之务.伴随改革开放而来的对一系列具体政策形成和施行的建言﹑研讨﹑回顾﹑检视可谓言路已开,各种见地屡见不鲜,但涉及长治久安的前瞻性有序推进建立完善社会机制之务的议论不多见.能见到的大致为两方面:或强调维稳﹑立足现状而模糊国家进步走向;或轻言替代,不屑知己(中国的历史由来),浅于知彼(他人社会模式的形成发展及其历史文化基础)而图革命,将一旦失序动乱对民众和国家整体利益的毁灭性损害视同儿戏.这两个方向皆非国家和民众之福.鉴于此,值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之际,作一家之鸣,以唤国人一同关注这一不以人意志为转移﹑已然进行了一百六﹑七十年而仍在继续的中国历史上的第三次巨变. 注释 1. 《十三经注疏.周易正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7.版, p.60. 2. Paul Kennedy,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Great Powers, First Vintage Books Edition, Jan. 1989, p.149. 3. 《史记.周本纪》,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0.1.版, p.21. 4. 《二十二子.竹书纪年统笺》,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版, p.1082. 5. William H. McNeill, The Rise of the West,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63, p.194. 6. Magna Carta, http://en.wikipedia.org/wiki/Magna_Carta 7. 黄永堂译注《国语全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5.2.版, p.9-10. 8. 张维为, 中国模式是“最不坏模式”, 文汇讲堂, 2010.5.28. http://www.news365.com.cn/wxpd/jy/jyxwf/201005/t20100528_2719530.htm 9. 《汉书.董仲舒传》,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0.1.版, p.802. 10. 《十三经注疏.尚书正义.商书.西伯戡黎》,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7.版, p.177. 11. 《十三经注疏.尚书正义.周书.召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7.版, p.213. 12. 《二十二子.老子.八十章》,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版, p.9. 13. 《史记.李斯列传》,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0.1.版, p.770. 14. 同上 15. 同上 16. 《汉书.董仲舒传》,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0.1.版, p.794. 17. 《二十二子.管子.治国》,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版, p.154. 18. 《二十二子.管子.侈靡》,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版, p.142. 19. 王国维, 《观堂集林.殷周制度论》, 中华书局,1959.6.版, p.473. 20. 《史记.殷本纪》,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0.1.版, p.12. 21. 王国维, 《观堂集林.殷周制度论》, 中华书局,1959.6.版, p.456-457. 22. 《十三经注疏.尚书正义.尧典》,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7.版, p.119. 23. 《十三经注疏.周易正义.大有》,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7.版, p.30. 24. 《十三经注疏.孟子注疏.离娄上》,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7.版, p.2719. 25. 《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学而》,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7.版, p.2457. 26. 《春秋繁露义证》, 中华书局,1992.12.版, p.141. 27. 同上, p.85. 28. 《白虎通》,卷三下,页六. 抱经堂丛书第四函,艺术印书馆印行. 29. 同10.注. 30. 《十三经注疏.尚书正义.周书.多士》,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7.版, p.220. 31. 《十三经注疏.尚书正义.周书.召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7.版, p.213. 32. 《史记.陈涉世家》,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0.1.版, p.600. 33. 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的讲话,2002.12.6.,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1/02/content_731349.htm 34. 在中央党校2010年秋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2010.9.1., http://china.huanqiu.com/roll/2010-09/1070913.html 35. 《十三经注疏.尚书正义.周书.泰誓中》,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7.版, p.181. 36. 《十三经注疏.周礼注疏.地官.大司徒》,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7.版, p.707. 37. 《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坊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7.版, p.1620. 38. Mayflower Compact, http://en.wikipedia.org/wiki/Mayflower_Compact 39. United States Constitution, Preamble, http://en.wikipedia.org/wiki/United_States_Constitution#Preamble:_Statement_of_purpose 40. 《史记.匈奴列传》,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0.1.版, p.872. 41. 《二十二子.山海经.大荒北经》,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版, p.1385. 42. 《史记.五帝本纪》,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0.1.版, p.1. 43. 《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商颂.殷武》,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7.版, p.627. 44. 《史记.六国年表》,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0.1.版, p.182. 45. 《隋书.列传第四十九.北狄.突厥》, 中华书局, 1999.7.版, p.1249. 46. 《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尧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7.版, p.2535. 47. 《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中庸》,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7.版, p.1630. 48. Thomas R. Martin, Ancient Greece,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6版, p.70,71. 49. (德)特奥多尔.蒙森 著, 李稼年 译, 罗马史, 商务印书馆, 2004.7.版, p.58,61,63,67,79,80,81,82,85,92. 50. 《辞海》, 2002.1.版, p.277. 51. 《十三经注疏.周礼注疏.天官冢宰.大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7.版, p.648. 52. 《十三经注疏.尚书正义.虞书.舜典》,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7.版, p.128. 53. 《史记.周本纪》,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0.1.版, p.16. 54. 《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子路》,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7.版, p.2506. 55. 《二十二子.荀子.正名》,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版, p.342. 56. 王国维, 《观堂集林.殷周制度论》, 中华书局,1959.6.版, p.453. 57. 《史记.秦本纪》,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0.1.版, p.41. 写于 2011.3-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