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宗教分成两类,一类是神启宗教,等会儿再说,另一类是自然宗教,包括佛教,印度教,锡克教,道教,儒教等。
自然宗教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都立足于对现世生活的认知,用已知的此岸的知识去解释神秘的,未知的彼岸,进而推演出人的生前和死后诸事,分析诸多超自然的神秘力量,而后又回过头来用彼岸的理论来指导此岸的生活,教导人们如何超越自我,达到内心的平安快乐。因此,自然宗教是一种智慧哲学,它始终游走于两个世界,今生和来世。在自然宗教中,今生存在诸多痛苦,缺憾和无奈,彼岸却是一个完美的极乐世界。自然宗教就在此岸与彼岸之间搭起一座桥梁,帮助人通过修行和修炼到达彼岸。这不仅可行,而且现实。例如道教中吕洞宾,黄初平(黄大仙)通过修炼而得道,林默娘(妈祖),关羽(关帝君)透过行为而成神。佛教的悉达多•乔达摩业已经成为释迦牟尼佛,儒教的孔丘孔仲尼也被后人尊为圣人等。在自然宗教体系里,彼岸是今生的方向和目标,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成“佛”,成“仙”,成“圣”。
自然宗教的核心思想是教人为善,作一个好人,藉此就可以脱离生死轮回,得道成仙。因此,自然宗教既是一种宗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例如,佛教认为一切未解脱的有情众生都在天界、人道、阿修罗、畜生、饿鬼和地狱这六道里生死流转,无有止境。佛教的基本目标就是度众生脱离苦难,教导众生认识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认识到生老病死都是源于因果报应,而脱离苦海的不二法门就是修行。印度教也持相似的观点。
在中国,自然宗教已经融合到百姓的日常生活当中。例如道教的养生,太极,气功,儒教中的“敬天,奉祖,孝亲,忠信,仁义,崇礼,性善,弘毅,见贤思齐”等等。
自然宗教这种由此及彼的宗教很容易叫人理解和接受,但却有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就是此岸不停的“变”。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导致彼岸也需要随着一起“变”才能够适应此岸。一个地方的宗教,传到了另一个地方,就需要入乡随俗,才能生存和繁衍。比较典型的就是佛教。佛教原本起源于印度,却在中国找到了土壤。同样是佛教,又有着上座部佛教、大乘佛教、密宗、藏传佛教、斯里兰卡佛教、汉传佛教、小乘佛教、部派佛教等不同宗派,以适应不同的社会结构。
在印度本土生根,取代佛教地位的印度教也是一样。印度教内部不仅有许多不同的教派,不同教派之间教义差异巨大,甚至大于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之间的差异。19世纪英国殖民统治者这样来描述印度教:既是有神论的宗教,又是无神论的宗教,既是多元论的宗教,又是一元论的宗教;既是禁欲主义的宗教,又是纵欲主义的宗教;既是宗教信仰,也是生活方式等等。因此,他们得出结论说,无法对印度教作出一个准确的定义。印度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种姓复杂,社会等级森严,南北差异巨大,需要折射反映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结构,印度教教义的分化也就不足为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