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岳兄提到听音乐互相交流启发这点我很有同感,记得年青我一度对马勒的交响乐提不起兴趣,一位爱乐好友跟我说,马勒的东西要反复听,开始时可能听不出什么头绪,但连续听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感觉就慢慢出来了,后面是越听越有兴趣的,哈哈我后来的经历果然是这般。
预先大顶谭兄写《春天的云雀》,这是个跟春天很应景的题材。柴可夫斯基把春天的云雀从幼年写到成年,谭兄您道出这样美妙的音乐遐想,实在是我跟您聊起【四季-春-云雀】的一大收获,大谢。
写云雀的音乐作品真不少,文革刚过后在中国有一首关于云雀的小提琴曲很流行,是罗马尼亚作曲家迪尼库的《云雀》,谭兄大概印象不浅的。还有海顿的《云雀弦乐四重奏》、舒伯特艺术歌曲《听听云雀》都是很出名的云雀音乐。
*******************************************************
谭岳精彩评论:
谢康乐兄分享这个小提琴的《云雀》视频,这也是一首很流行的小提琴曲。音乐情绪上,这是夏天的云雀,天很热,叫得很热烈。
特别谢谢康乐兄分享听马勒的经历,我也同意你朋友的说法,反复听就会渐渐进入。不过我认为能让人们慢慢喜欢的作品必定有它内在的与众不同的东西,马勒的交响乐除了显而易见的史诗般的大型音响外,主要的是他写作交响乐的语言和观念已经完全不同于人们熟悉的以贝多芬为代表的用主题动机来发展的交响乐了。常常被提到的命运的敲门砖,就是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又称命运交响曲的开始四个音的主题动机,整个第一乐章就是建立在最开始的四个音的主题动机上。而马勒很少用这种传统的交响乐发展思维了,他的交响乐可以将任何他想写的东西或形式容纳进去而不受传统经典的主题动机发展方法。他常见的手法之一是将很多长气息的旋律编织在一起。我听马勒的一点体会就是在音响上要将思维放开放大,从贝多芬式的较集中的音响思维解开来,去享受马勒宏大的场景和内心。先谈这些吧。
迪尼库的小提琴曲《云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