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部分人听到、看到“化学”这两个字,很自然会联想到那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但是广州人对这两个字却有不同的用法,试看例句: 1. 呢个手机用咗唔够三日就坏,真化学! (这个手机用了不到三天就坏了,真是不靠谱!) 2. 唔好扶道栏杆,好化学嘎。(别扶那道栏杆,很不牢靠的。) 3. 阿陈四十几岁就走咗,做人真化学! (阿陈四十多岁就死了,生命真脆弱!) “化学”这两个字为什么在粤语中会有这样的另类解读,又是何时开始的?目前还没见到有确切的考证,反正有不少说粤语的人士会这样用,不过还是中老年人居多。年轻人要形容物件不耐用或不好,会直接用“渣”,譬如: 1.呢个型号好渣嘎!(这个型号很差的!) 2.条裙着咗两次,橡筋就松晒,渣到死!(这裙子穿了两次,橡皮筋就全松了,真次!) 不过,本文不是要讨论“化学”一词在粤语中的异化,想讲的还是曾经被认为,学会了它们就“走遍天下都不怕”的 数、理、化三元素之一的“化学”。 记得上个世纪初,神州大地上的先贤智者,向国人介绍两位“先生”,并使它们成为“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一大重要口号,据说[热血青年高举“民主”和“科学”两大旗帜,向封建礼教以及封建专制思想猛烈开火,并由此走向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现在北大校园里还有“德先生”和“赛先生”的雕塑。就是当时历史背景下的产物。](见百度百科“德先生赛先生”词条) “德先生”在神州大地如今是什么样的待遇大家都知道,毋庸多言,今天只就“赛先生”门下其中一项重要资产“化学”说上几句闲话。 “化学”在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活物资中占很重要的地位,无论衣、食、住、行都要和它搭上关系。有人也许要抬杠,说数学和物理照样影响人们的生活呀。不错,数、理、化按说应该是“排名不分先后”,各有其功用,只不过此文尝试探讨部分“化学产品”在人类生活中所产生的不良因素,而这些因素有其独特性,所以单单拿它来说事。 提起这个话题的动因是,上个月女儿来奥克兰住了几天,对于我们日常所用的洗衣粉、洗涤剂、止汗液等等化学用品多有批评。我记得,小女早先就对我使用含铝的止汗液大为不满,亲自买了不含 Aluminium Chlorohydrate 的止汗液给我。这次回家,看我又再用一般含 Aluminium Chlorohydrate的止汗液,还有洗衣粉、洗涤剂等等都是“不健康”的产品,于是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进行再教育,还转发了一篇关于洗衣粉有毒物質破壞身體健康的文章给我看。当我读到“但洗衣粉具有一定毒性,即使少量的洗衣粉進入體內,也會對人體內多種酶類的活性起到強烈的抑制作用。洗衣粉侵入人體,在血液循環中破壞紅細胞的細胞膜,發生溶血,侵犯胸腺,使胸腺發生損傷,導致人體抵抗力下降。洗衣粉還能引起腹瀉、體重下降、脾臟萎縮、肝硬化等。”这一段话的时候,我才真正理解女儿的忧虑不无道理。后来,女儿陪我们到店铺里,逐一介绍各类产品的分别,帮我们选购了一大堆符合她的标准的产品。女儿走后,我回想起她说的“化学产品”的“双面刃”特性,确实值得我们重视。 至于利用化学知识,制造假肉、假酒、假药的人们,他们大概是“五雷轰顶都不怕”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