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两条路线斗争”演义 中原,中华民族发源地,历史漫长,古都最多,自夏朝起先后有商、周、汉、魏、晋、隋、唐等20多个朝代,300多位帝王定都或迁都于此。两千年来开府建省,政局跌宕,中原这块大地悲喜剧连台连本。1949年新朝设立河南省,主政者个人或智或愚、或贤或奸,上边的政策或清明、或荒唐,五千万河南人的命运也就如被九级海浪抛上巅峰和陷入谷底的无舵小船,或暂能温饱,或欲做顺民而不得,政客们也轮番粉墨登场,恶斗不止,小民则如城门池鱼,辗转沟壑,死无所哉,悲矣叹也。曾忝为豫民,虽幸免冻馁,却见同侪伤残,乡老饿毙,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夜不能寐,不揣浅稚,敷此演义。 第一回 潘复生悯民犯右倾,吴芝圃偷袭登大位 抗战期间共产党躲在后方打打游击,搞搞摩擦,1945年日寇投降时却从当年从江西逃往陕北的数千残兵,发展到了正规军约132万人,民兵260余万人,根据地即解放区有19块,面积达近1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和老蒋夺天下的内战开打,占领区伸伸缩缩,犬牙交错,根据地也不断重新划分调整。打了几年,共军摧枯拉朽,天下底定,开始建省。1948年8月20日,以之前的冀鲁豫、太行、冀南三个根据地的部分地区为基础,正式成立平原省,其中原冀鲁豫解放区所占的面积为最大,自1948年3月任冀鲁豫区党委书记兼军区政委的潘复生任平原省委书记。三年之后平原省在完成了自己特有的历史使命之后被撤销,区块被分给了河南和山东两省。当时要调离中央的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张玺认为时任河南省长的吴芝圃品行有亏,建议由平原省委书记潘复生任河南省委第一书记,这就种下了以后恶斗的祸根。 潘复生,本名刘开浚,山东文登人,幼家贫,但仍争得读书机会,期间加入中共,一步步攀升,1948年3月做到很重要的根据地冀鲁豫区党委书记兼军区政委,并获任在此根据地基础成立的平原省委第一书记,1952年平原省并入河南,潘当上了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和河南省军区政委,八大中央委员。 中共1949年建政到1957年,土改、镇反、三反五反、反胡风、公私合营、农业集体化、反右,运动一场接一场,新掌权的各级干部宝刀新试,各逞机锋,无不宁左勿右,掌中原大省河南军政的封疆大员潘复生却踯躅不前了。 潘复生做了什么呢?晚年被审查时与来访者说:河南1958年批评我时说我“散布阶段斗争熄灭论”,“生产悲观论”,“包庇右派,破坏反右斗争”,还有在合作化问题的“反冒进”、“大社化小社”、“牲口分槽”喂养,依我看是我一心想把河南各项工作搞好必须要说的话,要办的事。当时河南省委常委会中的多数人,为了从农民口粮中多挤出一部分粮食充当征购任务,竟提出了3斤鲜红薯即可折合成1斤原粮(当时粮食卖给国家,留给农民的口粮是红薯)。而我和杨珏(省委书记处书记)竭力反对,我俩坚持认为5斤鲜红薯才能折合成1斤原粮,这件事后来就成了我们破坏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只顾农民群众,不顾国家利益,犯了“右倾错误”的一大罪状。 看,潘复生的罪状是“只顾农民利益”。潘出身农家,再加良心未泯,担心横征暴敛农民挨饿,要给农民多留下些口粮,就成了“右倾”。 潘复生还说自己粮食问题上可能就有点“保守”,因为当时河南确实地瘠民贫,生产条件低下,连年受灾,征购任务却很繁重,以至于缺粮情况相当严重。1957年春上为解决河南的粮荒问题,年初就派人调查摸底,及早动手向粮食部写报告,国家从湖北等省调来大量的粮食,及时预防和避免了大面积的饥荒。所谓“大社化小社”,“牲口分槽喂养”都是为了让农民能有多一口饭吃。 这样一个一心替农民着想的潘复生,背后却被一双眼睛窥视着,那就是没做上一把手的吴芝圃。据当事人回忆,吴芝圃对潘复生做河南一把手一直不服气。河南、平原两省合并后,省委开会,吴芝圃只是礼节性欢迎,后来正式讨论工作,吴就不想参加,使秘书长为难。他在家里研究甲骨文,搞学术劲头大,实在蛰伏待机。到了1958年,时机到了,年初南宁会议上毛泽东批评了周恩来1957年反冒进的右倾“错误”,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周恩来、陈云再次作了检讨,各省也都在反右倾。当时潘复生生病休息,吴芝圃参加八大二次会议,河南省委经过讨论为吴芝圃准备好了发言稿,吴芝圃召开省常委开会讨论通过,可是在八大二次会议的大会发言时,吴芝圃在会上抛开了这个省委通过的发言稿,拿出自己的发言稿,题为“右倾机会主义是当前党内的主要危险”,点名批判第一书记潘复生的右倾。吴料准这个发言能得毛的赞赏,不愧是当年“农民运动讲习所”的高足,毛泽东为吴芝圃的发言鼓掌,一锤定音,潘复生被一闷棍打翻在地了。 吴提出的“自留地统管。集体垮了才分”,“牲口集体饲养,农业合作化程度越快越好,河南合作化一两夜就完成”。一些农民还不知道,就成为合作社的社员了。吴芝圃在省委会上还要大家举手表决:“河南粮食产量是300亿斤、400亿斤,还是500亿斤?”不同意500亿斤就是右倾。凡此种种都对上了老毛的思路。 1958年5月18日,中共中央电报通知河南省委,免去潘复生河南省委第一书记职务,由吴芝圃任河南省委第一书记。河南省委于1958年6月6日至7月1日召开第九次全体扩大会议,集中揭发批判潘复生、杨珏(省委书记)、王庭栋(省委副秘书长)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反党反社会主义罪行”。杨珏王庭栋都是原平原省的干部,被吴芝圃打成了“潘杨王右倾机会主义反党反社会主义集团”。 对潘、杨、王“反党反社会主义罪行”,吴芝圃给他们归纳了8条“罪状”: 1、否认阶级斗争,否认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制造“阶级斗争熄灭论”; 2、攻击农业合作化,否定合作化的优越性,宣扬“小农经济优越论”; 3、攻击和企图取消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反对批判资本主义自发势力; 4、同资产阶级右派内外呼应,向党猖狂进攻; 5、披着领导反右派斗争的外衣,竭力阻挠、破坏反右派斗争; 6、坚持发布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指省委关于开展整风运动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指示;关于不在县级以下机关开展反右派分子斗争的指示;关于转发新乡地区大型农业社实行联社独立分红自负盈亏的报告的批语;关于奖励发展农业生产争取秋季大丰收的宣传要点等文件,被批判为“带有资本主义纲领性的文件”,认为“宣传要点”尤为突出); 7、欺骗中央,与中央的正确路线相对抗(指1957年7月潘复生在青岛会议向毛主席反映河南真实情况,认为他把河南工作说成一团糟); 8、结成反党宗派,进行分裂党的阴谋活动(潘复生、杨珏、王庭栋都从平原省调来河南,由于工作分工,接触较多,对形势、农村问题、整风反右等认识比较一致)。 这是要把人往死里整的节奏。吴芝圃整潘杨王时,和他沆瀣一气的就有赵文甫和杨蔚屏。 除了召集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省委全体扩大会议,逼着省委委员正副部长、厅局长、主任、地市委书记,揭发批判潘、杨,王,叫潘复生每天站着接受批判,直至老潘病倒。还把党内斗争扩大到全省五千万人民中,掀起一个全省性大反“潘、杨、王运动”。未经中央批准,就将斗争公开化,在报纸登文章发社论,吴芝圃、杨蔚屏还带头写文章(河南日报、中州评论),党内发通知,迅速掀起一个全省、全民大批判、大斗争,农村、工厂到处画漫画、发传单、编剧上演,有的地方还大肆丑化,还在全省范围内大搞所谓抓小潘、杨、王运动。全省人人自危。乡下愚民们将潘杨王听成“潘阎王”,认为他们凶神恶煞,批斗起来很有激情。很多村头都扎三个草人,让村民们上工下工路过时唾骂。八年后的文化大革命提前在河南上演了。 批斗到一九五八年冬,潘复生被贬到西华农场当副场长,赵文甫还要该场一个副书记对潘进行监视,杨珏被下放到孟津县的一个大队劳动改造,当时纪登奎是洛阳地委书记,对杨珏多有照应,没吃太多苦。纪登奎登场。王庭栋被下放到许昌专区襄城县劳动锻炼,没人照应,吃了不少苦头。而胜利一方除吴芝圃当上了省委第一书记,杨蔚屏当上了常务书记,赵文甫也成了书记处书记、兼常务副省长,河南领导大权易手,吴芝圃完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