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詞話改革 讀網章之餘,間或習文填詞,惟圖自身的華夏文化基因不致退化殆盡。今步古人溫庭筠《夢江南》韻(打油)填成一闋以感時聞: 言共識, 好夢鎖春秋。 執鼎頑兒憂世序, 千帆力學論空悠。 改革喚人愁。 (拈來此詞牌的緣由全在原詞中有“過盡千帆皆不是”句。飛卿所言是另番場景別樣情緒,此處撇過不提) 新、舊年交替,網上也是風生水起。年前剛有憲法學者張千帆牽頭呈示“改革共識倡議書”,便發生倡議書從其露面的博客消失。緊接着一群曾為體制內幹練之士主筆的《炎黃春秋》雜誌網站元旦公布2013年新年獻詞“憲法是政治體制改革的共識”,甫四日網站即因備案技術原因被關閉。學者和幹練之士都在談政治體制改革時首先依據和高舉憲法,並同聲讚譽為“共識”。很明顯,其據其舉其譽有誤,或至少有缺失—幾方鼓吹,一方迎之以消失和關閉,共識並不在那裡。 執鼎,握權在位也;頑兒,乃據實引歷代黨領袖自稱“人民的兒子”之語。人民聽領袖的話,自然而順從;反過來則不太容易,因而名之“頑”。也許居廟堂之高的在位者與階陛之下的不在位者看同樣的問題會有不同的答案。圖改革者為民族為國家計,急急乎揚名立篇,歷史自我腳下始;執權者為當政集團利益計也多少為社會百姓安生計,更多關心的是施政掌天下的威和序:以力而威,由威定序;有序則天下安。威損必序亂,是為天下危。社會發展進步到今天,改革幾為必須。君不見經濟上的改革已逾三十年。與新的生產力、生產關係、生活習慣、行為準則、價值觀念相適應的社會體制(其要點為三:民眾如何平等共處;政府何處獲得權力和如何施政;個人、集團、政府之間有利益衝突時如何裁決)改革已經擺上桌面。如今的消失、技術性關閉比起從前的人身消滅、莫須有定罪已是明顯進步,執權者的顧忌實際上也突顯他們的焦慮:到底應該怎麼辦?跡象表明他們並不太清楚,所以踟躕難行。既得利益和在其位謀其政的歷史責任逼迫他們認識到第一國家社會不能亂;第二經濟要發展;第三才輪到平民怨安天下。這個排序沒有什麼不對,問題在領導者的責任在引領社會向前,必須明了已然變化的社會前進的方向和其變化向前不可違拒的原由根本。當然,人非聖賢,日理萬機全方位應對,再要在眼界上高屋建瓴、先人一籌,並非能時時處處如願,這時就需要專門從事研究、思考的學者提供思想的透視和鏡鑒來幫助執權者做決定。深遠之見合於權威之力引領社會,是為民眾之幸。 可是,名校教授、專研憲法的學者提出的六點倡議,雖有其內容如承認現有架構免破序(依憲執政)、逐步還權於民(選舉民主、表達自由)、壯大社會物質福利基礎(市場經濟平權及公益投入)和執法維憲(司法獨立、釋憲權威)等,但這些僅有如標的。標的易豎,但如何到達那裡,必須同時備以可行的、尤其能使執政者信服的途徑。監督權力、還權民眾、反對國家壟斷、獨立司法等等,都有一個涉及如何對待和服從權威的核心問題。權威必須至高無上、無可挑戰,才能維持穩定有序的社會,從而提供和平安全生活的環境和其他一切發展尤其是經濟生產的基礎。這在任何社會都一樣。憲政國家的至高無上權威就是國家根本大法--憲法。應該承認現實中的中國尚不是憲政國家,那麼如何完成從黨為大到憲法為大的變遷而不致有喪威失序、社會動亂、國家發展停滯倒退的負面危險效應,是體制改革必須考慮的核心問題。路徑可不可行,幾乎就繫於這一核心之慮。嗟乎!所見學者的名和銜可謂高且大,附署者也多自視為高士,但細讀其議論,於此核心處空空然悠也無所着筆,不免慨之嘆之。無獨有偶,《炎黃春秋》的新年獻詞犀利指出中國的憲法基本上被虛置,吁落實歷屆黨代會章程早已自行規定的“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範圍內活動”。只是如何切實踐行“黨在法下”,如何變憲法虛置為實置,獻詞無可行的路徑指薦,充其量又是詞章的警醒。 不能寬解執政者的喪威失序之慮,任何倡議難以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目前朝野上下逐漸認識到改革需集全民之力包括領導層、社會各界和普通民眾,任何對立衝突只會抬高社會進步的成本。依中國的現實情況,在位者握有權力、掌控非常比例的大量資源,他們的主動與否同改革的成敗和其進度的快慢息息相關。因此最好的推動就是提供可行途徑,幫助在位者抹去威失序亂的夢魘,使其為自己的利益、同時也為全民的福祉施行改革。當然,幫助、推動為的是合力求改革低成本,並非說在下者只能順從。畢竟天下者,民眾的天下。一定乃至充分的壓力是為必要,不然權力異化,“人民之兒”有可能會頑劣不羈。這種狀況將不是社會的福音。不過,在位者若“頑”,能壓制於一時,卻不能長久逆歷史潮流而動,最終會喪失變革的主導權。晚清當局的遲疑顧私懼變(另加外敵的欺辱),導致在野各界奮起爭奪變革社會的主導權,因此威序盡失,社會動亂,引致辛亥革命,繼而軍閥、黨派群雄紛爭,百姓塗炭,幾近百年才回歸建設之途。這是中國數千年歷史上最近的“殷鑑不遠”。 不希望在位者杜絕改革。寄希望深思熟慮者慷慨進言。合中國之力,解改革之愁。更或許、謀生覓食之餘,漁樵野人也可閒話興亡,指點江山。 諸君,且一同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