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寡言的博客  
我思故我在  
https://blog.creaders.net/u/6479/ > 复制 > 收藏本页
我的名片
寡言
注册日期: 2012-07-10
访问总量: 1,413,957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最新发布
· 杂感: 二十世纪初的俄中日
· 随笔:大历史眼里的俄中美
· 随笔: 亨廷顿,托克维尔和马尔
· 杂感: 新疆问题的要害
· 随笔: 亨廷顿,托克维尔和历史
· 随笔: 古代”胡患“初探
· 杂感: 俄国人是不是又会帮Musk
友好链接
· 慕容青草:慕容青草的博客
· 高伐林:老高的博客
· 虎猫:张石的博客
· 施化:施化的博客
· 俺是凡平:俺是凡平的博客
· 再见驴十八:再见驴十八的博客
· 吴言:吴言的博客
分类目录
【隐藏: 转贴】
【隐藏: 杂感】
【隐藏: 随笔】
【隐藏:历史】
【草稿】
【转贴】
· ZT: 雇用印度人--“我们”一
· ZT: 法国外交家塔列朗:令拿破仑
· ZT: 周树山:富歇是一面镜子
· ZT: 高端轴承为何成为木桶原理中
· ZT: 秦晖 从南非看中国(上)
· ZT: 不和日本孩子一起吃饭,不知
· ZT: 日本战国时代的分国法
· ZT: 杜君立:不死的波兰——谨以
· ZT:日本教授:向幕末学习的今天
· ZT: 美国国防部认为F-35项目已取
【杂感】
· 杂感: 二十世纪初的俄中日
· 杂感: 新疆问题的要害
· 杂感: 俄国人是不是又会帮Musk
· 杂感: 几百年的变迁,国家如何
· 杂感:普京的帝国梦和俄国的限度
· 杂感: 乌克兰杂感
· 杂感: 华裔美国人是否能成为类
· 杂感: 反对加州SCA-5运动胜利了
· 杂感: 电影“章西女皇”
· 杂感: 儒家官僚杂感
【随笔】
· 随笔:大历史眼里的俄中美
· 随笔: 亨廷顿,托克维尔和马尔
· 随笔: 亨廷顿,托克维尔和历史
· 随笔: 古代”胡患“初探
· 随笔: 中原王朝如何统治百姓?
· 随笔: 我们如何判断?
· 随笔:框架内的批判和跳出框架的
· 随笔: 性,生育,孩子教育和社
· 随笔: 暴力造成的精神创伤
· 随笔: 语言和对话
【历史】
· 历史: 两种人口筛选模式: 社会
· 历史: 从亨挺顿文明冲突论到历
· 历史:土地兼并的模拟
· 历史: 传统社会演化和计算机模
· 历史: 秦制的“大趋势”, 历史
· 历史: 历史演变中呈现的一些规
· 历史: 计算机如何模拟千变万化
· 历史: 人类在历史模拟或历史动
· 历史: 计算机模型,个性,规则
· 历史: 资源,规则,个性,社会
存档目录
03/01/2014 - 03/31/2014
02/01/2014 - 02/28/2014
01/01/2014 - 01/31/2014
12/01/2013 - 12/31/2013
11/01/2013 - 11/30/2013
10/01/2013 - 10/31/2013
09/01/2013 - 09/30/2013
08/01/2013 - 08/31/2013
07/01/2013 - 07/31/2013
06/01/2013 - 06/30/2013
05/01/2013 - 05/31/2013
04/01/2013 - 04/30/2013
03/01/2013 - 03/31/2013
02/01/2013 - 02/28/2013
01/01/2013 - 01/31/2013
12/01/2012 - 12/31/2012
11/01/2012 - 11/30/2012
10/01/2012 - 10/31/2012
09/01/2012 - 09/30/2012
08/01/2012 - 08/31/2012
07/01/2012 - 07/31/2012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杂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的悲剧
   

毛泽东时代,特别是中苏友好那段时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打动了无数中国青年的心。但当我听说这本书仍旧是本热门书,我的确大吃一惊。

钢铁是怎样炼成在中国仍旧是本热门书,这本身就是悲剧。

本来想多写一点,从爱尔兰女作家伏契克的牛虻说起,因为钢铁牛虻影响极深,特别在主人公的爱情之上,但又觉得还是长话短说好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自传体小说,比他第二部小说好多了,至少部分发自内心。不同于完全奉命而做的宣传文学。但这并不能掩盖一个简单事实,作者的生活是一个悲剧

为什么是悲剧,因为他站在的一方,摧毁了乌克兰的文化,农村,最后毁灭了他的朋友。他为之牺牲了很多东西,但毫无意义。

我后来不太能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特别是保尔和恋人丽达重逢的那几段。两人因参加共青团代表大会相逢,书中的丽达相当有人情味道,她给保尔的告别信写到

”  保夫鲁沙,亲爱的!
    这些话我本来可以当面告诉你,不过还是写下来更好一些。我只有一个希望,就是我和你在大会开幕那天谈的事,不要在你生活里留下痛苦的回忆。我知道你很坚强,所以我相信你说的话。我对生活的看法并不太拘泥于形式。在私人关系上,有的时候,当然非常少见,如果确实出于不平常的、深沉的感情,是可以有例外的。你就可以得到这种例外,不过,我还是打消了偿还我们青春宿债的念头。我觉得,那样做不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愉快。保尔,你对自己不要那样苛刻。我们的生活里不仅有斗争,而且有美好感情带来的欢乐

    写的比较隐晦,但在50年代或60年代,这是非常出格的一段言论。革命者也有感情,也要出轨

    但是以丽达的身份,她多半逃不过苏联的大肃反。乌克兰中央委员会近200委员,能逃过大肃反的只有两个,而幸存未见得是福气。书里提到的恰普林(19021938)和科萨列夫(19031939)是作者同年代的人,都死于肃反,身为共青团高级干部的丽达恐怕也不能幸免,。 我想到丽达夫妇可能被拷打被处决,而他们的女孩会变成孤儿,这段书中最浪漫一节就变成最残酷的讽刺。

    我这里不太想长篇累牍的引传说的中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外甥女回忆中真实的奥斯特洛夫斯基生平。但从各方面情况看,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妻子几年后抛弃他嫁给他哥哥应该是事实。冬尼亚原型柳博芙·鲍利谢维奇的故事也是事实。

    斯大林时代是乌克兰脱离波兰并入俄国后最严酷的时代。在三十年代初,大批乌克兰农民死于人为饥荒。大批乌克兰知识分子被契卡镇压。 然后,乌克兰籍的共产党人也成为打击的目标。农民灾难发生于三十年代初,党内灾难发生于基洛夫被刺之后。

    奥斯特洛夫斯基这个姓常见于东欧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和东欧犹太人中。但从他1924年俄语还说得不好看,他应该是乌克兰人。从他的作品看, 受斯大林时代之苦的乌克兰人视他为乌奸也不足为奇。在他的作品中,完全回避了十月革命后乌克兰人的灾难。

    但这也许不完全是他的过错,因为二十年代后期,他已经无法工作,在医院和疗养院度过大部分时光。所以,也许一度不完全了解当时的情况,至少在1931年小说第一部发表的时候他也许还不能预见后来的悲剧。但是,真相是无法完全掩盖的。 这大概是他个人极其悲剧的一部分,不仅发现自己为止奋斗的是场幻梦,而且发现革命巨兽不断吞啮周边的亲友。甚至他身边的人也离他而去(妻子拉雅)。

     柳博芙·鲍利谢维奇的丈夫被镇压,书中丽达的原型大概也无法逃离自己的命运。

     所以,他的外甥女说妈妈不止一次地说过,弟弟在朋友面前经常承认:我们所建立的,与我们为之奋斗的完全两样……”20世纪最杰出的物理学家朗道30年代从拥护革命变成反革命,大概也经历了类似痛苦的心路历程

     所以,他的外甥女说我有机会同他的朋友阿纳托里·索尔达托夫谈过一次话,阿纳托里承认说:如果科利亚(尼古拉的昵称)不是在1936年去世,稍后一些时间就会有人帮助他离开人世””其实,死是一种解脱。痛苦莫过于你已经知道真相后无法悔改,不仅无法悔改,而且还必须为止撒谎为止掩饰,成为的工具。

 

    我很喜欢苏联作家马卡连科的教育诗。但教育诗也回避了三十年代初乌克兰的悲剧。 从教育诗看,20年代新经济政策时期,乌克兰农村相当富硕。教育诗发表于19333-1935年之间,马卡连科死于1939年。马卡连科创办的高尔基工学团捷尔仁斯基公社似乎都于1936年左右消失,马卡连科离开教育战线,大概里面也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内幕。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