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寡言的博客  
我思故我在  
https://blog.creaders.net/u/6479/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随笔: 古代”胡患“初探 2014-03-09 12:06:27


最近因为昆明屠杀引起很多人关于汉族少数民族政策的争论。一种是倾向性的,我这里要讨论的更接近历史,当然也不免涉及对内地统治者的批评。

过于理论的就不谈了。只谈比较浅显的。

我们现在知道比较详尽一篇关于匈奴的讨论是汉书匈奴传中王莽大将严尤给王莽的进言,总结周,秦,汉对匈奴政策。他的看法是匈奴为害由来已久。后世三家周,秦,汉征之,但都谈不上上策。周为中策,汉为下策,秦无测。他评定的标准是什么呢? 主要是战果和代价。周有点防守反击,驱之而已,称中策。汉武帝出兵三十年,两败俱伤,所以定为下策,秦因之亡朝,所以称无策。严尤这番议论是要劝阻王莽发兵(三十万兵三十万牛车),王莽不听。新莽亡和王莽征匈奴立威有相当关系。

一般而言,汉书中主流中对主动出击讨伐匈奴基本持否定看法。为什么,代价太高,损失实在太惨痛了一点,不是现在人能体会的。对匈奴作战,主要困难是后勤,对外出击,听起来很爽,但对边境各郡和负责后勤支持的内地影响极大。边境郡往往因之残破。钱穆曾指出东汉北方各郡经济远不如西汉,我觉得,战争很可能扮演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

战国末年最成功一次防守反击是李牧打的。请参见史记。李牧也是顶住赵王压力才取得这一战果的。

武帝对匈奴战争,汉书说法是”海内虚耗,人口减半“。现代历史学家葛健雄在中国人口史估计武帝时期人口减少了600万。从人口比例,每消灭一个匈奴人,要达仅几十条汉人性命。 

匈奴之亡是汉朝武力打击的结果吗? 也很难说。东汉时期蒙古草原恶劣气候起的作用似乎远大过汉人军事行动。 现代人西汉说的”犯我强汉,虽远必诛“实际是汉将陈汤等率领四万西域联军消灭二千多匈奴。

总结这段,汉人武力远在匈奴之上,汉书说汉兵对匈奴可以以一定五。匈奴等外族虽然给中原王朝带来种种麻烦,但”胡患“至少还没有从”外患“变成”内患“。

中国”胡患“变成”内患“是东汉末到明朝建立者一千多年。按刘伯温看法,罪魁祸首是曹操。刘认为朱元璋解决了这个问题,不幸,不过二百多年,满清又建立新的政权。

“胡人内患”根子和汉代把投诚匈奴南迁守边分不开。历史上王昭君和塞,对象就是归顺南匈奴的单于。东汉末年大乱,南匈奴入侵洛阳,蔡文姬故事就发生在这段。曹操索回蔡文姬,但又让匈奴进了关,入驻内地。

晋书景帝本纪说”是以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狂狡贪悍,世为寇雠者,皆感义怀惠,款塞内附,或委命纳贡,或求置官司。九服之外,绝域之氓,旷世所希至者,咸浮海来享,鼓舞王德,前后至者八百七十余万口“。

三十几年后江统”徒戎论“提出警告,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戎狄志態,不與華同,而因其衰弊,遷之畿服,士庶翫習,侮其輕弱,使其怨恨之氣毒於骨髓. 至于蕃育众盛,则坐生其心。以贪悍之性,挟愤怒之情,候隙乘便,辄为横逆。而居封域之内,无障塞之隔,掩不备之人,收散野之积,故能为祸滋扰,暴害不测。此必然之势,已验之事也。 当时也许已经太晚,关中百万口,夷狄居半

汉族文化,对胡人基本群众半点影响都没有,这是个事实。

汉族怨毒极深的“胡族”“胡患”应该说植根于此。这是历史上从没有出现过的“新胡族",大爆发就是“五胡乱华”。影响之后数百年。

我最不可解的是秦朝郡县制度把汉人所有社会组织打个稀烂,但又大量内迁保持原有社会组织的胡族。能想到唯一一个理由是语言。不保留胡族原有社会就无法管理胡人。但问题当时巨家百姓,又都使用大批胡人为佃。

照我看,汉代如果对外族“敬而远之”,泾渭分明,大概也没有后来那些麻烦

很多人喜欢说“崖山之后无中国”。其实,从种族的角度,某种意义,东汉后就没有中国了。唐朝带有极其浓厚的胡族色彩。从王位继承到社会风气,到节度使制度都如此。安史之乱前河北一带胡人占上风。 唐后五代中后唐后晋后汉开国之主都是沙陀人

清不用多说,明朝皇权和儒家官僚对立也极其尖锐。我有时不能不觉得,朱元璋父子对待文人实在过于狠毒了一点,狠毒到我觉得也有“胡族”怨毒色彩。不过,也许整个北方都充满戾气。

朱元璋虽然标榜“驱除鞑虏”,但似乎又对蒙古人过于好了一点。明朝还是用了不少蒙古将领,数目之多,乃至英宗时曹吉祥要政变,主力是“鞑将”,而出面告发的马亮和平叛的恭顺侯也是蒙古人。

一直到明末,最有名的名将李成梁不是后金人就是高丽人。

 所以,要谈中国历史上的“胡患”真很难。我这里只是浅浅勾一笔,大家还是生活在“神话”好了。



附:

中国古代话本小说中胡族公主经常都是能人, 中原王朝对付的办法呢? 就是汉族美男子。 有兴趣的可以看薛丁山和樊梨花,说越全传后面岳家军那几段。

 




浏览(3485) (0) 评论(8)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haochilao 留言时间:2014-03-10 18:47:46
我一向以为汉唐以后无中国。
看来唐是否中国也值得商榷,胡腥味太重。
尤其大肆推行佛教,以致唐以下中国文化实际是印度文化的外延,至今依然。
宋以后,中国,印度有几乎相同的历史和被征服奴役史。
几乎同时被蒙古人征服。而后中国被满清,印度被英国征服。
几乎同时取得解放独立。
秦汉后的中国几乎一直是检他人扔下的垃圾--乐器,衣食住行,鲜有自创。比如,所谓“民族乐器”,胡琴,月琴,扬琴等等其实都是人家的古董。现代更甚,全部西化。
不服的请照照镜子。
回复 | 0
作者:寡言 留言时间:2014-03-10 09:54:06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指出,唐代自安史乱后,“虽号称一朝,实成为二国”,“除拥护李氏皇室之区域,即以东南财富及汉化文化维持长安为中心之集团外,尚别有一河北藩镇独立之团体,其政治、军事、财政等与长安中央政府实际上固无隶属之关系,其民间社会亦未深受汉族文化之影响,即不以长安、洛阳之周孔名教及科举仕进为其安身立命之归宿。故论唐代河北藩镇问题必于民族及文化二端注意,方能得其真相所在也”。
回复 | 0
作者:慕容青草 留言时间:2014-03-10 09:44:12
如果唐室本身不是起源于中原内地,那么他们启用所谓胡族恐怕与清人启用蒙古人没有本质的心理上的区别了吧。。。。。
回复 | 0
作者:寡言 留言时间:2014-03-10 09:29:28
我最近才注意到唐朝政体经济军事的二元性。 政治上,本令出中央,但节度使几乎有封君之权。 经济上,胡族汉族自然不同,军事上府兵制度瓦解,倚重胡兵。安史之乱就是这种矛盾的爆发。

欧洲俄罗斯等国,君主可以为外国人,但国内政体军令没有如此矛盾,君主贴现的是”国家意志“。 现在俄国人至少承认,尼古拉二世以及皇后没有做任何背叛俄罗斯的事情,和德皇勾结的是列宁等革命党。

我注重的是内地统治者把胡族内迁的后果。五胡乱华后果不用多说,安史之乱又是一例。

维基:

唐初,全国实行府兵制共置634个折冲府,当中261个位于保卫京师长安的关中,故军事战略相对来说是外轻内重,保证唐室有足够的兵力保卫京师及其政权。唐玄宗开元十年(722年)设之节度使,许其率兵镇守边地,军力日渐强大,渐有凌驾中央之势。开元十四年(726年)时,京师守卫改由彍骑负责。而天宝中期,边镇兵力达50万. 而安禄山一人更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这三地之间地域相连,兵力又于诸镇之中最强,拥兵18.39万,实力强大。相反,中央兵力则不满13万,形成外重内轻的军事局面,渐渐形成地方反过来威胁中央的危机。

唐太宗至唐高宗、武则天时平定东突厥及契丹各族后,将其内徙至河北北部一带,河北北部于是成为胡人杂居之地。当地胡化甚深,受到的汉文化影响很浅,因此与唐室的中原关系疏离。唐室为了便于统治,倚重能通多种胡语及了解外族民风者。李林甫出任宰相时,为巩固权位,杜绝边将入相之路,称胡人忠勇无异心,建议玄宗用胡人为镇守边界的节度使,而且又放任他们拥兵自重。因此安禄山身为胡人等得以取得权力,东北城的鞠仁兵是安禄山部队中最骁勇劲捷。而安禄山也因兼三大兵镇独掌十八万三千九百人的兵力而有叛唐的实力及野心
回复 | 0
作者:慕容青草 留言时间:2014-03-10 07:09:28
寡言博所描述的情况恐怕是因为唐朝皇室本非中原汉人。。。但是,多少世纪下来,不但唐朝的子民早已是正宗的汉民,甚至唐朝还是汉民历史上兴盛的正宗。。。今天有谁能在汉人中区分谁是高祖的子孙谁是高宗的子孙?这又回到上次寡言博在我那里关于“苏联 俄国 乌克兰 格鲁吉亚”的讨论。。。在一个国界之内虽然仍有民族的区分,但是只要没有刻意的种族隔离贵贱隔离,统一的游戏规则便与不同国家之间的大不相同。。。。。
回复 | 0
作者:寡言 留言时间:2014-03-10 06:36:11
唐玄宗十大节度使,多为外族。不仅将领为外族,而且士兵为外族。 那么汉人又何必把盛唐武功和汉族连起来? 疯了?

我写过一篇谈王忠嗣之冤死。有兴趣的可以找一下。唐玄宗很多政策是导致灾难的根源。

因为唐玄宗重用胡人将领,又影响后二百多年历史,无数百姓死于非命。 中原如人间地狱,唐朝又借沙陀兵来平叛,回报就是让沙陀抢掠自己的百姓。

别人如何想,我不知道,我只能为死难的老百姓感到悲哀。

发这些文,本意是要探讨中国历史上一些事情,天意否,决策错误否,看来没有多少人感兴趣。

拿内地胡人人口,司马师(景帝)登位诏书看成是成就,邓艾江统看得忧心重重。 几十年后,永嘉之乱,随后乱世300年,死了不知多少人。
回复 | 0
作者:pokemon123 留言时间:2014-03-10 02:15:06
科普:
安禄山是波斯语系粟特人,今天粟特人的残存是塔吉克人。其他波斯语系国家/地区有: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南部,伊拉克人口第一大城,南部的巴斯拉,是波斯语系中心。
郭沫若考证,李白出生于吉尔吉斯坦。吉尔吉斯是突厥语系,其他突厥语系国家有哈萨克,乌兹别克,土库曼,雅塞拜然,土耳其。维吾尔是突厥语系,吉尔吉斯坦同维吾尔聚居的南疆比邻,李白有可能是维吾尔族,或者近亲的其他突厥族部落。
唐朝名将,派驻西域的安西四镇总指挥,高先芝,是朝鲜人,他爸爸从朝鲜入内地从军,高先芝是第二代朝鲜裔唐朝军官,因能力强升官。
总结:维吾尔/东突厥是两千年中国周边关系的延续,中国习惯了,没啥事。
回复 | 0
作者:pumbaa 留言时间:2014-03-09 13:32:06
说起军事行动的代价,胡汉是不同的,汉族是农耕经济,负担战争是很艰难的,而胡人是放牧狩猎,打仗没有成本的 所以成吉思汗可以打遍天下。

胡人进关内附后,也采用农耕经济,结果也不能战乐。满清后来仰仗蒙古几个旗,就是说明这事实。

至于文化,不断融合中吧。看留下来的碑帖,大致如此。我到日本去,发现日语的很多发音接近汉语。日本人解释说,那是唐朝的发音。日本将原来日本语与后来唐朝传来的语言区别一直分得很清楚,而且学校的教育也一代代传承下去,所以,要找汉唐文化,去日本找比较合适。
回复 | 0
我的名片
寡言
注册日期: 2012-07-10
访问总量: 1,406,075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杂感: 二十世纪初的俄中日
· 随笔:大历史眼里的俄中美
· 随笔: 亨廷顿,托克维尔和马尔
· 杂感: 新疆问题的要害
· 随笔: 亨廷顿,托克维尔和历史
· 随笔: 古代”胡患“初探
· 杂感: 俄国人是不是又会帮Musk
友好链接
· 慕容青草:慕容青草的博客
· 高伐林:老高的博客
· 虎猫:张石的博客
· 施化:施化的博客
· 俺是凡平:俺是凡平的博客
· 再见驴十八:再见驴十八的博客
· 吴言:吴言的博客
分类目录
【隐藏: 转贴】
【隐藏: 杂感】
【隐藏: 随笔】
【隐藏:历史】
【草稿】
【转贴】
· ZT: 雇用印度人--“我们”一起
· ZT: 法国外交家塔列朗:令拿破仑
· ZT: 周树山:富歇是一面镜子
· ZT: 高端轴承为何成为木桶原理中
· ZT: 秦晖 从南非看中国(上)
· ZT: 不和日本孩子一起吃饭,不知
· ZT: 日本战国时代的分国法
· ZT: 杜君立:不死的波兰——谨以此
· ZT:日本教授:向幕末学习的今天
· ZT: 美国国防部认为F-35项目已取
【杂感】
· 杂感: 二十世纪初的俄中日
· 杂感: 新疆问题的要害
· 杂感: 俄国人是不是又会帮Musk
· 杂感: 几百年的变迁,国家如何
· 杂感:普京的帝国梦和俄国的限度
· 杂感: 乌克兰杂感
· 杂感: 华裔美国人是否能成为类
· 杂感: 反对加州SCA-5运动胜利了
· 杂感: 电影“章西女皇”
· 杂感: 儒家官僚杂感
【随笔】
· 随笔:大历史眼里的俄中美
· 随笔: 亨廷顿,托克维尔和马尔
· 随笔: 亨廷顿,托克维尔和历史
· 随笔: 古代”胡患“初探
· 随笔: 中原王朝如何统治百姓?
· 随笔: 我们如何判断?
· 随笔:框架内的批判和跳出框架的
· 随笔: 性,生育,孩子教育和社
· 随笔: 暴力造成的精神创伤
· 随笔: 语言和对话
【历史】
· 历史: 两种人口筛选模式: 社会
· 历史: 从亨挺顿文明冲突论到历
· 历史:土地兼并的模拟
· 历史: 传统社会演化和计算机模
· 历史: 秦制的“大趋势”, 历史模
· 历史: 历史演变中呈现的一些规
· 历史: 计算机如何模拟千变万化
· 历史: 人类在历史模拟或历史动
· 历史: 计算机模型,个性,规则
· 历史: 资源,规则,个性,社会
存档目录
2014-03-01 - 2014-03-27
2014-02-01 - 2014-02-27
2014-01-01 - 2014-01-31
2013-12-01 - 2013-12-31
2013-11-01 - 2013-11-30
2013-10-01 - 2013-10-31
2013-09-19 - 2013-09-30
2013-08-03 - 2013-08-26
2013-07-01 - 2013-07-28
2013-06-01 - 2013-06-30
2013-05-03 - 2013-05-31
2013-04-01 - 2013-04-28
2013-03-01 - 2013-03-31
2013-02-03 - 2013-02-28
2013-01-01 - 2013-01-29
2012-12-02 - 2012-12-28
2012-11-01 - 2012-11-30
2012-10-02 - 2012-10-30
2012-09-01 - 2012-09-30
2012-08-01 - 2012-08-31
2012-07-10 - 2012-07-31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