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烧二十天,所以如果写得不好,还请原谅。
我们看历史,有不同的高度,高度约高,细节就越模糊,大轮廓也许都越清楚。
我个人看,俄国和中国都是精英统治的国家,但又各有个的历史道路。
从过去几百年,俄国一直靠军事力量在扩张,直到苏联崩溃。俄罗斯大国沙文主义也罢,俄罗斯爱国主义也罢,俄罗斯人的凝聚力也罢,是这几百年奠定的。
在拔都西征之前,斯拉夫人其实是很多部落组成的一个集合。基辅公国是维京人领导的斯拉夫人的国家。基辅公国之外,还有很多小国,而多属于维京流里克王朝支系。蒙古人入侵改变了一切,基辅公国和许多小国被灭,斯拉夫人遭受巨大灾难。俄罗斯历史上最有名在楚得湖击败德国骑士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公爵实际是拔都的家臣,和拔都喝过马奶子酒的。随后几百年,俄国一直试图从鞑靼人统治下挣扎出来,终于获得成功。
鞑靼人对俄国的统治有个特色,鞑靼人从来没有真正直接统治过斯拉夫人,而是通过俄国王公实行间接统治。因此,在俄国争取独立的过程中,王公扮演了巨大角色。
另一个特点,留里克王朝16世纪绝嗣,波兰入侵,但俄国大贵族能推选出罗曼诺夫为新沙皇。俄国贵族的凝聚力远远超过中国,俄罗斯可以看出专制国家,也可以看成寡头国家。一个人靠一伙人统治折俄国。
在和鞑靼人波兰人乃至瑞典人等的战争中,俄罗斯精神逐渐定型。俄罗斯精神包括宗教的层面,包括禁欲主义,苦行主义,村社组织等等,颇有自己的风格。
俄国何时从自卫转型扩张呢? 这是一个历史问题。自卫和扩张的界限很难区分,其正义程度也大有讨论余地。在对抗鞑靼的战争中,乌克兰的哥萨克扮演了重要角色。彼得大帝的改革,让俄国上层提高了一个新的高度,18世纪后俄国基本是个扩张的帝国,一个上层相当西化,下层相当东方化的国家。俄国在和奥斯曼帝国,奥国,普鲁士,甚至和法国的战争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总之,军事扩张主义对俄国精神影响至深。
中国也是精英统治的国家。但从扩张的角度,中国早就丧失了一致和动力。如果没有清朝,中国北方边界二千年前基本定型,随后中原王朝基本南扩,消灭不少落后的少数民族部落。在这两千年,中国对朝鲜,对安南,对南诏,对吐蕃等战争基本以失败告终。在汉族上层,失败的记忆如此之深,乃至汉代后,防御成了最大的共识。
即使如此,中原王朝仍旧周期性的崩溃,给百姓带来极大灾难。因此中华精神中核心的一点就是稳定统一,就是新王朝初立那种希望。
从精神上而言,中国丧失了先秦大部分思考能力,中国人没有宗教感,没有禁欲主义苦行主义环境保护意识。中国的上层缺少真正的凝聚力,秦后二千年,经过无数失败实践,终于发现先秦传下来残缺不全的儒家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在被法家人性恶毁灭世界中唯一能让上层还有点凝聚力的东西。
在中国人的记忆中,过去的辉煌,对灾难的恐惧,反复被欺辱凌辱的感觉大概扮演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
美国是和俄中大不一样的国家。一个由清教徒思想影响的平民国家。和俄中不同,美国虽然有新边疆(像西部移民),但以国家方式采取军事扩张从来不是美国上层精神的核心。二十世纪美西战争后,美国征服了菲律宾,但随即给予菲律宾独立。美国可以建立一支强大陆军,北攻加拿大,南讨墨西哥,甚至可以冲入中美进入南美。但这不是历史。三十年代,美国陆军在世界派名相当落后,主要资源放在海军。
从这点而言,如果把欧亚大陆看出一个整体,美国就相当一个岛国,它对外面世界的兴趣只限于欧亚大陆不要被一种力量统一,危害到美国的安全。
我多次提到美国的陆军,我的看法,美国陆军从本质而言,基本是一支防御性的陆军。
有人也许会提到美国军费长期以来世界第一。这是事实。但从军事而言,强大的美国军事力量威慑的意义远过主动出击。50年代美国军力其实落后于苏联,所以才有急剧扩军,当自认为核力量达到某种平衡后,又主动开始和前苏联开始一系列谈判。 前苏联解体后,美国并没有大力扩展自己的核军力(虽然有一段有专家声称美国有第一次核打击的能力),而是大力发展太空侦查技术。从美国人的心态,也许主要要提防的是又一次“珍珠港”事件。
诸所周知,二十世纪几乎所有重大的工业革命都来自美国。爱迪生,福特生产线,青霉素,集成电路,数字技术,程序技术。在某种意义,资本主义没有限于停滞,美国资本主义功劳极大。也许,美国精神中有这样的自信,只要美国不被外来的“闪电”突击打败,美国就处于不败的境地,而不败就是胜。
而俄罗斯的困境在于,尽管军事技术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但所有技术的本源都来自西方,俄罗斯始终无法解决民生工业。虽然有大量资源,但是否完全解决开采技术一直是个问题。从某种意义,俄罗斯不胜就是败。
中国呢? 中国最擅长的就是“山寨”。中国精神喜欢走极端,自古如此。中国古代农业技术水平相当出色,所以就没有了牧业,就没有了林业。如果中国古代能有一批主张保护牧业保护环境的有影响的思想家,也许中国演化会全然不同吧。
这三十年中国的“GDP"主义其实也有古代精神的影响,做事从来不想副作用,总是急功近利,总是把事情推到无法转圆的地步,哀哉。
病中一点胡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