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社会,人口增长经常高于资源增长的速度, 所以,各种社会发展最后都会遇到资源瓶颈。 战争,迁移,开发新的技术,控制人口增长为人类社会面对挑战的最重要的应对, 而“多余人口”如何被“淘汰”则是社会发展史上的大问题。
我下面讨论两种简化模式。
第一种情况,社会分成许多小共同体, 这又可以分成两种情况:1 小共同体之间的竞争是影响人口最主要的因素; 2 小共同体之间的竞争相对缓和, 影响人口和人口发展的主要过程在小共同体内部演变。 当然, 小共同体不能容纳的人也可能逃出小共同体而为别的共同体所吸纳,但成功的几率相对较低, 竞争和淘汰基本是小共同体内部的事情。 小共同体也可以通过某种手段降低自己内部人口增长律,进而降低内部由于人口和资源矛盾带来的冲突。
第二种情况: 社会分为许多家族,家族竞争为社会内部竞争的主要形式。 在资源尚容许各家族有扩大空间的情况下,强势家族比弱势家族有更强的人口增长率。 当社会总资源日趋紧张,弱势家族更容易家破人亡,幸存者往往是人口繁茂的大家族。
两种社会演变结果泾渭分明。 第一种社会多半演化为一个富于传统的多元社会。 各小共同体在历史演变中各有特色, 而对个人,对质量的重视远过数量。 第二种社会中,强势家族扩展自己的人口和基因,社会趋于同质化, 小的家族在强势家族的压迫下日趋没落,甚至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人口增长常比人口质量更为重要。
第一种模型可以用来描述欧洲古代社会演化。 欧洲各族融合颇慢,各地(甚至很小的地区)相对都能保持自己的传统和特色。比较特例的是法西的巴斯克国地区。 北部纳瓦尔面积不过一万平方公里,现在人口不过几十万,但9世纪即成独立王国,后虽因国王登上法国王位而成为法国一部分,但法王冗长头衔仍旧把纳瓦尔国王单列一项。 从语言讲,也还有相当居民使用欧洲最古老的语言巴斯克语。
第二种模型可以用来描述秦朝以后的中国古代社会。1987年中国科学院遗传所对中国姓氏研究表明,李张王几乎占了中国人口1/4(22.4%), 下面16大姓又占中国人口1/3(33.2%), 再下81个姓又占30%略强。2006年研究表明在调查的4100个姓氏中,位列前三位的李、王、张,分别占我国总人口比例的7.4%、7.2%和6.8%;占我国总人口
比例1%以上的姓氏有18个,占人口比例0.1%以上的姓氏共129个,而这129个姓氏的人口约占我国总人口的87%。 抛开少数民族改姓的因素,中国大姓在中国社会演化的优势相当明显。
据说, 明朝末年,皇室玉牒上朱元璋直系男性子孙已经超过十万。 我曾开过玩笑,幸亏朱明只有260多年的历史, 如果再延续150年,朱明王朝子民大概基本都是老朱的后代了。
上面只是两个粗糙模型,有待深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