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寡言的博客  
我思故我在  
https://blog.creaders.net/u/6479/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历史:土地兼并的模拟 2013-07-07 13:28:29

中国历史上,土地兼并是个大问题,大到可以颠覆王朝。中国政治“精英”面对挑战,两千年没有想出应对的办法。

也有人说,因为土地兼并是上层利益所在,所以上层无法解决。但上层阶级生存与灭亡不更关系上层的利益,何况土地兼并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问题,但并不是世界历史上普世的大问题。

土地兼并发生在不同的层次。成功的普通农户要购买更多的土地,有闲钱的小官小吏要购买土地,豪门贵族官僚也要购买土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动机。有的是为了扩大生产,有点是为了长期投资,有的是为了短期投机,等等。

从供需讲,土地兼并的前提是土地可以“买卖”。 凡土地不允许买卖的国家,自然没有兼并问题。 土地兼并的前提是能从农民手里购买土地,凡农民自己不拥有土地的社会(比如农民被束缚在村社等共同体, 土地为共同体所有),也基本没有兼并问题。

兼并的另一条件是有足够土地拥有者(农民或地主)要出卖土地。 在传统农业社会,土地是最主要生产资料,不到万不得已,土地拥有者(下面简称农民)不愿出卖土地。所以,要研究兼并现象,就要研究迫使农民出卖土地的条件。

历史上,中国理论赋税率并不高,就算实际赋税率,似乎也远低于同期日本的公五民五,公六民四等赋税率。那么为什么中国兼并会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呢? 当然,我们还有考虑影响农民生存的其他条件,如劳役,如兵灾,如天灾,如人祸等。也许劳役是影响中国农民实际负担的一大因素。

有些社会赋税率极高,到了农民负担的极限。古代日本就是这样的社会。 但虽然日本公五民五的税率是常例而非特例,日本社会农民比率还高达八九成。 除非假定古代日本社会非农业人口一人消费量相当十个农民,日本一部分赋税应以有偿劳役的形式返回给农民。 中国古代社会,赋税率虽低,但有大量无偿或低偿劳役。讨论农民负担,必须考虑这种种因素。

秦之前劳役多只限于本地,秦后大一统国家,幅员广大,劳役不限本地,运输等物流成本显著增加,这些都影响到农民生存条件。 再能自给自足的农户,主要劳动力被国家调用后也可能趋于破产。

如果豪门只能从市场上购买土地,当供应不足,其行为将抬高土地价格。但兼并往往不是一种纯商业行为。取决社会文化和传统,豪门可以借用政治权力进行兼并。转移赋税,转移劳役等都可以是政治兼并的手段。

当然,即使在中国社会,兼并也有其限度。从现在实证材料看,中国总还有一部分自耕农。为什么呢? 也许两个条件影响兼并过程。一个是能大量兼并土地家族的政治寿命,一个是诸子平分家产的继承制度。因此土地集中和土地分散两个对立过程达到某种平衡,中国是同时兼有大家族大地产和大量自耕农的社会。

既然谈到兼并,就要谈到后果。在兼并过程中失去土地的农民,总要继续生存下去。他们或成为佃户,或卖儿卖女,或投奔亲友,或成为奴仆,或进入城市,或成为流民,甚至冻饿而死。

能否成为佃户,取决于佃户平均生产率和卖地者生产率,能否卖儿卖女或成为奴仆,取决于富人的消费倾向,总而言之,是个复杂的社会过程。

我这里提到富人消费倾向,文人和武人消费就大不一样。武人钟爱的一匹骏马,消耗的资源可能比文人十个奴仆还要多。是否愿意把资源投入生产,建筑或奢侈品对社会又有极大影响。

中国传统社会皇朝前期既有大量兼并,但流民尚非主要现象,足见多数失地者尚能为社会所吸收。王朝末期,流民规模越来越大,最后终于达到某个崩溃点,流民演变成动乱。整个过程,兼并,失地者再“就业”,流民,动乱构成中国秦后社会的动力过程。

这大概是我对兼并有兴趣并想进行模拟的原因吧。

=================================

顺便说一句,历史上土地兼并和现在房市也有某种类似之处。现在大概有不少人建立模型研究房市吧。不详谈。


浏览(1842) (0) 评论(0)
发表评论
我的名片
寡言
注册日期: 2012-07-10
访问总量: 1,413,553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杂感: 二十世纪初的俄中日
· 随笔:大历史眼里的俄中美
· 随笔: 亨廷顿,托克维尔和马尔
· 杂感: 新疆问题的要害
· 随笔: 亨廷顿,托克维尔和历史
· 随笔: 古代”胡患“初探
· 杂感: 俄国人是不是又会帮Musk
友好链接
· 慕容青草:慕容青草的博客
· 高伐林:老高的博客
· 虎猫:张石的博客
· 施化:施化的博客
· 俺是凡平:俺是凡平的博客
· 再见驴十八:再见驴十八的博客
· 吴言:吴言的博客
分类目录
【隐藏: 转贴】
【隐藏: 杂感】
【隐藏: 随笔】
【隐藏:历史】
【草稿】
【转贴】
· ZT: 雇用印度人--“我们”一起
· ZT: 法国外交家塔列朗:令拿破仑
· ZT: 周树山:富歇是一面镜子
· ZT: 高端轴承为何成为木桶原理中
· ZT: 秦晖 从南非看中国(上)
· ZT: 不和日本孩子一起吃饭,不知
· ZT: 日本战国时代的分国法
· ZT: 杜君立:不死的波兰——谨以此
· ZT:日本教授:向幕末学习的今天
· ZT: 美国国防部认为F-35项目已取
【杂感】
· 杂感: 二十世纪初的俄中日
· 杂感: 新疆问题的要害
· 杂感: 俄国人是不是又会帮Musk
· 杂感: 几百年的变迁,国家如何
· 杂感:普京的帝国梦和俄国的限度
· 杂感: 乌克兰杂感
· 杂感: 华裔美国人是否能成为类
· 杂感: 反对加州SCA-5运动胜利了
· 杂感: 电影“章西女皇”
· 杂感: 儒家官僚杂感
【随笔】
· 随笔:大历史眼里的俄中美
· 随笔: 亨廷顿,托克维尔和马尔
· 随笔: 亨廷顿,托克维尔和历史
· 随笔: 古代”胡患“初探
· 随笔: 中原王朝如何统治百姓?
· 随笔: 我们如何判断?
· 随笔:框架内的批判和跳出框架的
· 随笔: 性,生育,孩子教育和社
· 随笔: 暴力造成的精神创伤
· 随笔: 语言和对话
【历史】
· 历史: 两种人口筛选模式: 社会
· 历史: 从亨挺顿文明冲突论到历
· 历史:土地兼并的模拟
· 历史: 传统社会演化和计算机模
· 历史: 秦制的“大趋势”, 历史模
· 历史: 历史演变中呈现的一些规
· 历史: 计算机如何模拟千变万化
· 历史: 人类在历史模拟或历史动
· 历史: 计算机模型,个性,规则
· 历史: 资源,规则,个性,社会
存档目录
2014-03-01 - 2014-03-27
2014-02-01 - 2014-02-27
2014-01-01 - 2014-01-31
2013-12-01 - 2013-12-31
2013-11-01 - 2013-11-30
2013-10-01 - 2013-10-31
2013-09-19 - 2013-09-30
2013-08-03 - 2013-08-26
2013-07-01 - 2013-07-28
2013-06-01 - 2013-06-30
2013-05-03 - 2013-05-31
2013-04-01 - 2013-04-28
2013-03-01 - 2013-03-31
2013-02-03 - 2013-02-28
2013-01-01 - 2013-01-29
2012-12-02 - 2012-12-28
2012-11-01 - 2012-11-30
2012-10-02 - 2012-10-30
2012-09-01 - 2012-09-30
2012-08-01 - 2012-08-31
2012-07-10 - 2012-07-31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