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十几年agent-based modelling发展很快,已经成为社会学等人文科学学科有力的工具。 研究的领域从城市规划,政治观点传播,消费者行为,工业网络,古代社会演化等。ABM模拟中控制个人(agent)相互反应的规则影响到宏观层面的图像。 那么计算机如何模拟政治观点传播呢?一个简单模型先按照几率创造一个多人的“社会”。如果说政治观点可以用0到1表示,0代表极左,1 代表极右,每个人开始被“随机制定”一个政治观点,同时制定一个不确定阈值。阈值越大人观点可以摆动的余地就越大,阈值越小,观点就越坚定,就是说阈值决定政治观点的一个区间。 这个假定至少适用于现代民主社会。当两个人相遇,根据他们观点和政治观点区间,按照一定规则相互作用。 比如,可以假定政治观点区间不重合的人互相没有影响。 两人政治观点区间重叠的,不确定阈值低的对不确定阈值高的有较大影响。 据说, 这种简单模型已经可以预言当社会出现少数极端分子时,为什么在短期内极端主义思潮可以扩散开来,成为社会中相当有影响力的思潮。 而如没有极端主义者,社会观点趋于中性。 让我们再考虑一个例子。 我们知道有些人本性趋于悲观,有些人本性趋于乐观。 也许我们也可以用0到1来表示本性悲观和乐观的程度。 0 是绝对悲观主义者,1是绝对乐观主义者。多数人在两个极端之间。现在把这个条件加到上面所说简单政治传播模型中去。 假定社会偏左时,悲观主义者比较容易接受右翼观点, 乐观主义比较认同左翼观点,翻过来亦然,我们就可以模拟社会左中右观点的漂移。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模拟中人并非抽象的完全相同的单子,而是被统计或随机指定的有一定“特色”的个人。在这种模型中,理性主义有其限度, 你永远不可能按照逻辑说服全体“人们”而建立一个“单一”的社会。不同的“个体”对同一件事情的反应大不”相同“,而“无数”个体的个人行为反应为宏观的政治分野。 那么个人的经济地位重要不重要呢? 是否还是屁股决定立场? 重要。 个人在社会中的经济地位对个人观点有极大影响。对于"agent based model“而言, 我们可以加进第三种假定,以此类推。 请注意,这种模型的结果不是唯一的。 你可以反复运行,每次都得到不完全相同的结果,从中能看到的只是演变和规则的相关关系,或云潮流。这其实很合理,人类社会(不管大小)都不是一个牛顿力学意义上的动力系统。 何况,即使一个系统里面每个分子都遵守牛顿定律,宏观而言仍旧可能是个非线性的混沌的系统,何况人类社会? 我要说的是,人类社会,包括小小缩影万维博客,可能本性就是要分派的。 派性的根子不是我们缺少知识,而是我们本性中非理性的那部分。 与其希望争出个所以然, 也许在控制我们个人行为“无形之手”上下点功夫更有意思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