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榭门千乘  
湖泖家风  
https://blog.creaders.net/u/5542/ > 复制 > 收藏本页
我的名片
榭门千乘
注册日期: 2011-10-14
访问总量: 97,376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最新发布
· 凤凰台上忆吹箫 - 记女王登基60
· 醉花阴·换置易安上下阕韵步之
· 汉译须合乎十四行诗韵格 - 以 Th
· 声声慢 - 集嵌流行辞戏嘲“外交
· 为什么现在出香港牌
· 五四0100与六四0030回眸追忆
· 中国迈向强国路线图暨顶层设计的
友好链接
分类目录
【择路与眼界】
· 中国迈向强国路线图暨顶层设计的
· 中国迈向强国路线图暨顶层设计的
· 中国迈向强国路线图暨顶层设计的
· 中国迈向强国路线图暨顶层设计的
【亲情】
· 母亲的庭园 - 译自 Mother'
【民主谋与行】
· 辨析《增量民主与政治改革》(4
· 辨析《增量民主与政治改革》(3
· 辨析《增量民主与政治改革》(2)
· 辨析《增量民主与政治改革》(1)
【千年之眼(3)】
· 辛亥革命一百年回顾与前瞻(27)
· 辛亥革命一百年回顾与前瞻(26)
· 辛亥革命一百年回顾与前瞻(25)
· 辛亥革命一百年回顾与前瞻(24)
· 辛亥革命一百年回顾与前瞻(23)
· 辛亥革命一百年回顾与前瞻(22)
· 辛亥革命一百年回顾与前瞻(21)
【千年之眼(2)】
· 辛亥革命一百年回顾与前瞻(20)
· 辛亥革命一百年回顾与前瞻(19)
· 辛亥革命一百年回顾与前瞻(18)
· 辛亥革命一百年回顾与前瞻(17)
· 辛亥革命一百年回顾与前瞻(16)
· 辛亥革命一百年回顾与前瞻(15)
· 辛亥革命一百年回顾与前瞻(14)
· 辛亥革命一百年回顾与前瞻(13)
· 辛亥革命一百年回顾与前瞻(12)
· 辛亥革命一百年回顾与前瞻(11)
【偶发之想】
· 醉花阴·换置易安上下阕韵步之
· 声声慢 - 集嵌流行辞戏嘲“外交
· 为什么现在出香港牌
· 【多丽•女排奥运连克巴西
· 【夜游宫•观猴年春晚直播
· 以词感时 - 千秋岁引
· 梦词话改革
· 批评者应有胸襟,获奖人莫失底气
· 薄督大戏惊人醒世,且以旧体词调
· 探究庭审纪实
【文华之韵】
· 凤凰台上忆吹箫 - 记女王登基60
· 汉译须合乎十四行诗韵格 - 以 Th
· 五四0100与六四0030回眸追忆
· 钗头凤两格编故事-严格版 * 路过
· 【望海潮•Lake Michigan&#
· 【念奴娇 - 凑趣“雪岭惊艳”为
· 《渔樵十二咏》(下) - 组词溯
· 《渔樵十二咏》(上)- 组词溯评
· 【瑞鹤仙 普希金铜像】- 沪申景
· 【八声甘州 徐汇天主堂】- 沪申
【千年之眼】
· 换一种眼界看政治秩序的由来,发
· 辛亥革命一百年回顾与前瞻(10)
· 辛亥革命一百年回顾与前瞻(9)
· 辛亥革命一百年回顾与前瞻(8)
· 辛亥革命一百年回顾与前瞻(7)
· 辛亥革命一百年回顾与前瞻(6)
· 辛亥革命一百年回顾与前瞻(6)
· 辛亥革命一百年回顾与前瞻(5)
· 辛亥革命一百年回顾与前瞻(4)
· 辛亥革命一百年回顾与前瞻(3)
存档目录
09/01/2022 - 09/30/2022
10/01/2020 - 10/31/2020
07/01/2020 - 07/31/2020
05/01/2020 - 05/31/2020
01/01/2020 - 01/31/2020
04/01/2019 - 04/30/2019
07/01/2018 - 07/31/2018
02/01/2018 - 02/28/2018
05/01/2017 - 05/31/2017
11/01/2016 - 11/30/2016
08/01/2016 - 08/31/2016
02/01/2016 - 02/29/2016
07/01/2015 - 07/31/2015
01/01/2014 - 01/31/2014
09/01/2013 - 09/30/2013
07/01/2013 - 07/31/2013
05/01/2013 - 05/31/2013
01/01/2013 - 01/31/2013
12/01/2012 - 12/31/2012
10/01/2012 - 10/31/2012
08/01/2012 - 08/31/2012
11/01/2011 - 11/30/2011
10/01/2011 - 10/31/2011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换一种眼界看政治秩序的由来,发展,衰变 及前瞻 - 对弗朗西斯•福
   

*目录*

导言                

I.福山论述                                  6

一.模式,发展,衰变,展望                    7

   政治秩序三要素模型                            7

   政治秩序三要素的起源                           7

   政治秩序建立和发展的要素次序和多途                 7

   现代政治发展的维度                             8

   政治衰变                            9

   未来展望                            9

II.三要素模式批评                          11

二.福山关于国体性质、建构与施政论述的偏缺            12

    以“公共”还是以“现代”同过往相区分            12

    国体的建构和政府的施政                     13

    三要素模式是不是仅有模式                   13

三.历史中国体制聚焦所在,成型和对它的诠解偏差           15

    福山眼中中国国体的超前现代,发育不全和无解难题        15

    历史中国体制的成型                        16

      ♦ 气候,产出,人口,地理交通造成超前的趋同融合     16

      ♦ 自上而下的血亲封建,嫡庶宗法纽带和它的崩溃        16

      ♦ 一统根除争乱,皇权天威,层僚代理人制和选贤任能初萌   18

       ♦ 一统倾覆,缘何还生                    20

       ♦ 规模治理经由科举揽人才,去门阀            21

       ♦ 相权、兵权和皇权传位节点的设防和改进         22

    历史中国体制息乱免争,稳定止变的诉求贯彻始终          23

    是缺失等位上威的法在上,还是诠释上威的话语权被垄断不容染指24

    国体权属,决定是否和如何问责                    27

四.日耳曼权利和习惯传统,才是欧洲社会法在上原则的本源       30

    现代欧美体制根系日耳曼传统,非希腊罗马基督教环地中海文明

      的直接延续                           30

    个体空间,群处对等共约束,诺约随附,和服从外界超然力的习惯31

    日耳曼规则体系的底色和转换                 33

五.申张权利和平等参与,社会互动制衡使国体权属演变,对政府问责  35

    权属转移过程和它的“眼”                    36

III.模式比较                             38

六.福山模式要点和批评义列比照                   39

七.国体建构基于“约”和“力”的不同模式               44

   国体性质区分,法在上失缺之源,和问责政府先问国体权属的

     不同认识                         44

   规模,是国体不可忽视的重要特征                     45

   “约”为规则的模式                         46

   “力”为规则的模式                          48

   “约”模式基于权利和参与,为经济发展提供准备和带来加速    50

   “力”模式剥除权利,等级有序惟求稳定,对经济发展造成全面抑制 51

   稳定与演进                            51

IV.寻径政治秩序发展,辨别衰变回归还是前行挑战           54

八.政治秩序发展的种因,催化剂,路径依赖和权属转变        55

   三要素次序之辨,还是国体建构为唯一聚焦下的采行规则辨异

     及权属检视                        55

   国体和政治秩序形成各途的启示                    56

   政治秩序发展的追索思考和可鉴ABC                58

    A - 经济增长的准备和激励根由,在权利空间,产权保障,

     和扩展对经济、政治的参与                 59

    B - 社会流动性和理念来自生产、生活方式改变,落实到政治参与  60

    C - 政治秩序发展的着眼点在普遍权利和广泛参与          60

九.衡量政治秩序,以契合更好生存的生产方式和人性本然为准的     63

   符合市场生产体系的政治秩序提供参与,平等权利,授权和监查以及

     独立裁决                                 63

   政治秩序经成员选择认可并认同,共处规则和理念基于人性本然   64

   人性本然的行为惯势                         65

十.改退步为向前看,“衰变”是规模行政前进中的新挑战         68

  僵滞,公权私化,决策无成                     68

  衰变,还是规模下行政的前行进程新挑战                 68

  共处的失衡需要激励机制的创新                     70

V. 竞行体制前瞻                           73

十一.可能竞替的当代中国体制,透视它的独异所在,缺陷,和建言    74

  福山所见当代中国体制的快,缺,与忧                 74

  对当代中国体制下经济高速增长的解释,着眼政府行为,投资,和外贸74

  当代中国体制下经济高速增长的风险和积弊             76

  惟求固权附带溢出的历史一贯和革新求存              76

  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和速度,与当代中国体制的命脉利害攸关     78

  量以市场体系运行必然要求,相关践行的顺逆曲直关乎体制的消长盛衰80

  体制长存久安之要在共处规则基于服众和互比对等,规则实行的保证

    在社会共识                           82

    ♦ 规则治理与固权                         82

    ♦ 类公共化                           82

    ♦ 既成路径为起点                          83

    ♦ 市场化全球趋同无二                       84

    ♦ “乱”的要害不在无序,在缺失全社会竞争包容共处的概念和

     不容疑违的共识                       85

  规则,共识,和权威的复位                     85

    ♦ 规则服众,在符合人性行为惯势本然                85

    ♦ 规则畅行的保证,在共识的确立                86

    ♦ 维序不懈,还权威在一切人之上的抽象本位            88

  规则和共识理顺之外的谋虑                     89

    ♦ 促生社会群体组织,顺应共处规律                 89

    ♦ 培育向心认同,应对大共同体遗存                90

    ♦ 知情和透明,行在监督和参与之先               92

    ♦ 水到渠成,参与体现权属归公                   92

  历史的纠结面对历史的趋势                         93

    ♦ 纠结和短板                              93

    ♦ 价值取向必随生产及组织方式和生活方式而变          95 

  国际争雄的正当和短缺                            96

    ♦ 利益的公正诉求,规则和特色                   96

    ♦ 有无替代的理念和植根何处                  97

十二.欧美体制危机,和它的转圜展瞰                   100

  机制须及时创新应对挑战                        100   

  防止捕获公权力谋私,在理解共处规模和参与,循行为惯势图新    101

  维护权益应权利和责任义务并提                   103

  破解政府行政和公共决策无成,在审时度势和政治意愿        104

  共处规模和共享利益,召唤决策机制更新              107

  体制求取长盛不衰的关注点                       109

    ♦ 个利保障相对为公利让渡的责任义务               109

    ♦ 效率相对参与                         110

    ♦ 改变财富不均相对财富创造须夯实在先                110

    ♦ 分享相对创利                         110

    ♦ 技术聚敛相对社会公平                       112

结语                                    114


2016.12 - 2018.01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