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04 周日 阴 摄氏零下18度 体感温度摄氏零下24度 今天是周日,中心的工作人员除了值班的都休息了,目前只有一个六个人的科考小组和两个追踪北极熊的专业人员住在中心。科考小组早餐后就出野外了。两个熊人(我们这样称呼追踪北极熊的人)也决定今天升空,尽管能见度不是特别理想。 我今天当值早、晚两餐,中间有大把的空闲时间。早餐后便一头扎进了图书室,开始翻阅一些有关北极的书籍。中心的图书室只是一间房间,贴着两边的墙壁排着两排从地面直抵天华板的书架,另外在中间又竖了半排的书架。书架上的书以极地的地理、气候、动植物、鸟类等科普知识和因纽特人的历史文化及艺术为主。只有少量的文艺小说和儿童读物。靠近大玻璃窗前摆放着一张圆桌和两、三把椅子,另外还有一张舒适的单人沙发。因为白天人们在班上各自忙碌着,这里常常是静悄悄的空无一人,于是便成了我闲暇时间的好去处。捧上一热茶或者是咖啡,依偎在舒适的沙发里,随心所欲的翻阅着书刊,不时的抬头望着窗外的雪原发阵呆,真是非常惬意的时光。 一本有关北极探险历史的书吸引了我的目光,随手翻阅竟深深的吸引了我。原来人类对北极的探索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开始了,最早是古希腊的探险家,虽然驾船只抵达挪威海域,却是探险北极的先驱。希腊人之后有近千年的沉寂,直到十五、十六世纪,北极探险开始在欧洲诸国再次兴起。荷兰人、英国人、俄罗斯人开始寻找海上通道,航海探险家们前赴后继、勇敢无畏的奔向未知的海域。在几百年的北极探险过程中群英聚集,探险家们如同璀璨的星辰闪烁在历史的长河中。其中最著名的有:1590年代的荷兰探险家巴伦之及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巴伦之海;1610年的英国探险家享利.哈德森及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哈德森湾;1720年代率令俄罗斯船队的丹麦船长白令以及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白令海峡;1879年打通北极东北航道的挪威探险家阿道夫.伊雷克;1905年成功打通北极西北航道的挪威极地探险家阿蒙森…。 然而在北极探险中默默无名,以失败告终,命丧黄泉的探险者更是数不胜数。在酷寒的气候中,很多船只被冻结在海上。人们不得不同严寒、饥饿、疾病以及凶猛的野兽搏斗,甚至出现人食人的惨剧。有些探险家发现了特定的海域,向北极迈进了一步。有些则毫无所获,他们中间的绝大多数人最终都葬身于冰冷的海域,为探索北极而捐躯。他们的故事有的惊心动魄,有的惨烈无比,有的悲情扼腕…。其中以1845年英国探险家富兰克林所率领的129人的探险队全軍覆没,无一生还的故事最为惨烈。相信为北极探险捐躯的英雄豪杰们一定化作了北极上空的星辰,永远在那里闪闪生辉。或许按照因钮特人的信念这些北极探险的先贤们的灵魂已经化作在夜空中跳跃舞蹈的极光,不时的在北极的夜空中闪现,照耀着今日的我们…。 直到十九世纪未、二十世纪初航海探险家们才分别打通了通往北极的东北航道和西北航道,使从海上航行抵达北极成为可能。这一壮举是诸多探险家一代一代舍生忘死、前赴后继、不懈努力的结果。读着他们的传奇,令今天的我感叹唏嘘,对先驱者充满仰慕与敬意!随着海上探险北极的成功,人类又开始了对北极点一北纬90度的冲击。1905年美国人皮尔里成为第一个驾驶着雪橇抵达北极点的人。时值今日拜现代科学技术和交通工具的发达所赐,抵达北极点已经不是什么难事。很多国家在近极点设置了科考站,有科研工作者常年在此工作,虽然生存环境已经有了极大的改善,但相对大都市的繁华生活还是颇为辛苦的。 今天的晚餐厨师做了火鸡大餐。所有人都使劲儿吃,除了我。只吃了两口火鸡肉,实在提不起兴趣来,吃了很多青菜和红薯。 晚餐后我们几个义工和当值的工作人员为明天即将离开的Elyse 举行了一个小小的酒会,大家各自提来自己的藏酒和零食,摆在中心大厅的咖啡台上。还找来空酒瓶子插上蜡烛,这样就不用开大厅的顶灯了,幽暗之中既显得温馨浪漫,又不会透出强光影响观看极光的人。看来这里的人们真的是为他人着想的有心之人!酒喝到一半儿,有人跑来说极光渐强,于是大家放下手中杯又一窝蜂的跑去凉台看极光。更有摄影高手提出为我们三个义工室友在极光下合影留念,于是又是一波激情澎湃。合完影见极光逐渐减弱便又回到屋里继续喝酒,度过了非常开心而又美好的一晚。
发自我的 iP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