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出香港牌 世界冠毒疫情正酣,美国尤其抓耳挠腮疲于应对。中国–虽然其断然举措所涉成本和相关未来的预期展瞰需另外检核-基本控制局势,应该乘胜追击,将疫情突发前被贸易战冲击而疲软的国内经济和被干扰的对外贸易重振旗鼓,再将无人可预见的疫情造成自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未曾有过的经济负增长、用人其可为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力挽狂澜,大难之后促成历史性的大进步。国内外人士赋予因疫情延期、但终于召开之两会的,正是这份期望。如今两会传出的一系列报告、解读和新闻,释出不同以往的三点:不再设定经济增长的具体幅度;对国民经济的重力举措从“六稳”(稳就业、金融、外贸、外资、投资、预期)退守而更改为“六保”(保就业、民生、市场、粮食能源、供应链、基层运转);关涉港台事务诸项,则由全国人大直接审立香港地区国安法,同时政府工作报告将台海两岸九二共识匿迹,续提“统一”但略去“和平”前置词。 面对不可抗力,迈向强国路上几十年来一向被引为执政合法性来源的傲人经济增长不复存在,直视现实不妄言而避谈,可以理解。复猜度在位者不计任何代价也要执权、固权的强烈使命感,稳不住退而求其次图力保,背水一战顺理成章。执权者自夺位起欲统一其志不移,本来就宣示和平之外不排除武力手段,所以消隐和平暗示其他,也不算惊诧。说得好端端 “五十年不变”的香港一国两制,却于朝夕间置经中英联合声明承诺、在联合国报备的高度自治于不顾,未逾诺期之半而突生此变。 敢问:为什么出香港牌、而且是在当下? 中国所面对局势,若被垄断为庙堂利害计较专物,当然庶人一概无缘置喙。不过既承华夏血脉,草民尚可道路以目览观。以下关键词大致能描摹出面前情景:美中贸易战,中国经济受创;冠毒疫情,全球索赔;经济下滑,外贸低迷,失业加重,六稳退为六保;一带一路,恐成自身和他人的债务泥沼。连篇累牍的新闻、分析、研究文字已经充斥所有信息空间,此处不赘。一言以蔽之,国家面临的是“必须较长时间应对”的经济和外交困局,倾力而为之尚有不逮,为什么要突击审立(因去年嫌犯移交修法和反送中游行)存在纠结、但相比之下并不那么急迫的香港国安法议题? 梳理面临局势或所对牌局,所见如叙 - 夺得政权而从未获公众的授权,因此经济增长成为印证民众认可执政合法性的唯一证据,于是增长与固权须臾不可分离。不想遭遇贸易战和冠毒疫情双重冲击,就业、民生等最低度底限竟成为施政力保的目标,可见形势之危急。似乎无须怀疑执权者固权的决心和绝境中求生、以票证配给锁国管制的既有经验和能力[这是能力自信,虽然不计成本],六保大概率或能达成。可是即便保成,离稳尚欠一步,遑论起色乃至傲人成就?这番难有起色,颇类似前些年某房地产企业的口号- 只求“活下去”,欠尽光鲜亮丽。 经济三驾马车中刺激国内消费和投资不乏戮力,但首重已让位给“六保”。另一驾马车的出口外贸萎缩,再遇上他国疫情使订单骤减,任尔自豪最完整的生产链也没奈何,充其量只能枕戈待旦。年前全面取消外资金融企业的业务范围限制,裁植法规吸引撤离的外资[这是相信利诱,看准资本天性]。且凭基于获利的算计,不怕你不来(中国的市场和人口是执权的押宝,也是对他人资本的致命诱惑),也不愁你不做生意(人为补贴和低人权、低环境成本,看谁能与之竞争),只是要待以时日。 冠毒疫情对世界的冲击超乎所有人意料。维护己利的本能使遭损索赔成为当然。同样的本能使得首被病毒发难国顶住以止损也势为必然。何况自“有所作为”后一路仿大国作态,在利害攸关的事务上我自说我的理,他人奈我何 [这是相信实力说话。我行我素美国做得,我为何做不得]。可叹大外宣变灾难为感谢和领导力的鼓吹,收效甚微。不管如何,至少得顶住。当年有八九风波的先例,顶住再慢慢商议 [彼时他人存有改变对手的幻想,今又如何],且待来日缓解。 自我纾困输出过剩产能的一带一路构想,演变成大国博弈的战略,积数十年十数亿人民辛劳换得的大国财富为支撑,横扫宇内撒钱 [还是相信利诱,并以不受国内公众监督、浪费得起本钱的底气加持],一时似成气势。但人志拗不过仅服膺成本和效益的经济规律,不切实际或超前于他人需求及偿债能力的投入,加上不是公开、透明、一视同仁的操作,使得产出效益和投入回本不成比例,撒出的钱堪忧,而签约他方的偿债能力更形见绌,坏账赖账此伏彼起。倚靠浪费得起的大国财气,倡导者在泥沼中暂时还能周旋。换言之,既为周旋,一时难以作为。 难有起色,待以时日,来日缓解,难以作为…局势何至窘迫如此?!再放眼环观港台问题。台湾一隅的蔡高票连任,当然是香港反送中纠葛造成的反作用使然。而今统一依然唱,但共识不存,和平退隐。一国两制在港台二地都遇到瓶颈(澳门不在列是因为中外各方在彼地的牵扯利益未大到必须认真计较的程度)。选项按说尽皆在执权者掌中,动武可即刻间立功立威,但胜算渺茫,更可能搭上国本。如此,是欲为而不能。 香港去年嫌犯移交修法和反送中游行事件拂逆了执权者在港岛逐步收紧的施政意图,此势必不可涨也不能让其涨。改局,可为能为否?港九地区在中国的主权范围之内。人大越过香港直接立法,还是在主权域内,且立法是非暴力手段,指向是防恐怖、反分裂、阻遏外部势力干涉,针对的是少数人。法理上难以挑剔,行政贯彻上其力更绰绰有余。若是,则可为。其不言的收获是通过顶住国际压力 [煽起爱国情愫,韦伯所谓的“克里斯马型”领导,在四面楚歌的困局中是何等需要这种民意],落实香港逐步纳入祖国怀抱的步骤,从而稳步彰显执权者的领导和掌控力。自路线图铺就以来,形势比人强而致一路走来竟无可言政绩,这是难得的一招好棋。 投鼠忌器的推演也不可谓不审慎,高层在两会解读的官样文章背后已透露一二。那就是,一旦法立政行,国际间他国顾及本身利益一定优先于港人利益,即便反对声浪或许浩大,但实际的制裁措施往往举步维艰。以往如此,今后亦不脱此窠臼。“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外人关切的是资本的逐利。通观贸易和金融,只要有盈利机会[古今中外果真信且仅信利诱么],外资就会蜂拥而来。不信看上海和内地,香港再变,诱惑还是好过中国其他地区。何况执权者并不想取消港市这只抱鸡母生金蛋的能力,只是要在拾得金蛋同时确认自身掌政的任由可控。这般,则不仅可为,而且能为。 可为而且能为,偏选现在出牌又为哪番? 呵呵,所议之题于此渐入佳境。各位可以校对一个时刻表 – 2022连着2023;再比照当下 - 已是2020几过其半。 时钟滴答。五年一次换届掌班的程序是:2022年末执政党召开二十大;2023年初召开第十四届全国人大。虽说仅为例行公事,还是有合[乎理或道统]和配[位] 的无言常规传统在:世人期窥居庙堂者德配位或功盖世。过不得此关,就是无所名说的庸王弱主,难有号召力和凝聚力。时下最高领导人2012年靠衡平出线,2017年得以稳位铺展新时代强国路线图,内政(握党国正名以反腐)算得持柄在握,欲依样纵横国际,却一无感召二乏操控,致贸战迎头,又加疫情横生,路线图几无着落成空。内政外交急需政绩来诠释引路新时代的英明伟大,同时奠定接续再下届任期的不容争辩的基础。环顾四周,外部局势已首肯需要较长时间应对,少则三五年才能扭转,即使转逆为顺也远称不上建功立业;维持经济好事多磨,本来“三去一降一补”已转型艰难,贸易战加疫情冲击面前能抵御住大幅衰退就得感恩上苍,但大难余波的挣扎求活与丰功伟绩是毫末和千里之分;台湾当局的犟头倔脑本使得统一顺势提上议事日程,逞威速效也正当时。可是自知能耐阙如,有心无力;于是,审慎推演下由主权罩盖的越过香港立法,则有理、具节、备能,可控可行,且有成功案例可参照,即普京的割取克里米亚。那是武力相向再诉诸公投的强硬步骤,西方虽然制裁也无可奈何,普京强人地位奠定,在其国内满赚继续执政的信誉。这样,相比整体的经济和外交困局而言并不急迫的香港牌,便成了为继续踞鼎在位来奠基的政绩首选和唯一可选。不然任凭时间和机会流失,反腐坐稳、展陈宏图、修宪铺垫几近十年的掌政谋划会应了那首大陆流行的《临江仙》收尾句: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到底是执权者为续位欲急创功业,还是野民不沾边的渔樵闲话,世人惟有观的份,只好等着瞧。 此题的话本已说完,但近年连串的大国举止、包括眼前的疫情应对和当下的香港立法行为,凭实力说话、人做得何以我做不得的风格和心态,从最高决策层到高下不同层阶官府发言人的言语中都可察觉体验。再结合前述政经、外交诸项下中国与他人(国)交往的谋略专注于利(诱)的定式,不禁在话余使人戚戚然忧甚。人际乃至国际共处交往,互利当然为一个重要的出发点和础石,但绝不是唯一的础石。应该是互利和同一规则的并行及共同信服作为其背后支撑的服众无例外、因而为绝大多数人接受的信条原则。俄式的蛮横或许置短期算计得益为先,但俄国在历史上和当今一直不能成为主流国家已能说明问题,这也是其国人耿耿于怀处。美国也有强者不可免的强横处(盖出于缺乏制约),尤其是质次的领导者当政之时。但它行为[哪怕不得当] 背后自持并示人的信念(不排除它自利的诠释),比起他人所招摇的任何替代选择来,还是相对能为更多的人接受。人做得何以我做不得的大国风范的真正用力用心处,应该在这份近悦远来、使人受感召信服的信念上,同一规则的奉行和利的考量不过附随在其后而已 - 且容他日另题发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