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施化的博客  
不断思索,不断发现  
https://blog.creaders.net/u/4339/ > 复制 > 收藏本页
我的名片
施化
注册日期: 2010-09-21
访问总量: 4,185,044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最新发布
· 川黑何去何从
· 俄乌有可能停战吗?
· 川普会不会在任期内死于暗杀?
· 国家为什么会失败?
· 川普胜选,如梦方醒
· 川普口中的深层政府
· 用流氓手段对付流氓
友好链接
· 夕子:夕子的魔幻星球
· ladybug:ladybug
· 雪梅:雪梅的博客
· 思羽:思羽的博客
· 老度:老度的博客
· 艺萌:艺萌的博客
· 沐岚:沐岚的博客
· 芹泥:芹泥
· 寡言:寡言的博客
· 右撇子:右撇子的博客
· 思芦:思芦随笔
· 远方的孤独:远方的孤独
· 新歌:newsong
· 天雅:天雅的博客
· 秀峰真人曾节明:曾节明的博客
· 人参花:人参花的博客
分类目录
【翻翻晒晒】
· 我看川普卸任的成功意义(2021.1
· 中国总是被“问题男人”左右着
· 一个领袖的成功和他的民族的失败
· 恐怖主义的起源
· 寡言博的最后一篇日志
· 一开枪,就分裂了(2008)
· 妈妈的遗产
· 可怕,一个没有权威的权威体制
· 写给两岸的大学生朋友
· “宣传”不同于“描述”
【一言蔽之】
· 俄乌有可能停战吗?
· 川普会不会在任期内死于暗杀?
· 人间的不幸都是同源的
· 被歧视,可能不过是错觉
· 原来观念可以避害
· 用自由理性替换科学民主更有益
· 集体道德是一种什么道德?
· 社会进步只因有人反动
· 现代战争目的:摧毁战争意志
· 穷人,更缺的是自由而不是钱
【奇谈怪论】
· 振聋发聩
· 重发:李克强和他的“天在看”
· 方方:那些待宰的猪们
· 请勿外传
· 防人之心不可无
· 谣言太多,真假自辨吧
· 很久不讨论病毒了,事实与我预测
· 传乌战普京失手的主要原因
· 这篇要顶!
· 传国内一半网友支持俄罗斯
【有感而发】
· 川黑何去何从
· 国家为什么会失败?
· 川普胜选,如梦方醒
· 川普口中的深层政府
· 用流氓手段对付流氓
· 宏大叙事与血腥大革命
· 中英两国历史上的不同观念
· 东西方世界原本是同一的
· 为什么有人这么喜欢社会主义?
· 仇恨是人间苦难的最大根源
存档目录
11/01/2024 - 11/30/2024
10/01/2024 - 10/31/2024
08/01/2024 - 08/31/2024
05/01/2024 - 05/31/2024
04/01/2024 - 04/30/2024
03/01/2024 - 03/31/2024
02/01/2024 - 02/29/2024
11/01/2023 - 11/30/2023
10/01/2023 - 10/31/2023
09/01/2023 - 09/30/2023
08/01/2023 - 08/31/2023
05/01/2023 - 05/31/2023
04/01/2023 - 04/30/2023
03/01/2023 - 03/31/2023
09/01/2022 - 09/30/2022
08/01/2022 - 08/31/2022
07/01/2022 - 07/31/2022
06/01/2022 - 06/30/2022
05/01/2022 - 05/31/2022
04/01/2022 - 04/30/2022
03/01/2022 - 03/31/2022
02/01/2022 - 02/28/2022
01/01/2022 - 01/31/2022
12/01/2021 - 12/31/2021
11/01/2021 - 11/30/2021
10/01/2021 - 10/31/2021
09/01/2021 - 09/30/2021
08/01/2021 - 08/31/2021
07/01/2021 - 07/31/2021
06/01/2021 - 06/30/2021
05/01/2021 - 05/31/2021
04/01/2021 - 04/30/2021
03/01/2021 - 03/31/2021
02/01/2021 - 02/28/2021
01/01/2021 - 01/31/2021
12/01/2020 - 12/31/2020
11/01/2020 - 11/30/2020
10/01/2020 - 10/31/2020
09/01/2020 - 09/30/2020
08/01/2020 - 08/31/2020
09/01/2018 - 09/30/2018
07/01/2018 - 07/31/2018
06/01/2018 - 06/30/2018
01/01/2018 - 01/31/2018
12/01/2017 - 12/31/2017
09/01/2017 - 09/30/2017
08/01/2017 - 08/31/2017
07/01/2017 - 07/31/2017
06/01/2017 - 06/30/2017
04/01/2017 - 04/30/2017
03/01/2017 - 03/31/2017
01/01/2017 - 01/31/2017
12/01/2016 - 12/31/2016
11/01/2016 - 11/30/2016
09/01/2016 - 09/30/2016
08/01/2016 - 08/31/2016
07/01/2016 - 07/31/2016
06/01/2016 - 06/30/2016
05/01/2016 - 05/31/2016
04/01/2016 - 04/30/2016
03/01/2016 - 03/31/2016
02/01/2016 - 02/29/2016
01/01/2016 - 01/31/2016
12/01/2015 - 12/31/2015
11/01/2015 - 11/30/2015
10/01/2015 - 10/31/2015
09/01/2015 - 09/30/2015
08/01/2015 - 08/31/2015
07/01/2015 - 07/31/2015
06/01/2015 - 06/30/2015
05/01/2015 - 05/31/2015
04/01/2015 - 04/30/2015
03/01/2015 - 03/31/2015
02/01/2015 - 02/28/2015
01/01/2015 - 01/31/2015
12/01/2014 - 12/31/2014
11/01/2014 - 11/30/2014
10/01/2014 - 10/31/2014
09/01/2014 - 09/30/2014
08/01/2014 - 08/31/2014
07/01/2014 - 07/31/2014
06/01/2014 - 06/30/2014
05/01/2014 - 05/31/2014
04/01/2014 - 04/30/2014
03/01/2014 - 03/31/2014
01/01/2014 - 01/31/2014
12/01/2013 - 12/31/2013
11/01/2013 - 11/30/2013
10/01/2013 - 10/31/2013
09/01/2013 - 09/30/2013
08/01/2013 - 08/31/2013
07/01/2013 - 07/31/2013
06/01/2013 - 06/30/2013
05/01/2013 - 05/31/2013
04/01/2013 - 04/30/2013
03/01/2013 - 03/31/2013
01/01/2013 - 01/31/2013
12/01/2012 - 12/31/2012
11/01/2012 - 11/30/2012
10/01/2012 - 10/31/2012
09/01/2012 - 09/30/2012
08/01/2012 - 08/31/2012
07/01/2012 - 07/31/2012
06/01/2012 - 06/30/2012
02/01/2012 - 02/29/2012
11/01/2011 - 11/30/2011
10/01/2011 - 10/31/2011
09/01/2011 - 09/30/2011
08/01/2011 - 08/31/2011
07/01/2011 - 07/31/2011
06/01/2011 - 06/30/2011
05/01/2011 - 05/31/2011
04/01/2011 - 04/30/2011
03/01/2011 - 03/31/2011
02/01/2011 - 02/28/2011
01/01/2011 - 01/31/2011
12/01/2010 - 12/31/2010
11/01/2010 - 11/30/2010
10/01/2010 - 10/31/2010
09/01/2010 - 09/30/2010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中英两国历史上的不同观念
   


施化


古人云,以史为鉴。只不过没有说明白,应该借鉴的是哪一国的历史。或许暗指所有国家的历史也未可知?不过,中文教科书一般暗指本国历史。鉴就是镜子,古人用铜镜,所以从金。照镜子主要为了发现自己脸上的污点,与另一个更完美的形象作对比,以找出改进的余地。假如对象只是自己,显然不够,很可能会找不出那个污点,以为是美。世界这么大,东西方各国不同的历史众多,只孤陋寡闻地对比自己的历史,思路过于狭窄,眼界不够开阔,容易犯幼稚简单的低级错误。

选中英两国历史来比较,为此曾作过一番思量。有人会质疑为什么是英国?比较美国、法国、德国或澳大利亚新西兰,我以为英国对全球历史的影响最大。不错,美国是当今世界霸主,无论经济军事科技都领跑全球。可是别忘了,美国从来都是英国的学生。美国当初立国,主要借鉴的制度模式都是英国。美国的官方语言是英语,而不是法语德语俄语或西班牙语。英语甚至是世界最通行的语言。美国历史不到三百年,比英国简短得多。并且,最早创建现代经济与政治制度的,正是英国。一般人概念里,以为犹太人在当今世界举足轻重,操纵一切,比如华尔街,华盛顿DC。其实是误判。英国才是背后那只看不见的手。仅以决定未来世界格局的俄乌战争为例,引导战争走到今天这个局面的,不是美国,而是英国。其它的只不过跟随而已。

比较现今世界几个主要发达国家,如美法德澳加,虽然同样饱受经济衰退,选举动荡,移民潮和战争余波的冲击,举步维艰,但英国的局势还算相对稳定,对未来也不那么焦虑。名义上这是一个衰落的末日帝国,但没有哪怕一个大国领袖,敢于小觑英国,看低英国。世界各地追求更好生活品质的众多民众,也把英国作为主要移民目的地。不少国人眼睛总盯着美国,却忽略了英国。他们说,美国只有二百多年历史,太嫩,不宜作为参照学习的对象。却没有意识到,更值得学习的反倒是英国。她与中国有着同样长久的历史。英国的现实存在,对全球具有标杆意义。有人甚至发出过这样的感叹:天不生大英,万古如长夜。我有时候会憧憬,假如今天的中国人也像英国人一样轻松自在该多好!

手头正在翻阅一本《大英帝国3000年》,作者英国学者杰里米.布莱克,译者王扬。此书简明扼要地梳理了详实的史料,阐述了英国的历史变迁。从考古发现公元前1500年的一套小金手镯,到2014年英国面临的爱尔兰独立公投,对从罗马征服到当今的英国历史,作了非常重要且必要的概述和重新评估。对照以往阅读过的世界历史,该书的论证基本令人信服。

照易中天先生的考证,中国查有实据的历史也不过3500年,长度正好与英国相近。中国经历过漫长的农耕社会,直到上世纪才开始工业化和现代化。英国也有同样经历,尽管时间早几百年。中英两国看来虽属对立的东西两方,并且一个是内陆国家,一个是海洋国家,但因为两国历史同属于人类历史,同样受人性的制约,所以本质上应有类比之处。

现在就来对比一下中英两国,在历史记载里,在对待相同的重大议题上,有何观念上的不同?

为什么这里只对比观念,而不是事无巨细地对比现实呢?因为在我看来,现实来自于观念。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产生什么样的现实。人的观念决定人的命运,一旦改变了观念,就立即改变了命运。这是被古往今来众多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证明了的,不需多加考证。好,现在就开始对比。

第一,对大一统和分治自治的观念不同。几乎不需论证,中国人是世上最认大一统死理的群体,没有之一。有人把这一观念归罪于秦制,似乎都是秦始皇惹的祸。但回头看看,历史曾给了多次机会,不一定非延续秦制不可。比如三国,两晋南北朝,直至今日的台海分治。可中国人偏不干,非统一不可,宁死也要统一。中国在推翻帝制以后,明明已经实行了五族共和,汉满蒙回藏,红黄蓝白黑,可是有人却要把这些差别硬生生抹去,换上语焉不详的中华民族。结果天天维稳仍然不稳,年年反分裂却恐惧分裂。

英国人对统一的观念截然不同。与中国人的想法相反,他们并不认为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传统的人,一定要捆绑在一起过日子才是最好选择。他们不信这个。直到今天,英国还是由四个分治的王国组成:英格兰,苏格兰,北爱尔兰和威尔士,统称大英联合王国。这里有多重因素。一是老大的统一意愿不强烈。英格兰曾经几次试图合并其他几个兄弟,但没有坚持到底,遇到阻力便放弃了,更不喜欢使用武力。二是那哥仨宁可分家,也不高兴挤在一起过日子。有时候明知道合并起来对抗御外敌有诸多好处,可那些好处再多,也不如自由自在来得舒服。撒切尔夫人曾经说过,英国最大的贡献,在于阻止了欧洲的统一。几百年来,英国一直努力阻止欧洲陷于单一强国的统治。要是没有为自由而战的意志和牺牲,欧洲早就实现了统一。那种统一既无自由可言,也无正义可言。欧洲的几个大一统强人,先后在英国手里栽了。法国的拿破仑,德国的希特勒,意大利的凯撒,西班牙的卡洛斯一世,俄罗斯的彼得大帝,还有现今的那个特工。

第二,对追求标准的高尚低下观念不同。先解释一下这是什么意思。人总是有追求的,有的人追求高尚,比如崇高的道德,美满的社会,无私的内心和思想一致的群体。有人却只追求平凡。别说,纵观中国历史3000年,眼格过高的先人几乎从不间断。孔子还算比较现实,只对君王有特别要求,底层士农工商倒不在乎。可是越往后越玄乎。到了程朱理学,就要求每个人自我反省,修身养性。现代更层层加码,想让普通士兵或掏粪工人,都变得纯洁高尚,无私无我。这些观念听起来确实美好,也找不到反驳的理由。问题在于,几千年来,费了老鼻子牛劲,变现了哪怕一丝一毫吗?没有!全是纸上谈兵,黄粱一梦。现在只好退而求其次,不再要求普通人了,哪怕对高官达贵的要求也越降越低。贪污千百个W根本不是个事儿,动辄查出几十亿上百亿不在话下,反腐永远在路上。

反观英国就没有过这种失败。翻遍英国史,楞没有找到哪怕一个著名人物,发表过类似孔孟朱熹或伟大领袖老人家那样的指导言论。并不觉得因此证明我们的祖先比人家高明。实践证明,对那些不切实际做不到的事情,不去想不去做,才更加显出智慧。那么英国人是不是什么都不追求呢?显然不是。

英国人追求的都是实实在在与利益相关的东西。高明的治国之道,不是用加号而是用减号。换一句通俗的话,我不要求你做什么,只要求你不做什么。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同样关联到破屋风雨,中国的名句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两相对照,后者显得空乏无力。谁来建,谁出钱?都不知道,纯粹空想。而英国人最高的道德准则也很简单,不必忘私也不必无我,只要做到不损害他人即可。英国人不指望谁会成为完人,只须普普通通就够了。他们对人本身的要求非常低,但对一个人是否免受伤害,要求却非常高。从1215年出现的《大宪章》,王在法下,制止国王到处伸手,到提供乌克兰风暴阴影导弹抗俄,始终如一地贯穿这种精神。

把制度设计放在寻找和培养好人上面,注定是空想,违反趋利的人性。中国的官员遴选制度,失败了几千年,仍不思悔改。假如从根本上就发现,好人都是靠不住的,那是幻想,剩下的只要在制度上制约足矣。因为这符合避害的人性。既简单又有效,节省大量资源。

在这方面法国德国都不如。你看,法国的断头台处死过大量道德名义上的坏人,看重的是意识形态。所谓的法国大革命,开创了在名声上摧毁、在肉体上消灭他人的先河。纳粹德国步其后尘。这都与中国传统非常相似。事情的确就是这样简单:不要要求周围的人都是谦谦君子,神仙般纯洁无瑕,只须各人恪守本分,不无理取闹,别像青岛的路虎女蛮横凶残,这样的世界就足够完美了。这个目标很难实现吗?不难。任何理智正常的人,不需要任何思想教育道德教育行为教育,都能轻易做到,根本用不着什么共产主义崇高理论!一个看上去无比美好的理想,反倒暗藏着无数杀机。

第三个显著的观念不同,在于容忍还是严禁各种不同的意识和言论。由于过度追求一统,又过度追求高尚,求仁得仁,结果必然是大刀阔斧限制不一致的意识和言论。中国在这方面,从古到今,也做到了极致。

在中国,严格地限制人的思想和言论的行径,一朝接一朝地变本加厉。《汉书》记载,司马迁的外孙杨恽因一篇文章见恶于汉宣帝,以大逆不道的罪名被腰斩。曹魏末年,嵇康因写作《与山巨源绝交书》令司马昭闻而恶之,被斩于东市。宋高宗察事之卒,布满京城,小涉讥议,即捕治。元明稍缓,但没有绝迹,清朝的文字狱更是空前绝后(疑问),越是统治稳定的时候,就越加登峰造极。

与之相比,英国历史上因言获罪的案例鲜有记述。谁都知道,中国人最崇拜的马克思,就是流亡到英国,在伦敦图书馆里,写下了讨伐资本主义的《资本论》,并没有受到任何追究。英国向来拥有言论自由的传统,尤其在1695年《执照法案》出台,终结了出版审查制度之后。为什么?我似乎发现一个鲜为人知的原因。

在《大英帝国3000年》一书中,作者引用反对党辉格党成员乔治.利特尔顿的《英国版波斯人信札》中的一段话,评价当时的查理一世,对宗教、美德、荣誉,甚或是国家的利益都无动于衷,关心的只是狭隘的个人利益。虽然他对此并不赞赏,却在无意中证明了什么。各位不妨加以深思。

简明总结一下。对比两国历史观念,我发现,中国人自古以来沉浸于宏大叙事,凡事越高尚越纯净越美妙越好。这样一来,目标设定得越高,宽容度就越窄。你会严厉惩罚任何不符合过高标准的人。用这一观念来宏观思考,具体的一个一个的活人就消失了,只剩下空洞的图景。而英国人只考虑实实在在的利益得失,严格讲就是我的利益。只要满足人利益的,都可以接受。听起来很鄙俗,但影响效果却无比深远。

一般来说,一国政要假如只专注于宏大叙事,把虚拟的统一或高尚无比的政治目标放在民生之上,必定不顾草民的死活(尽管很在乎自己的死活)。另一面,一国草民假如只专注于宏大叙事,把注定无法实现的纯洁美好的统一社会,作为人生唯一准则,放在自己的生老病死之上,则注定害了自己。因为他连自身的死活都不顾了。

只有上上下下只关注一件事,即具体实在的利益,淡化那些宗教美德荣誉,甚至某些不代表自身权益的政府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在接地气的基础标准上,最终达成社会的价值共识,群策群力,让濒临危局的国家再现生机。这方面,确实应该拜英国为师。

 

2024-09-15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