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按:這是2009年愚人節的戲作,發表於 MITBBS. 剛剛看到安雅雲博在留言中提出類似的想法,故舊文重貼,博君一笑。】
對航空旅客來說,安檢的長隊,脫鞋,脫大衣,甚至連褲帶也要解下,這些都是令人抓狂卻又無可奈何的程序。但再過幾年,這些可能都成為歷史了。但是代價卻是:你要在昏睡中渡過旅程。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教授泰勒(William Tyler)等人開發了一種技術,用低功率超聲波影響腦部活動。他們發現,一定頻率和功率的超聲波可以降低整個腦部的代謝率,使人腦進入“休眠”狀態。這種技術可以幫助腦震盪患者保護腦組織,避免進一步的傷害。然而這個極有意義的發明卻未被廣泛報道,因為美國的“某些單位”對此極感興趣。美國軍方多年來一直在研究“非動能武器”和“非致命武器”。而這個超聲波技術被加入了他們的武器庫。出乎意外的是,看來第一個部署這種武器的將是美國交通安全署(TSA),而他們的“目標”卻是航空旅客。 其實概念很簡單:在飛機上通過超聲波“照射”以及溫度和空氣成分的控制,讓旅客進入“冬眠”狀態。這樣,混跡其中的恐怖分子就無法行動,所以種種安撿程序也就沒有必要了。“一個冬眠中的恐怖分子是一個好的恐怖分子。”TSA發言人打趣地說。 “冬眠技術已經到了實用階段。”泰勒教授告訴記者。“從成本,安全性和施行速度來說,這個技術對民用航空來說已經成熟。”他介紹說。冬眠技術與普通“安眠藥”不同。“冬眠”中的人腦部活動極其微弱,而不是在睡眠狀態。這樣,人體的生物鐘不會被打亂,醒來後也沒有任何不適的感覺。“有極少數的人會出現植物神經活動紊亂的跡象。通過實時監控,飛機上的生命保障系統可以及時糾正這些紊亂而不會帶來害處。大量的動物實驗證明,這個技術是高度安全的。” 航空公司當然也很歡迎這種技術:這樣,客機上就不需要空勤人員和食品,飲料了。“這是一種非常綠色的旅行方式。”聯航發言人羅伯斯說。而且,這只是減少成本的第一步。聯航還構想着一種更駭人聽聞的客運方式。“未來的機場會大大改觀”,羅伯斯說。旅客將先在“侯機室”進入“冬眠”。然後機械手把旅客送入飛機,裝到設有生命監控裝備的“貨架”上,運到目的地。在那裡,機械手又把旅客轉送到“恢復室”醒來,完成旅行。飛機可以用更輕便,更安全的“包裝”方式來運載旅客,而不必安裝座椅,從而大大節省空間和重量。 當然不是所有旅客都能接受這種“科學幻想”式的旅行方法。“人們對於放棄自身意識的控制總有一種恐懼感。”傑克森評論道。傑克森是美國“有效空運協會”(Society for Effective Air Travel,SEAT)的秘書長。這個協會是航空旅客的代表組織。傑克森說,航空旅行本來就有一定風險,而“冬眠”的新技術並沒有顯著增加風險程度。總的算起來,飛行還是比開車安全。而且,這樣旅行可以避免目前的種種麻煩和不舒適,如擁擠的座位,噪雜的環境和污濁的空氣等。“為了避免旅行中的不便,即使死了也是值得的,畢竟死了還不一定進地獄。”傑克森半開玩笑地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