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权说感性与理性 特有理 2018-10-7
由女权话题引出感性的讨论。由此感受到,社会的议题不在于社会是否复杂。因为复杂在智力发展的角度是相对的。关键在于社会总体的认知能力能否应对社会的复杂变化。当感性和理性的话题无法在科学的层次进行探讨,哲学往往成为替代的思辨框架,而哲学的缺陷就在于无法推理非线性的变化。遗憾的是,不同知识结构的人又往往只能在哲学的层面进行思辨交流,这必然造成复杂社会问题的无解。 文明的发展在于思想的突破,在于实现曾经认为的不可能。 感性和理性,是一种通俗的语言表达。其所依据的,是自然规律的法则。很多人觉得数学模型就是数学领域的事,跟社会沾不上边。从我的观点来看,这未免太过表面化了。因为人的思想都是自然的映射,数学只不过是映射的一种方式。其背后的规律是不以人类表述的方式而割裂的。 当人类研究系统,于是产生了控制理论。当今人类实现的种种科技应用,无一不与系统控制相关联。而控制的关键,就是在非线性的变化中确定感性分量并进行定性。定性,就是数学模型中复变函数的矢量演变方向,用通俗语言来说,就是【趋势】。 在系统控制中,对趋势也就是性质判断的重要性远比对规模或数量的判断更重要。正所谓“失之毫厘,谬之千里”。同时,对趋势判断的复杂性远大于对规模的判断。因为趋势的矢量空间是无穷维度;而规模或数量只是一维。严格来说,趋势中包含两个成份:一个是变化的方向;一个是变化的强度,也就是非线性曲线的微分值或斜率。但作为一般的探讨,变化的方向就已经足够了。也就是当一个人乘火车,他首先要知道列车驶向何方。 远方博有一个例子很有代表性:“好久以前,我的哲学课上,教授举了个例子,气温是零度,有的同学说是冷,有的同学说是不冷,教授问,谁说的是truth?我不觉得冷,但是我无法指责说冷的同学是不理性。” 这种哲思的结论似乎很容易被大众接受,因为多数人都注重所谓的“事实(Truth)”。而“事实”的背后,真正的根本是变化的性质或者说是趋势。当温度变化的趋势是一直下降,则这种趋势远比零度时谁觉得冷不冷这个“事实”更重要。 对于女权运动,每个人的感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运动发展的趋势将导致现实中女权至上,女权可以凌驾于任何社会的其它规则。女权甚至可以成为一种肆意使用且毫无规则约束的政治武器。只要说声MeToo,大法官的任命都要取决于女人们看着顺不顺眼。竟然还有人恬不知耻地把一国司法体系的严谨规则偷换成私人企业求职找工作的概念。这种恶性的发展趋势,一旦被社会多数人所跟随,则社会的规则必然会崩溃。 感性并不是贬义 从自然的本质看,感性是自然发展的动力。而理性只是用来对感性进行控制,使系统不至于产生自激而崩溃。系统的运行离不开感性,没有感性的系统是无法延续的系统。我说:“当女权神圣化,社会将失去理性”,指的是神圣化将使理性失去了对感性的控制。因为人的规则体系无法产生对神圣化概念进行约束的能力。 人类社会是一个时变系统,社会的演变过程就是感性不断突破已有理性框架的制约,并在新的层次上建立新的理性体系的过程。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诸多问题,其实都是因为感性成份不断发展的原因。女权、同性婚姻、种族权益、宗教对立、贫富差异等等,都是社会自由度增加后感性空间增加的结果。因此旧的社会规则体系就必然受到冲击并出现破碎的趋势。而人类社会做为一个自适应系统,必然会演变出新的规则体系来制约已经扩大的感性空间。 社会新规则的建立,当然需要对社会的感性成份进行解析,实际上就是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和新思想理论的创立。但是,系统的演变并不一定总能平稳地建立新的规则。大的动荡也就经常会发生。乐观情况是社会平稳过渡,人类顺利进入新的文明阶段;悲观情况就是暴力冲突,生灵涂炭。对此,我持悲观态度。因为人的感性太强大,而人的智慧又太有限,世界从历史上看也从来没消停过。文明的发展总是要付出血的代价,因为只有血腥的震撼才能抑制人类感性的贪婪而被迫引入更多的理性。 多元化规则 谈到感性,顺便谈一下多元化。这也算是一个小小的理论模型供思考和验证。多元化的本质是系统感性非线性发展的结果。系统感性不足,系统多元化程度降低;系统感性失控,系统多元化程度暴增。多元化维持降低趋势,系统将走向灭亡;多元化程度无法抑制,系统必将崩溃。 具体到现实,共产理论的实质是不断降低社会多元化的程度,因而必将使社会失去活力。自由发展的资本经济模式从系统角度是促进社会多元化的发展,这使得社会活力增加。但失控的多元化发展,一方面会造成资源分配差异极具加大,一方面矛盾的积累终将导致社会的激荡。 当遇到一个社会理论,首先要解析其多元化发展的趋势。特别当多元化是正向发展趋势时,有没有对应的理性化体系作为制约?目前人类的最高文明,只是在政治层面应用了选举和三权分立的制度;可在经济层面,实际上并没有一个相适应的理性体系进行制约。所谓的“自由经济”实质上就是资本在感性需求驱动下的疯狂掠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