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劳分配在社会范畴的谬误 特有理 2019-4-30
资本的拼图-10
劳动是社会问题的汇集节点。从劳动的角度分析,资本的拼图就有一个大概的轮廓了。 “按劳分配”是一种“普世”的价值理念。但这个理念其实就像“地平说”一样似是而非,误导了世人几千年。为什么“按劳分配”的理念是错的?参考“地平说”就行了。人之所以认为地是平的,是因为人的视野决定了在地面观察的结论,地就是平的。而且,地是平的这种结论也被人们周围的现象所证实。但是现在看来,地平的感觉和旁证都是因为分析问题的范围局限在足够小的范围。人们对劳动的认知同样如此。当提到劳动,人们首先会想到的就是劳作,就是“镰刀斧头”。时至今日,劳动的概念已经极大地扩展,但这个概念有边界吗? 你可以说工人、农民是劳动,艺术家、科学家也是劳动,那政治家、资本家呢?你可以说只有创造财富的才算劳动,但垃圾工人算不算劳动?你或许又说,付出体力或脑力的就可称为劳动,但小偷强盗算不算劳动? 由此可以看出,劳动在社会范畴中,是一个无法准确界定的概念。按一个无法界定的概念来决定分配,这虽然可以成为人的一种理念,但绝不可能成为自然的一个现实。 “按劳分配”的概念起源于人们劳作成果的交换。但是,按劳分配的公平性,仅仅能被体现在劳动成果的直接交换过程中。因为直接交换的成果与劳动者的付出具有完全的相关性。而一旦增加交换的环节,交换的成果就与交换人的付出失去了必然的相关。因此,只要劳动成果进入交换环节,按劳分配就彻底失去了公平的基础而成为一种美丽的幻想。 其实,劳动是被人们作为获取利益的一个支点而形成的概念。但在“劳动”背后的真正本质,是获取利益。这就联系到了之前系列中所分析的:需求。解析资本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解析人类社会的利益“分配”,实际上就是利益获取的模式。很明显,资本经济所代表的,就是交换型利益获取模式。这才是问题的本质。 欲望导致需求,需求驱动利益的获取。劳动是获取利益的最原始和最基本手段,及至团伙暴力平衡后所构建的按统治等级分配。所谓的封建王朝和君主天下,其核心本质是暴力维护的等级利益分配模式。统治,只是维护这种模式的手段。中国社会传统的利益获取形式是典型的等级分配模型。在这种模型中,社会的等级是由支配社会暴力的能力来决定的。在等级确立之后,社会资源的分配份额就被确定下来。这无疑就是原始丛林模式的社会化延伸。也就是决定社会分配的最终因素是暴力。所以,等级分配模式也可以称作暴力分配模式。只不过暴力被等级所装潢和标志罢了。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儒教的等级理念会被统治者倍加推崇并千方百计地植入社会的根本原因。这也是为什么“分配”的概念以及“按劳分配”的理念最容易被等级制度、等级文化强大的社会所接受的本质。 不容否认,劳动力的付出确实曾经是社会资源的主要创造动力。因此成为社会分配的主要显性参数。但是随着科技和工业的发展,体力劳动在资源创造的能量比例中份额越来越小,智力付出越来越依靠社会的协调合作才能产生效果,社会分配的结果与劳动付出的差距越来越大,越来越明显。这就证明在大时空跨度下,“按劳分配”完全有悖于社会的运行规律。“按劳分配”是一种脱离实际的虚幻理念。而恰恰是这种理念,阻碍了人们向正确的方向思考。 什么是正确的方向?要找到正确的方向,首先必须脱离“按劳分配”的理念桎梏。因为社会层面的实际分配体系与劳动并不紧密相关。 下一步就将进一步审视人类目前最流行的利益获取模式:交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