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贫穷及原始社会主义失败的根由 特有理 2021-9-2
许多事,缺乏基本思维元素是永远也想不明白的。自然规律反映在科学层面的定理、定律、公式,就是思维所必须的基本元素。而社会中,越是缺乏思维元素的群体,越无法理解思维元素的重要性,越喜欢否认思维元素的存在,越愿意诋毁科学化的思维模式。但是如果不用科学思维对事物进行解析,结论永远都会偏离本质。本篇就是尝试用科学思维来解析导致贫穷及原始社会主义失败的根由。 1|贫穷方程与致富方程 有人说贫穷的根由是那些穷人自身条件低下所致。这种既幼稚,又具有严重误导性的结论,凡是有基本思维素养的人都能看出,这是一个以点带面、以偏概全的说辞。当然,也会有人长篇大论进行海阔天空的分析,就像马克思得出的《剩余价值》学说。但这又能准确吗? 在科学思维层面,只要用两个基本公式就能把贫富差距的产生表达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其中,一个是基本劳动收入公式,一个是基本生产或投资致富公式。 A、 基本劳动收入:Income=劳动时间单元报酬wage X工作时间time。 即:I=w*t B、 基本致富公式:利润Profit=本金principal X(1+回报率r)^投资滚动次数n。 即:P=p(1+r)n 劳动收入公式很好理解,这是广大劳动者最基本的收入方式。基本致富公式明显就是一个基本复利公式,但对于不断扩大再生产的投资者而言,回报模式与复利收入模式其实完全一样。只不过回报率的波动频率和幅度都会比借贷利率大而已。下图1就是两种模式的收入增长曲线比较。其中工资和本金的启始值都取1,投资回报率取5%,t=n。 看了这个图,就会有一种任何语言都是多余的感觉。财富的获取和积累,就看一个人处在什么样的获利模式中。进一步,当把投资本金加大,新一层的规律又被揭示出来。见图2: 在这个图中,灰色的曲线3是为了将本金为10与本金为1的曲线进行差异比较。这就说明,在逐利的过程中,原始资本的多少决定了未来回报的指数型差距。普通人即使有各种理财投资,和大资本相比实际结果永远都是当群众演员的角色。这还没说小资本被大资本吞掉。 那么,在自然规则的决定下,就可以得出如下无可争辩的结论: 1、 尽管启始点相同,经过长时间运行后,劳动型收入必定远远落后于投资型收入。 2、 原始资本的数额差异必将导致未来收益的指数型差距。 因此,只要劳动收入的数学模型不改变,投资收入的范围不设限,社会的贫富差距就会不断拉大。而要控制贫富差距的幅度,在知道两个基本收入模型后,只要是愿意,在数学角度进行调整并非难事。难的只是人的惯性观念牵扯和既得利益者的阻击。 如果把基本的投资公式稍作复杂化处理,即在P=p(1+r)n中,设r=f(r), n=f(n),也即回报率和投资行为进入到复杂的动态形式,不但资本运行的基本轮廓已经出现,就是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也已经展现。在资本的基本模型【P=p(1+ f(r)) f(n)】中,f(r)及f(n)的存在形式和每种函数的定义域,就是政治所作用的范畴。或者说,f(r)和f(n)就是经济领域里的政治成份。由此可见,一个社会的政治形态对经济的作用是极为关键的。 2|原始社会主义为何失败? 失败都是相对成功而言。如果把上世纪出现的社会主义形态称为原始社会主义,那么原始社会主义的失败有三个根本原因。而其中最本质的原因就是在资本模型中的f(r)和f(n)被政治严格约束了起来。数理表达就是社会主义中f(r)和f(n)的动态幅度远小于资本主义的动态幅度。因此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曲线必定会时间线上越来越落后资本主义。 另外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资源的差异。尽管社会主义国家的人口资源不逊于资本主义国家,但是在技术资源、物质资源方面,社会主义阵营远差于资本主义阵营。这就是致富模型中本金P的差异。从图2可以看出,二者的动态差异是指数型差异,也即绝对差距会越来越大。现实中,资本阵营起跑在先是一个历史因素,资本帝国的扩张积累使得资本阵营占据了地球资源开发的有利地位也是事实。因此,哪怕社会主义阵营里的国家经济完全无缝联结,其可用于滚动发展的各项资源都远差于资本阵营。 那么再看后来单打独斗的社会主义小兄弟,本来f(r)和f(n)的动态范围就比资本模式差一大截,而可用于投入发展的国家资源更是少得可怜。再加上资本势力的围堵,哪怕这些国家的政府再清廉,国家经济发展的差距还是会与资本主义国家越拉越大。这些都是由自然的规律所决定的。但是我不认为那些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者能有人认识到本文所解析的道理。 然而,尽管自然规律决定了在经济的角度社会主义永远跑不赢资本主义,但我同样不认为人类存在的意义就是发展经济。何况当经济过度发展及资源过度消耗后,社会的贫富差距和政治矛盾就会导致社会的不断动荡,社会的运行模式必然会向先进的新型社会主义演变。其数理表达就是f(r)和f(n),以及P=p(1+ f(r)) f(n)作为更高层次的集合变量后,变量函数运行的优化模式。 本文在数量层面的解析,能理解的自然就会明白,不具备相关数理知识的估计再怎么解释也没用。那就只能看悟性了。
附加回报率为1%的曲线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