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的解析+波音737问题分析 特有理 2019-3-15 资本的拼图-7
需求的本质,是维持人生存和发展的元意识。在自然规律的框架中,需求可解析成为容性、感性、和中性三种成份。容性成份是一种具有收敛性的需求,也就是维持本体生命的需求。这种需求也可以称为有限需求。比如吃喝、睡眠、保暖、呼吸。感性成份是一种发散性的需求,也可以称为无限需求,这是一种推动人类在宇宙的时空体系中不断扩展的精神动力。因此,只要是涉及人类发展的需求,都是无限发散的。中性需求是感性和容性恰好达到平衡的需求,它是一种静态的固定和动态的平衡,也可以称之为固定需求。比如人的身体以及体内的微量元素。由于中性需求不受意识控制,因此不纳入解析范围。 需求 | 有限需求 | 无限需求 | 中性需求 | 容性、收敛 | 感性、发散 | 固定、平衡 | 维持本体基本生命,可受意识掌控 | 本体意识扩展及生命的延续和接力 | 维持本体基本生命,但不受意识掌控 | 不可剥夺,但不能无限扩展,是维持生命延续的必要条件。 | 可被剥夺,但可以无限扩展,是推动灵魂提升的必要条件。 | 不可剥夺,不能改变,是维持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 |
很显然,有限需求是无限需求的基础。虽然有限需求不能无限扩展,比如吃多少饭、喝多少水、呼吸多少空气,但有限需求却是不能被剥夺的,因为它是维持生命的必要条件。而无限的感性需求即使被压抑、被剥夺,本体的生命依然可以存在。可是如果感性需求被过度束缚,人的精神就失去了发展的空间,人的灵性就会萎缩,人类就会失去长远发展的能力。但是,如果个体的感性需求缺乏约束,人类的感性空间就会出现自激的矛盾。感性需求越缺乏约束,人类之间的利益冲突就会越激烈。从人类整体的层面看,就是整个人类与自然的协调性越来越恶化。 随着人类生产能力的发展,有限需求的边界已经能够收敛到物质资源的发展空间之内。也就是人类的发展主体不会再为吃喝发愁。但是人类的无限需求却越来越失去理性的约束,因此成为人类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矛盾。 无限需求的元核就是自我膨胀的宇宙驱动力。从自我膨胀的原点出发,人就会产生各种无限欲望。对个体而言,人的无限欲望可以描述为:感知欲、探索欲、学习欲、解析欲、成就欲、和谐欲、兴奋欲、交欢欲、健康欲、永生欲。进入到群体层次,人的无限欲望分别为:交流欲、表现欲、占有欲、支配欲、优越欲、慈爱欲、保护欲。 无限欲望 | 个体层次 | 群体层次 | 感知欲 | 交流欲 | 探索欲 | 表现欲 | 学习欲 | 占有欲 | 解析欲 | 支配欲 | 成就欲 | 优越欲 | 和谐欲 | 慈爱欲 | 兴奋欲 | 保护欲 | 交欢欲 |
| 健康欲 |
| 永生欲 |
|
从逻辑上讲,需求是由欲望所导致。无限的欲望,就会导致无限的需求。有的欲望是靠付出来实现,有的欲望是靠获取而达成。个体层次的欲望是针对自然,群体层次的欲望是面向社会。个体层次的欲望使人不断地去认识自然并改造自然,群体层次的欲望使人构建社会、融入社会、并改造社会。 面对社会资源,最具有相关性的欲望就是:占有欲、支配欲、优越欲。占有是一种性质,支配是一种趋势,优越是一种状态。 状态大都容易理解,因为状态具有相对性,比如高下或多少。占有是一种绝对的支配。而社会中普遍的支配方式都是相对的支配,比如老板对员工、上级对下级、强势对弱势的支配。可以用分蛋糕的场景来通俗地解释占有欲、支配欲、优越欲的关系和作用:对于一个蛋糕,人最基本的欲望是获得绝对占有权;在无法实现绝对占有时,就会涉及如何分蛋糕。支配欲会使人设法获得切分蛋糕的规则制定权、主导权、和选择的优先权;如果既无法绝对占有,也无法进行支配现有的蛋糕,人会试图通过占有或支配另一块更大的蛋糕来获得优越感。现实生活中,就是比吃、比穿、比用、比先人一步、比高人一头。 需求的实现及利益的获取 主观的需求就是客观的利益;需求的实现就是利益的获取。人类获取利益有四个主要模式:劳动、掠夺、交易、分享。利益获取的方式决定了人类社会文明的层次。 利益获取方式 | 文明层次 | 劳动 掠夺 交易 分享 | 原始社会 | 劳动 + 暴力掠夺 | 强体力 + 初级智力 | 封建社会 | 劳动 + 暴力掠夺 + 交易 | 强体力 + 初中级智力 | 初始资本社会 | 劳动 + 交易 + 智力掠夺 | 中等体力 + 中级智力 | 发达资本社会 | 劳动 + 交易 + 智力掠夺 + 分享 | 基本体力 + 高中级智力 |
人类的劳动是个体获得物质资源的基本手段。掠夺则是丛林社会利用自身能力获得资源的另一重要手段。当掠夺带来的自损抵消掉了获取的利益,交易便应运而生。交易的本质是需求的相互满足,以及默认的风险控制。因此交易有效扩展了社会的需求空间,为劳动生产和创造开发带来了新的动力,并为社会系统的动态扩展创造了稳定的基础。需要强调的是:交易形式所包含的社会风险控制,是许多人忽视或根本没有意识到的重要系统机制。而随着物质和精神的逐步发展,分享就成为维持社会和谐稳定的一种附加的利益分配形式。 由于资本经济的核心是交易,所以下面将对交易做重点分析。 交易的初衷是需求的互补及欲望的不得已性的妥协。这就必然决定了交易中仍然包含了欲望的明争暗斗。也就是交易各方都会尽量争取以最小的利益付出来换取最大的利益收获。这就决定了交易除了主观的利益交换,还存在客观性的利益转移。也就是:【交易 = 利益交换 + 利益转移】。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交易不可能是真正公平的。 什么是“剥削”?剥削是一个非常含糊的概念。须知,现在西方国家90%的企业都是小型企业。许多小型企业的业主,他们付出的劳动比员工多很多,不但要承担经营的风险,收入也并不比员工多多少。而员工只要上班就拿工资,无论企业是赢是亏,工资一分也不能少。而所付出劳动和心血,能有给自己干活的50%劲头就算很不错了。这算谁剥削谁? 所以,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根本就是胡扯! 下文将对交易中的“利益转移”做深入的解析。 ----------------------------------------- 茶叶蛋:波音737MAX8最有可能的问题原因
随着科技的发展,领域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市场经济使得科技从业人员的视野除了本职工作就是钱,所以知识面非常的狭窄。因为高科技加大企业足以让从业人员获得比上不足,比下绰绰有余的满足感。因此他们大都把自己的收入和职位等同于自己的能力并非常的刚愎自用。 记得乔布斯的杰作iPhone4刚发布的时候,其无线信号的强度显示就有问题。原因是软件的编程人员不知道硬件的设备基础模型及数学表达。他们既不知道无线电波的距离衰减是指数性质,也不知道无线信号的强度表达是对数方式。所以Apple的软件工程师就把无线信号的强度用线性方式进行显示。因此,当手机已经无法工作的时候,手机的信号显示还是较强的状态。 关于波音737MAX8的问题,根据媒体已经透露出来的信息,我估计他们犯了类似的错误。这倒不一定是信号强度的问题,但最有可能是软件与硬件信号之间的适配问题。 从传感器到控制软件,最关键的环节就是信息的采集和处理。所有物理传感器的原始输出都是模拟信号,有些产品会在输出时已经将其转换成数字信号。对于控制软件的设计,最关键的就是与传感信号进行适配。首先要了解的就是传感信号的时间灵敏度和采样周期。如果设计根本没考虑这些因素,就很有可能造成类似交通中的“红灯带”效应,就是一旦进入这个效应区域,汽车将会连续遇到一串红灯,于是每个路口都要被红灯拦下。在检控信号的传输中,就会使有用的感应信息变成阻滞状态。由此就会造成控制软件无法正确按实际飞行状态进行控制。 到时看看最后的调查结果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