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恩典中成长 邱仁德 基督徒的一生是一次旅程,它有清楚的起点也有确切的终点。起点和终点之间是一条崎岖不平的路,有些人在路上绊倒、摔倒,而有些人会顺利地经过。如果我们的一生成功了,这不是因为我们有多好,或者有什么特别的恩赐,而完全是靠神的恩典。神目的就是让我们的生命效法祂儿子耶稣基督的形象,这也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我们生活的目的不是追求富裕、成功、得人的认可和吹捧,而是“要得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腓立比书3:14下)。在此文中,将列举一些我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神如何正在通过祂那丰盛的恩典塑造我,让我的生命里开始有祂儿子的形象。求神使用此文祝福你,帮助你效法我,象我效法基督(参哥林多前书11:1)。 在知足的恩典中成长(参提摩太前书6:7) 在英文新国际版圣经中,“知足”一词出现了五次。它出现的背景都是我们很熟悉的且很敏感的。第一次出现是关于挣多少钱。 “又有兵丁问他说:‘我们当作什么呢?’约翰说:‘不要以强暴待人,也不要讹诈人,自己有钱粮就当知足’”(路加福音3:14)。 我们总是觉得挣得不够多,总想要更高的薪水。但是这段经文教导我们要对薪水有知足的心。在我们没有祈求前天父就知道我们的一切需要(参马太福音6:8,32)。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总是吵着要加薪呢?这是因为人忧虑未来的本性。我们常常认为不能为自己及家人提供所需的,从人有限的角度看,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天父知道我们一切的需要。虽然自己靠不住,但我们能够信靠神。学会信靠神是不容易的,需要时间,需要在知足的恩典中成长。 我年轻时读了一本关于深爱中国的英国宣教士戴德生的书。戴德生年轻时跟一位医生学徒,医生却忘了付给他那周的薪水。他当时无任何积蓄,极需要那笔钱来度过周末及下一周。但他想经历神话语的信实与能力,便决定不主动向医生提这件事。可想而知,年轻的戴德生是如何艰难地度过那些日子。最终,当他几乎要放弃希望时,钱却送到了他家中,你一定能猜到他的喜悦和宽慰。他本该知道:神从不失败,祂的应许永远是信实的。这是戴德生在创立“中国内地会”前亲身经历的事,所以“内地会”之不通告金钱需要的政策持续时间最长。他们相信即使不广泛宣传,神仍会预备所需。此机构现改称OMF(海外基督使团)。 这个见证深深地影响了我,于是决定把它应用到生活中。因此,我不向老板要求加薪,偶尔会要求老板审查并指出一些差错和不平之处,但从未要求加薪。我寄希望于神,只有祂知道我的需要,而不是我的老板。不仅从戴德生,我也从保罗在腓力比书讲述的个人经历中,学习在知足的恩典里不断长进。保罗教导我们要学习知足,关键动词是“学习”,说明它不是生来就有的恩赐。我们必须学习知足,而且不容易学。保罗说他已学会在各种景况下知足,无论好坏都知足,他还举例说明: “我并不是因缺乏说这话,我无论在什么景况都可以知足,这是我已经学会了。我知道怎样处卑贱,也知道怎样处丰富;或饱足,或饥饿;或有余,或缺乏;随时随在,我都得了秘诀。”(腓立比4:11-12) 我们总是希望一切都多多益善。更大的房子,更多的器具,更多的玩具,更多的钱,什么都更多才好。可是,知足的秘诀是基本的东西:衣与食。“只要有衣有食,就当知足。”(提摩太前书6:8) 最后一处谈到知足是在总结得到秘诀的原因。“你们存心不可贪爱钱财,要以自己所有的为足;因为主曾说:‘我总不撇下你,也不丢弃你。’”(希伯来书13:5)我们能够对所拥有的知足是因为神常与我们同在。对神的同在供应有信心,我们就会在知足的恩典中成长,渐渐不受钱财和私欲的牵制。 对我来讲,这是一条漫长崎岖的路。但现在我的需要已变得很简单了。当初,像很多新移民一样,我曾梦想有一座又大又漂亮位于市郊的房子。但大家都是从零开始,我也不得不从一座较便宜靠近市中心的小房子开始。当有机会换大房子时,我开始仔细考虑此事。我意识到如果换更大的房子,就要搬离市中心地区,这意味着往返的路更长,花在汽油、车子磨损上的钱更多,也要花更多时间在交通上,等等。显而易见我需要留在市里,因为工作和教会是我生活的主要部分,它们都在市中心。我渐渐明白,如果往返的路更长,我就会更疲劳,这在神看来是毫无必要的。我很难接受这个事实:有一座更大更漂亮位处较好地区的房子只是为炫耀自己,其实我很自私,很骄傲,我将要做的绝不讨神喜悦。我不得不决定到底什么是我首选,是去荣耀神,成为好管家管理好祂所交托给我的,还是取悦自己或引人注目呢?选择是明确的,但真正做出决定时很不容易。 此外我还发现,当一个人想要更高水准的生活方式时,什么东西都花费更多。如果我买一个更大的房子,就要买更多的家具。如果住在高档地区,就不能买便宜货,我得和周围的邻居们相称。接下来是更高的地产税,更多的水电费,更高的房屋保险费,还需要安装警报系统来保护那些值钱的东西,还有更多更多。我想你一定猜到了我最终的决定。综上所述,我要告诉大家的就是要慎重思量活在神旨意里的含义。彼得在谈到基督时总结到“你们存这样的心,从今以后就可以不从人的情欲,只从神的旨意在世度余下的光阴。”(彼得前书4:2) 在给予的恩典中成长(参哥林多后书8:7) 在圣经里具启发性的经节是约翰福音3:16:“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致灭亡,反得永生。”紧随着动词“爱”,带出了实际行动的动词“给”,这两个动词是相互关联的,因爱,故给予。你若爱你的孩子,你会给他们所需要的。 “给予”对我来说并不容易做到。我出生于贫困的家庭,当我还不到11岁时,父亲过世了。母亲不得不努力工作来养家糊口。因此,我一直想要得到,因为什么都缺乏。当我能够赚钱时,就把所赚的全归自己所有。这都是我努力工作得来的,归我所有是理所当然的。 只有当基督的爱充满我心时,我才意识到所拥有的一切全部来自神的手。我给予,不是因为我有能力,而是出于神的供应。没有一样是我的,所有一切都属于神。“因为我们没有带什么到世上来,也不能带什么去。”(提摩太前书6:7) 这种心态的改变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而是经过数年时间,研读神的话语,聆听有关这方面的好讲道,阅读相关的好书,慢慢地,我开始能够遵循哥林多后书8—9章的教导了。 旧约圣经教导十一奉献,即把收入的10%献给神。新约圣经在此教导的基础上,扩展了奉献的观念,即超过了10%。当神赐下能力,也当我们在给予的恩典中不断成长时,我们就应该给出去。突然之间,奉献变得没有上限了,同时,困惑也产生了。现在,我们不再需要盲目地恪守某一规条或律法。如果把新约的奉献观念进一步推到极致,甚至可以说神希望我们把祂所给予我们的100%奉献给神。为什么不呢?我曾经听说过一个商人奉献他收入的90%,那是我至今所知的最高比例。当然,神也希望我们能支付日常生活基本所需和供养我们有责任照顾的人。圣经的教导要全面地看,我们应该把一条条教训综合起来,并让其互相补充,而非分隔开来看待。 所以,象所有的基督徒一样,我从10%开始,并为此挣扎了好几年,后来,因我在给予的恩典中不断成长,我决定要给得更多。因此,从10%增加到20%,再到30%、40%,大家无需知道我目前的奉献比例,重要的是我们都需要在给予的恩典中不断成长。 关于十一奉献的另一方面,常会引起会心一笑的是,到底是税前还是税后收入的10%。我听到的最好回答是“你自己决定,你希望神的祝福是税前还是税后临到?”当我们给予的时候,神的确祝福我们。有人说“我们所给予的永远不能超过神所给的。”我们给出的越多,神加给我们的也越多,这是原则。不一定是在金钱方面,也会是诸多其它方面的祝福。当然,不是因为希望神会加给我们更多而给予。若你在给予的恩典里成长,你会纯粹因为给予的快乐和讨神的喜悦而学习给予。如今,我是一位乐意的捐赠者(哥林多后书9:7),寻找机会用神交托我管理的钱财去祝福别人。没有什么能比得上与别人分享神的好处而带来的快乐,这表明神是赐下各样美善恩典的那位。(参雅各书1:17) 在受苦的恩典里成长(参腓利比书1:29) 你会注意到我在前面讨论的两个话题,“知足”和“给予”,几乎是不会令人高兴和欢迎的。那么,我将要用或许是这“冒犯三重奏”中最被忽略的“苦难”,来结束这篇文章。 我明白彼得前书4:12—19是指基督徒为信仰的缘故受苦,然而,在多伦多的日常生活中,事实并非如此。当我们说在这富裕、舒适的北美受苦时,实有藐视在沙特阿拉伯、北朝鲜或巴基斯坦为信仰而真正受苦的基督徒们之嫌。然而,我的确想延伸受苦的概念,把它作为衡量我们是否在神旨意中的好尺度。以下是我在生活中运用该原则的一些经历。 每当我要做出某一艰难的抉择时,常常被引诱去选择容易、有较少痛苦的途径。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请相信我,最容易的途径几乎不会是最佳的。当然有例外存在,但也仅仅证明上述原则的准确,即艰难的路常常是该走的路。然而我们很少选择那条路,为要逃避受苦、伤痛和挫折,那是我们的天性。基督也是如此,在客西马尼园,祂祷告神挪走那苦杯(参马太福音26:42)。我们也可以求神不要给太多苦难,但如果神的旨意是定要我们去经历,那么就应该心甘情愿地接受。 问题的关键是如何预备自己走那条不是有很多人走的路。当然,这决不是靠躺在沙发上或沉浸在宴乐里就能成就的。我们必须在行公义上训练自己,从现在开始,学习在小事上受苦,以便为神呼召我们受大苦的那一天做准备。这听起来是否不很现实或亏待自己?我一点不反对舒适的生活,相信起码的舒适是必须的,但重要的是如何为舒适程度作一定义。可能有些人出生高贵,那么奢侈的定义就不同了。所以,每个人要自己决定舒适的水平,没有人能在这方面论断别人。 我出生于贫穷岛国的一个贫穷家庭,所以,即便现在生活在加拿大,并有不错的收入,但保持简朴的生活并不困难。已经有许多书介绍如何让生活简单化,而我已学会区别“必需”和“想要”的不同。后来,我一直有念头要把东西送出去,而非占有它们。我试着过简朴而非铺张的生活。当我出差时,会尽量少带衣物并尽量做到重复使用。很有意思,我们走了一圈又回到原点。那曾一度被认为是贫穷的象征,现在摇身一变成为“绿色”或“环保”的标签了。把不用房间的灯关掉现称为“节能”,重复使用容器,称为“重复使用”或“再循环”。有些人习惯于自由自在、不拘小节的生活,执行“3R”确是一种受苦(译者注:3R即Reduce,Re-use,Recycling,意思是节约、重复使用、再循环);但若是本着忠于信仰,就没有其它选择,只有学习放弃一些东西。有一种自由源于简单的生活,穷人很快乐之说已听了很多,但不要误会我所说的,身为穷人,滋味不好受,因我曾身临其境。但穷人的确能快乐,因为他们没有富人的各种担忧,并且能在寻常事物中找到快乐;而富人因过惯了奢华享乐的生活而对凡事都麻木了。 我相信我们活得太自私了。我们需要学习知足,并尽力地给予,过一种简单的生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被神所用,那是神呼召我们的最终目的。那些浸润在神的浩瀚之中,也活在祂无限恩典之下的人,才有真正富足的生活。 结论 让我用一节对我来说最重要的经节来作结束,它总结了我行笔至此的全部内容。圣经的叙述比我的写作要精简多了。 “使我认识基督,晓得他复活的大能,并且晓得和他一同受苦,效法他的死,或者我也得以从死里复活。这不是说我已经得着了,已经完全了;我乃是竭力追求,或者可以得着基督耶稣所以得着我的。弟兄们,我不是以为自己已经得着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腓立比书3:10-14) ----------------------------------------------------- 本文原文以英文撰写,<溪水旁> 同工翻译并编辑 http://www.xishuipang.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