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人類壽命 在各國預期平均壽命排名中,日本憑藉高質量的醫療服務和社會福利蟬聯第一。 2018年5月,世界衛生組織(WHO)在日內瓦發布最新報告《世界衛生統計2018》(World Health Statisitcs 2018)。每年世衛組織都要發布《世界衛生統計》,此次統計來自於183個主權國家。 在此份報告中,最受人關注的是平均預期壽命指標(life expectancy at birth)。根據數據顯示,全球總體人口平均預期壽命達到72歲,其中女性壽命預期仍高於男性,前者為74.2歲,後者為69.8歲。(註:平均預期壽命是在一定的年齡別死亡率水平下,活到確切年齡X歲以後,平均還能繼續生存的年數,它是衡量一個國家、民族和地區居民健康水平的一個指標。它以當前分年齡死亡率為基礎計算,但實際上,死亡率是不斷變化的,因此,平均預期壽命是一個假定的指標。) 從區域來看,歐洲地區和太平洋西岸的人口預期壽命最高,總體分別為77.5歲和76.9歲;亞洲地區達到69.5歲;人口平均壽命低的是非洲地區,為61.2歲。 平均預期壽命前十名
在各國預期平均壽命排名中,日本達到84.2歲,其中女性壽命預期為87.1歲,男性為81.1歲。除日本外,位列前十的國家依次是:瑞士、西班牙、法國、新加坡、澳大利亞、意大利、加拿大、韓國和挪威。 在此次統計中,中國人口預期壽命約76.4歲,其中男性75歲,女性77.9歲,排名第52位,較之前有所提升。美國人口預期壽命約78.5歲,其中男性76歲,女性81歲,排名第34位。 儘管美國嬰兒出生時的人均預期壽命仍高於中國,但美國人最後10年的生命質量並不樂觀。世界衛生組織發言人艾莉森·克萊門特-亨特(AlisonClements-Hunt)指出:“對比健康預期壽命時發現一個特點,在中國、日本、韓國和一些其他亞洲高收入國家,人們失去健康的歲月要比高收入的西方國家少。” (我在美國生活近30年確實有這種感覺,就是美國老人的身體狀況往往不如同齡的東亞老人。我猜測美國老人或許不像中國老人那樣主意保養身體;他們更注重生活的質量;簡單地延續生命在他們看來沒什麼意義。——編者) 就中國人來說,人均健康預期壽命不到70歲;75%老人患慢性病(這裡強調健康二字)。現在中國正處於快速老齡化階段,但老年人的健康狀況不容樂觀。截至2018年底,中國大陸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5億。2018年中國人均預期壽命是77.0歲;然而據研究,中國人均健康預期壽命僅為68.7歲。這裡所說的人均預期壽命和人均健康預期壽命是不同的。中國罹患有一種以上慢性病的老年人比例高達75%,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超過4000萬人,老年人對健康服務的需求非常迫切。根據全國死因監測系統顯示,造成65歲以上老年人去世的前3原因,分別是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和惡性腫瘤,這3種疾病占老年人群去世的70%以上。 世衛組織(WHO)分析的對人類生命造成威脅的因素也差不多。2016年,估計有4100萬人死於非傳染性疾病(NCDs),占據總死亡人數(5700萬)的71%。主要為四大疾病所致:心腦血管疾病,1790萬死亡(占所有NCD的44%);癌症,900萬死亡(22%);慢性呼吸系統疾病(CRD),380萬死亡(9%);糖尿病,160萬死亡(4%)。吸煙是心血管疾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全世界有11億煙民。 世界銀行(微博)數據,1965年之前,中國人整體的預期壽命還不到50歲,1968年才邁過60歲關口,1993年突破70歲。2010年的數據是,女75歲;男71.6歲;中國人整體73.3歲。目前中國人口預期壽命約76.4歲,其中男性75歲,女性77.9歲。 WHO發布最新報告《世界衛生統計2018》中,2016年中國嬰兒出生時的健康預期壽命(Healthy life expectancy at birth)為68.7歲,美國為68.5歲。2016年中國人均GDP為8123美元,美國為57638美元,整整是中國的七倍多。這意味什麼? “健康預期壽命”是一個相對數據,估算的是一個人在完全健康狀態下生存的平均年數。這一數據是基於現在人口的死亡率和普遍的健康狀況。 “人均預期壽命”是在一定的年齡別死亡率水平下,活到確切年齡X歲以後,平均還能繼續生存的年數,它是衡量一個國家、民族和地區居民健康水平的一個指標。它以當前分年齡死亡率為基礎計算,但實際上,死亡率是不斷變化的,因此,人均預期壽命是一個假定的指標。 對比健康預期壽命時發現一個特點,在中國、日本、韓國和一些其他亞洲高收入國家,人們失去健康的歲月要比高收入的西方國家少。也就是說,在人生的最後階段,多數美國人在健康程度上要比中國人相對差些(不過我認為,這些年中國大陸的人們正“迎頭趕上”。——編者)。 分析人員指出,“美國特色”的諸多生活習慣對健康造成的負面影響,其中重要的一條便是低層次人群的肥胖率。大腹便便的“美國胖子”幾乎成了歐洲影視作品中美國人的典型形象。而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內在關聯,無需多言。 另外一點,美國人因為濫用藥物和吸食毒品造成的各類精神疾病的比例,也在發達國家中排名前列,甚至高過不少發展中國家。根據美國藥物成癮治療中心(American Addiction Centers)的數據,美國16-22歲的人群,有六分之一的人都有藥物和毒品成癮的現象。 其實,如果人類的壽命越來越長,將來贍養老人的問題會越來越嚴重。有關方面的論文指出,“假如發達國家平均壽命在21世紀保持增加趨勢,那麼,多數2000年以後出生的法國人、德國人、意大利人、英國人、美國人、加拿大人和日本人有望慶祝百歲生日”。論文還列舉一些發達國家人口壽命的預期數據,例如,半數以上2000年出生的日本人可望活到104歲;半數以上2003年出生的美國人可望活到103歲;半數以上2007年出生的意大利人可望活到104歲。論文是討論了以往壽命變化的趨勢,以及未來死亡率、健康、疾病等因素的變動後,得到這一結論的。 世衛組織2011年發布的《全球健康與老齡化》報告也引用了這一論文。這次世界經濟論壇再次以此為基礎探討養老和退休的問題,說明論文的看法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而且,雖然原本的論文主要是探討發達國家狀況的,但其中的許多有利於人口壽命增長的因素在發展中國家同樣能夠成立。 然而人的壽命的增加,原因之一是醫療技術的進步。這意味着更多的疾病和健康方面的經濟負擔。其次,工作的年限可能會增加。且不說強制延遲退休的問題,即使你自己願意延長工作年限,比如工作到70歲,以維持之後的生活,但到那個時候真的還能投入到工作中去嗎? 如果每個人都能很好地增加自己的財富和社會資源,安排好自己的退休時光,這當然是最好的;但這種美好設想多半是不可能的。事實上,人均壽命的大幅度增加很大可能增加了社會的總體負擔,而應對這種狀況的資源,不管是總體供應還是具體的分配,都是很大的挑戰。 其中一個挑戰是,總體經濟長期增長的速度在減慢。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的這份報告,最近十年,相比歷史上的其他時期,長期投資的回報率顯著降低,股票低了3~5個百分比,債券則是1~3個百分比。這意味着全世界勞動生產率提高的速度越來越慢,因此社會總體財富增長變慢。若沒有新的科技革命的話,人們在養老方面的負擔就會越來越重。 另一個挑戰是,絕大多數人都缺乏足夠的理財技能。且不說有關的專業技能難以通過培訓獲得,以整個生命為周期的理財計劃也實在太長,絕大多數人的理性和耐性都難以支撐規律性的、長期性的理財安排。而且有數據表明,這一現象正變得越來越嚴峻,例如全世界的總體儲蓄率在降低,而按通常的估計,把年收入的10%~15%拿來進行儲蓄才是一個合理的退休理財安排,但很多人5%都不到,甚至越來越多“月光族”。另外,有研究表明,越是低收入者,越不會給自己安排未來。所以,往往只能由國家來強制安排。一個國家能否設計好退休和養老制度,對於一個國家的發展,可以說是至關重要。 目前各國的退休養老制度,已經遠遠跟不上“人類生命周期延長”帶來的需求。報告認為,在未來約30年裡,人類生命周期的延長加上令人失望的投資收益,將令全球養老金出現400萬億美元的缺口——2015年,養老金缺口預計為70萬億美元,最大缺口出現在美國。而基於養老金缺口每年增長5%的預期,在2050年全球養老金缺口將達到400萬億美元。這意味着每天全球養老金賬戶上都會出現額外的280億美元赤字。這是一個相當恐怖的數字。 ……………………………………………………………… 我個人的想法,活得長,卻缺乏生活的樂趣,這能有什麼人生意義?現在我已經很多年退休狀態了,這種體會越來越強烈。人,只有身臨其境才能有最真切個人體會。 我相信,隨着人們對追求生活精神品質意願的增強,安樂死必越來越被理解和推廣。也就是說,很多人在年老後有了長期的各種慢性病,精神上痛苦,會選擇安樂死。假如大量有不可治癒疾病的老年人選擇安樂死,贍養老人的社會負擔會相對減輕。用各種先進的醫療手段延長垂死老人的生命太花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