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明月
自从邓小平推行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GDP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里,让我们从中国经济的发展史来破解其高速发展之谜。
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一阶段是在胡耀邦、赵紫阳主政时代。文革后中国的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中共中央决议如是说),技术极端落后。当时技术工人扎堆、科研人员云集的西安飞机制造厂,居然造不出合格的麦道客机机舱门,最后不得不引进全套生产线以完成和麦道公司的来料加工合同。在这种艰难的条件下,参照日本,四小龙的经验,赵紫阳主持制定了发展劳动密集型、外向型经济的战略方针。由于当时党内计划经济派的势力强大,私有化和市场经济改革还停留在论证阶段,经济改革步履艰难地推动着中国经济的起步。不过刚经历了文革的人民对极左思想深恶痛绝,民间思想活跃。平反冤假错案后的党和政府又没有很多政治包袱,腐败现象也还在可控范围。所以80年代的社会问题比较小,官方民间对国家发展的目标基本一致,政治经济改革受到广泛的支持,这是中国最有希望的年代。
64镇压之后,改革全面停顿,计划经济派用了三年时间证明了他们那一套经济路线的彻底失败。到1992年,邓小平趁计划经济派穷途末路之际“南巡”夺回了权力,开始了新一轮的经济改革。江泽民朱镕基延续了赵紫阳的经济路线,他们对中国经济的最大贡献就是开始了私有化和市场经济改革。让中国人民勤劳的基因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中国经济进入了起飞阶段,这是中国经济最好的时期。但是由于政治改革停滞,法制和政府功能并没有配合私有化和市场经济完成改革。这导致了权利高度集中,贪污腐败泛滥,官民对立日益严重。尤其国有企业私有化过程,用全民财产造就了无数富翁,其恶劣程度远超当年苏联解体后的私有化。另个问题是环境污染,在邓小平的“发展硬道理”口号下,政府完全放弃了对环境的保护,无数法律如同虚设,政权没有变色,山河却已经完全变色。
高速的经济发展很快带来了产能过剩问题,简单的劳动密集型经济遇到了瓶颈,许多出口企业靠出口退税勉强生存。产业升级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因此江朱把汽车制造业做为新的经济支柱产业。但是不像轻工业,汽车工业是由国有企业为主,靠中央地方及各级地方政府资金和市场保护发展起来的。一百多家汽车厂没有一家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只能在国内内斗。为了GDP,政府不仅没有让市场竞争淘汰其中劣质企业以改善行业结构,反而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和市场保护,把一个人多地少,不适合发展汽车消费市场的中国变成了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虽然汽车工业对本世纪初的中国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与之共生的是已经恶化的环境雪上加霜,国内消费结构更不合理。从此中国经济进入了畸形发展的阶段。
作为耐用消费产品,汽车的更新周期长,所以对经济的刺激时间也短。当胡温接班时,中国经济再次走到危机的边缘,比经济危机更可怕的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和金融坏账高筑,以致胡锦涛的幕僚发出了:“功劳都归江泽民,问题留给胡锦涛”的抱怨。当时留给胡温的经济选择不多,可以说只剩下了两个待开发市场:一个是房地产,一个是仅占GDP35%的国内消费市场(比全球平均都低25%)。胡温新政初期许多经济口号不错,比如侧重经济效益而不是GDP;提高中下层人民尤其是农民的消费水平。但提高人民消费就必须增加工资,要知道,相比较工资占成本50%的外国企业,中国企业的平均工资只占成本的10%。虽然这会打击部分依赖低人力成本的企业。带来短时间的经济危机;但危机的同时也是中国经济调整优化结构,迫使企业抛弃低工资的人海战术,转变成以新技术、高效益为竞争力的新型企业的良机。可惜政府根本不敢让经济停滞,最终采用了和口号完全相反的的“胡温新政”--大力发展房地产作为经济支柱产业。
长时间高速发展是违反基本经济规律的愚蠢行为。尤其是房地产这类使用周期极长的行业,如果十年就把七十年需要的房子都造好了,剩下六十年里这些过剩的产能怎么办?这根本是在坑子坑孙嘛。日本1990年的经济危机后房地产泡沫至今尚未完全消化,美国十次经济危机,九次都和房地产泡沫有关。如果说发展汽车业是政策失误,那么对国外失败教训累累无一成功先例的房地产业,仍然作出大力发展的决策,其背后利益集团之强大和无耻,超出想象...。
2011年,中国新建住房总面积达32.9亿平米,人均2.5平米。其中商品房销售额就占GDP的12%左右,而其他无法估价的自建、集资房面积更是商品房的两倍。加上房地产相关的钢铁、装修、水泥等行业,房地产总产值肯定占GDP40%以上,一旦泡沫破灭,后果不堪设想。作为中国特色之一,把持这个暴利行业的大地产商几乎都是高干子弟,在政府的支持下,这个既得利益集团已经通过房地产业绑架了中国经济。
中国房地产业还导致了中国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社会问题日益恶化,诸如强拆问题与房地产直接关联。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的房地产已经成为一颗政治和经济的毒瘤:泡沫破灭经济马上就死,但要维持泡沫不破,就必须不断地往里面投资,直到这颗毒瘤毁灭国家经济或社会为止。从胡温倒习李,政府不断给房地产业输血,到2013年,中国对房地产的投资占GDP16%,远远超过国际上6%的警戒线,2014年政府又在通货膨胀的经济环境下降息,其输血力度空前绝后。
为了保持这个经济畸形的高速发展,截至2012年中国十年间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平均是18%,而GDP是9.5%;到2011年底,中国M2与GDP比值为1.89倍。2012年全球新增货币供应量超26万亿元人民币,中国占了近一半。畸形发展的恶果,通过货币超发转嫁给了普遍百姓。货币本身有多少变成坏账?又有多少又落入权贵们的腰包?这恐怕将成为不解之谜。众所周知,商业信用破产的后果比房地产危机更可怕,而在中国,几乎没有商人在贷款时会考虑偿还能力。央行原副行长吴晓灵坦白:“没有那么多坏账,中国哪来那么多富人?”
30年的高速发展,资源耗尽、生态破坏、产能过剩、技术山寨、信用破产、货币超发、房产天价。现在中国经济的发动机只剩下了央行的印钞机,等到印钞机烧坏了,我们的子孙后代不知道要为这种畸形的发展付出多少年。清除经济泡沫大概需要十年,消化过剩房地产可能是七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工作,而重建生态环境和信用系统,那就没有人能算得清需要几代人了。
引用网上一句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今天中国畸形的经济则是“走中国特色的路,让子孙无路可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