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斯塔霞》是世界级编舞大师、英国皇家芭蕾舞团前艺术总监兼驻团编导肯尼斯·麦克米兰于1971年创作的三幕芭蕾舞剧,讲述沙俄罗曼诺夫王朝末代公主安娜斯塔霞的故事。 原事件概况如下:20世纪20年代,一位名为安娜·安德森的女士出现在德国,自称是沙俄末代皇帝尼古拉二世的小女儿安娜斯塔霞,并声称自己从革命中幸存,躲过各种谋杀后远赴欧洲避难。由于安德森外貌酷似公主,一时众说纷纭,有人信服,也有人怀疑。直到1994年,即安德森离世10年之际,DNA技术证实了她只是一个普通的波兰农妇。 麦克米兰编创舞剧时,DNA技术尚未出现,因此他相信安德森就是安娜斯塔霞,舞剧也基于此展开。这部剧已在舞台上消失十几年之久,今年10月,英皇重新把它搬上舞台,一场出动7位现任首席,并于11月2日在全球进行了影院录播,世界各地的芭蕾爱好者得以首次看到这部作品的全貌。我国向来不参与此类活动,幸有同好无偿搬运资源,优酷搜索“安娜斯塔霞”即有全剧及幕间访谈视频。 然而不少同好看完后说难以理解,于是作为麦克米兰和英皇芭团的真爱粉,我写了这篇剧评,一己之见,聊供参考。 录播出来之前,围观了一下外网的评论,挺有趣的——舞评人的反馈大多很不错;观众的反馈则是第三幕很惊人,前两幕很无聊;舞评人接着说第三幕的杰出是建立在前两幕的基础上的呀;观众表示您说的对但成就第三幕的前两幕毕竟还是太无聊了……所以那天录播出来,我为前两幕做足了心理准备,结果——完全不觉得无聊……? 第一幕:皇家军舰。之前有个小引,即精神病院里安娜的背影和投影出来的历史影像,可见下面是倒叙。安娜斯塔霞的扮演者Natalia Osipova(以下简称波娃)在采访中说一幕的安娜斯塔霞是个享受家庭幸福的女孩,然而布景另有布景的语言——巨轮的一隅,波光明灭的海面,背后一片沉黑,已是“山雨欲来”的感觉。更诡异的是船上众人都着白衣,显然不是晚装,女眷或撑遮阳伞或戴遮阳帽,这时候背景的夜色就让人不寒而栗了。我本没想到这剧会有如此厚重的开头。讲述变故常见的做法是前面尽力铺叙繁华,后面剧情陡转,做出跌宕起伏心惊肉跳的效果,《安娜斯塔霞》却不如此。看见黑暗围拢下这一小片明亮的甲板,我始觉之前都被误导了,这部剧的定位恐怕不是什么神秘的“复活”故事。 科谢辛斯卡娅在历史上是沙皇的情妇,舞剧没有明示,但有很多细节暗示。比如二幕开头科谢辛斯卡娅出场走到舞台右侧,与沙皇有一个欲言又止若即若离的微动作;中段双人舞结束,科谢辛斯卡娅向沙皇夫妇行礼,皇后冷漠骄矜地起身走了,沙皇却对科谢辛斯卡娅做了一个“请”的手势;最明显的是中后部分的两对双人舞,沙皇与科谢辛斯卡娅,皇后与拉斯普京,两组有很多对称的动作,这感情关系也是够错综的;四人跳完往舞台左侧走,科谢辛斯卡娅在后,沙皇在前方做出了一个接纳的动作,以为她是走向自己,然而科谢辛斯卡娅是走向舞伴的……沙皇倒是反应快,顺手抱起了皇后。凡斯种种,不一而足,麦克米兰的舞剧是极其细腻的,得静心看进去。 因此,想在观看《安娜斯塔霞》的过程中获得纯粹的快感怕是难的,我也不觉得这是一部看一次就能完全看懂、就会彻底爱上的戏,但这绝对是一部值得二刷的戏。 英国知名舞评人Graham Watts在此季首演后感慨《安娜斯塔霞》是麦克米兰被遗忘的杰作,我深以为然。作为一代大师的早期作品,这部剧显然与《罗密欧与朱丽叶》不同,与《曼侬》不同,甚至与《魂断梅耶林》不同……但它依然展示出麦克米兰拔俗的编舞艺术和杰出的戏剧功力,更展示出一位大师自我突破的勇气和超越时代的魄力。《安娜斯塔霞》对受众的要求更高,但它值得与其他三部舞剧比肩,共同构成麦克米兰的“四大杰作”。 https://freewechat.com/a/MzI2NTU5MjYxNQ==/224748365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