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杠杆理论》是解决社会问题的钥匙 特有理 2019-9-24 本人的《利益杠杆理论》,至少还没见到别人提过,自认为是解决社会问题的钥匙。 如果从数学角度理解,应该很容易理解其全部含义;但毕竟数学语言不是大众语言,因此用普通语言解释就需要多花些篇幅。本文的目的就是对《利益杠杆理论》进行初步的介绍和解释。 自古以来,人们分析社会矛盾,都从社会分配入手。古人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说法,现在有“劳动剥削”和“阶级斗争”学说。但是,分配是一种被动的、表面化的概念。从本质看,一个人的利益获取是一个综合的动态过程,取决于个体条件和环境状况。其决定因素用数学语言来说,就是获利关系函数。通俗而言,就是取决于每个人所具有的利益杠杆。 什么是“利益杠杆”?假设大家都从水库中取水,有人用桶、有人用车、有人直接开闸放水。现在中国人讲究“拼爹”,这个“爹”就是杠杆。拼不了爹的,就拼“起跑线”。其实这“起跑线”的本质也是获利的杠杆。一个普通工人一生的劳动获利率,与医生、律师、名企高管的劳动获利率相差极大。这就是杠杆率的不同。而杠杆率的决定,既有个人因素,也有社会因素。 “利益杠杆”并不是单一的静态方程,它是一个动态的函数集合空间。也就是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状态和社会层次中,其利益杠杆是在随时随地变化的。在大社会中是一个待宰羔羊,在小圈子里有可能还是一个风生水起佼佼者。人的智能可以让人忘掉大局中的悲惨,而去寻求局部领域中杠杆的的优势。这也是为什么越是在一个权势压迫极其深重的社会,人们越是会在小圈子里内斗。内斗的本质,就是为了在尽可能的范围内获得利益杠杆的优势。 社会文明的发展,就是一个建立社会公平机制的过程。在自然角度,就是不断降低矛盾冲突,控制社会发展风险的过程。社会资源获取的公平性,直接关系到社会发展的稳定性甚至继续存在的可能性。公平机制最核心的体现,应该就是利益杠杆建立的公平性。而传统的“公平分配理论”却很难把公平全面落实到分配的概念中。 “利益杠杆”的概念与“分配理论”学说的不同,在于任何分配都无法全方位地覆盖利益的获取因素。因为人的条件不同、能力不同、需求也不同。当用“分配理论”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入解析,其面临的各种不同因素必将导致思辨的发散。因为,任何人都无法在现实社会找到一个能包容各种因素的“公平”分配方式。于是,在理论上,所谓的“共产主义”就设置了一个物质极大丰富的前提。而在社会实践中,所谓的“社会主义”就只有实行大锅饭这一条出路。而若要提高劳动的积极性,资本主义就干脆来一个“自由经济”,只要法律没想到或顾不上的地方,什么下三滥的的手段都算作能力。结果到头来,谁也说不好怎么分配才算合适,什么样的分配才算公平。人类就这么混着日子,只要别核战,就走一步算一步吧。 在“利益杠杆”的框架下,公平就有了设置的依据。也就是:不管能力如何,需求如何,社会利益的获利杠杆应该有一个合理的设置。这个设置的核心,就是除了自然赋予的能力杠杆之外,具有社会性的利益杠杆必须是公平的。也就是既要承认人与人之间的能力差别,允许获利杠杆的自然差异产生作用;也必须有效平衡社会利益杠杆的建立,以防止利用杠杆加杠杆的状态出现。这样,对社会问题的分析才能有正确的方向。 人类社会目前的主要矛盾,皆产生于利用杠杆加杠杆的机制。极权政治是政治层面的杠杆加杠杆;资本经济则是经济层面的杠杆加杠杆。二者的结合,就是社会整体领域的杠杆加杠杆。 什么是杠杆加杠杆?这就相当于两个球队比赛,先进球的队可以增加上场队员的人数,进得越多,就能加得越多。或者是挤公车,先抢到座位的可以再奖励一个座位,甚至可以再免乘车费。也或者是坐飞机,大家先买同样价钱的机票,抢到头等舱的打折,得到经济舱的加价。这些例子在无耻文人的嘴里,可以说成是爱拼才会赢,多劳就应该多得。要不然,上车上飞机拖拖拉拉,多浪费时间啊;可在正常人眼里,谁看也不会说这样的获利机制合理。可所有类似的戏码却在现实中全面上演着。 在资本经济全球化的当代,靠能力挣钱当然公平合理;而靠钱来挣钱就是明显的欺负人和耍流氓了。因为,人的能力不可能无限加杠杆;但钱却可以无限加杠杆。这就相当于上面所说的情况一样。可是,现在的社会中,靠钱挣钱是那么的理直气壮、那么的天经地义。当钱成为获利的杠杆,真正的劳动付出就变得越来越低贱,社会的道义就会逐渐失去立足之地。而社会就会成为一个彻底被金钱掌控的社会,金钱就会彻底变成金权,甚至可以系统化地掌控人的思想和价值观。这与政治的专制并无本质区别。 其实吧,人跟人真的差别不大,哪怕是在不同的政治制度中生活。你说,政权跟金权有什么实质的不同?西方的先进,真的不是经济模式的先进;只不过是在政治层面公平性高一些,政治利益的杠杆率被有效限制罢了。当极权遇到金权,金权不但没有瓦解极权,反而与极权紧密地融合起来。因为其本质都是利益的杠杆。 我觉得,反共不反资的人,那只不过是因为没在极权社会捞到好处罢了。而我,在哪儿都混得很失败,所以咱既反共,又反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