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的理想是什么?这个问题很大,我根本没有答案。民主只是其一,不是全部。还有公平,正义,富裕,幸福,独立,有尊严。。。没有高尚理想的人生是迷失的,没有高尚理想的社会会走向堕落。 抛开琐碎,我认为中国人这一百年来一直追求的理想其实很简单,就是“平等”二字。 共产党当年闹革命的时候,提出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不外乎人人平等,没有压迫剥削,没有饥饿,没有帝国主义,独立富强的中国。回溯当年的社会现实,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劳苦大众和社会精英一起选择了共产党,让历史选择了共产党。 战争年代共产主义公社好实现,等建国没多久,“人人平等”这一个理想就首先被现实击碎了:高干们有房有车有特权,旧社会过来的老先生们不管水平高低比新社会的年轻人工资待遇高好几倍,城乡差别,工农差别,出生论。。。群众就算嘴上不说,心里自然要盘算,酝酿成熟,全中国就进入了全民运动的二十年,一个接一个,到文革登峰造极。 运动开始的社会根源在哪里?根源就在“人人平等”这个社会理想破灭后的挣扎。伟大美好的理想破灭得太快了,连毛泽东也不甘心而一再挣扎并且带动全国人民一起挣扎。人性啊人性,不是一个简单的理想就能跨越的。运动的结果,平等没得到,社会前进一步倒退两步,大家都挨饿,都遭遇不幸,连温饱安全都缺失了。 人生如草子,有的落座庙堂之上,有的落入茅厕之中,有人天生聪明美丽正义善良慈悲;有人天生愚笨丑陋猥琐邪恶残忍。人的社会性在很长的人类历史阶段实在是难以平等的。中国人折腾这么一圈想明白了,还是“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吧。 不过抛开人的社会性,从本质上讲,人有如一棵草,无论落在哪里,长到何处,长成什么样,都是一棵草,受自然的限制和滋养,是平等的。 否定“财富平等”容易被理解被接受;至于明目张胆否定“人权平等”,显然于情于理于法都上不了台面。不过这个“人权平等”在中国从来就没实现过,新中国运动了几十年都没琢磨出个可行的办法来实现,于是先用“初级阶段”忽悠过去,让大家都先盯住财富理想再说,否则这个社会真不知该往哪里走了。况且庙堂和茅厕,实在天上地下,能登堂入室的忍不住都要骄傲起来,与其叫那幸运草别骄傲,不如先改造厕所。 有理想就有干劲,中国这大干快上了三十年,社会富裕了,茅厕和庙堂外形香臭上差别不那么大了,草的本质开始凸显,“人权平等”已经不是什么理想,而是直接的社会需求了。而且利益的冲突让社会矛盾更尖锐,“平等”这个理想再次跳出来,来势凶猛,直奔“平权”这个主题,不面对不解决,可能连可以不平等的财都要一并遭殃了。 其实“人权平等”在一个富裕起来的社会里不能算什么高端理想,准确讲是一个社会底线,“人权平等”规定一个社会人不可被践踏的,法律规定一个社会人不可践踏的,两条线中间,就是一个社会人的生存空间,我们叫她“自由”。在人权平等的底线上追求公平正义才有可操作性,否则还真辩论不出个是非来。 中国人又到了再次冲刺“平等”这个理想关口。我相信中国的未来在人民的手中,社会改良在有形无形中从未停止过,理想终将实现。至于历史是否再次选择中国共产党,要看共产党怎么做。 至于刘晓波得了和平奖,网上各种意见很多甚至很对立。本人觉得他的牢坐的没有道理,他的人权受到侵害。不过他不是救世主,连民主“启蒙”教师都算不上,不过他会在中国人民“平等”的理想实现的时候被彻底解救。那个宪章也没什么新意和现实可操作性,和平奖是对中国政府的调戏和蔑视。 从一些辩论中,再次感慨新中国成长起来的人对中国近代史知之甚少。我也是其中一分子。所以在此向大家热烈推荐唐德刚先生写的《袁氏当国》。读了这本书让我比较客观地了解了中国人民近一个世纪对现代民主的追求和探索,从而使我更加相信中国人需要兼容并蓄走出自己的民主道路,西方的经验可借鉴但无法抄袭。 另外我一直对一党两党多党之争一直很不感冒,“党”这个字,从“结党营私”“君子群而不党”上看,更本就不是什么好词,至今也没发现什么“党”超脱了这个字的本意,也不相信实行两党或多党中国就能真正民主,相反全民深刻的民主民权意识才是两党多党正常运作的基础。谁能给“党”赋予新的超脱利益之争的含义,谁才走到时代的前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