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大家都在谈虎妈的教育孩子下的猛药,我也忍不住想凑个热闹。 话说推孩子,看似技术活,各种育儿经也把它搞得象一门技术,其实这是艺术活。艺术品的好坏和成功失败是很难立即评价出来的,只有通过时间的筛选才能得出结论。一个人的一生能被当成成功的艺术品,也是时间雕琢出来的,父母的“推”大概只是最初的几笔,远远不能当作艺术品成功的全部原因,不过起笔没弄好,却很可能是最后失败的主要原因。
做艺术品是要有想法的,高级的,是要有哲学思想做指导的,否则会陷入技巧的陷阱,最后就平庸了,雕啄过头可能把东西还毁了。
我的哲学很浅白,这最初几笔,不求“成功”,但求“不跑偏”。如果用吃饭打比方,就是不求吃尽最美味,但求不饿就好。我相信人生就象吃饭,要酸甜苦辣咸味味具到,才能吃出健康的身体。中医给各种食物都有定性,有的性偏,有的性中温。吃东西一味偏性,时间久了人身体就病了;所以不偏食,饮食平衡,有利健康。 养孩子和养身体一样,父母如何对孩子,是根据孩子的天性和环境的性状来调整,虽然目标各异,长远来看还是平衡健康为上。环境太甜腻, 父母就该做那苦味的凉茶;环境太艰苦,父母就该做暖心的热汤;父母双方也是互补,一个"严",一个"慈",刚柔并济,教会孩子懂自己,懂父母,懂人性,懂生活。是人都不完美,是人生都不会完美,可是我们总可以在动态的调整中找到平衡。
不知那个虎妈身为华人,是否体验得中国人古老质朴的哲学,她文中描绘的推孩子之法实在是一剂猛药,猛药不是什么体质的人都受得住的,用得不好是害人的。当然有的孩子,非下猛药不可。在美国,如果社会教育孩子的大环境太偏,下点猛药也未尝不可。风险在于矫枉过正,老祖宗讲过"过犹不及"。感觉西方文化更精进,下手狠,容易猛过头。当然跑偏了再重找平衡,也是发展的一种方式。 还有些人喜欢举把孩子早早榨干推坏的例子,来反驳虎妈,证明不该推。这是因噎废食之举。现实中放任自流溺爱孩子把孩子毁掉的例子更多。要想身体健康,最简单的原则就是"三分寒,七分饱,外加多动弹"。这说明什么?说明人生要"求缺",说明“劳作”是天经地义,所谓只有享不了的福,没有吃不了的苦。中国老话讲福享过头就要折寿了,人一辈子该享和能享的福气是有限的。所以推孩子管教孩子是给孩子传达人生的真谛,给孩子加三分寒,三分饿,有"缺"才“满”。当然这个“缺三分”到底是多少,实在就是艺术了。 成功的艺术难以复制,失败的艺术却一再重复;科学技术和艺术的差别在于是否可复制;等艺术成功的奥秘被解开,艺术就降级成技术啦;等技术精湛到无法复制,技术就成艺术啦。科学的魅力在于她的艺术性,艺术的魅力却在于她的不科学。 所以这推孩子的艺术活别全当技术活干,搞不好画虎不成反类犬了。人先天有命,后天有运,做好人得好运,命运相济的一生,能做到“有趣”就很了不起了。有时候“猛”得够艺术也会变得很“有趣”。 艺术啊艺术,最最精妙的部分都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一言难尽,一言难尽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