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歌唱祖國》又被推到風頭浪尖上。這麼美好意境的歌,可以做任何一部愛國思鄉電影的主題曲。只不過這首歌最早出現在《上甘嶺》裡,就被某些擅長做文字臆想的人定義為反美的歌曲。把朗朗嚇的,寧可被罵做沒文化,也要跳起來大哭自己不知道曲子的背景。真正眾口鑠金,人言可畏。好在美國政府沒那麼cheap,給這事定了個調調,也讓草民朗朗鬆了口氣。 中國人歷史上文字獄搞得多了去了,清朝登峰造極,一句“清風不識字”,就能鞭屍滅門。當然最厲害的大概是在文革,上綱上線,小人四伏,風聲鶴唳,人人自危,噤若寒蟬。想聽故事,不用我在這講,回家問問自家的老人,哪個沒有一籮筐。這文革被徹底否定了,可文革的文化卻死而不僵,還時不常頂上各種冠冕堂皇的蓋頭,跳出來博人眼球。 說是韓寒辦的雜誌,一幅漫畫上有裸體男,為免傷風化,將私處擋住了,結果被指認漫畫“影射黨中央”。如今朗朗一曲《歌唱祖國》,讓有文字獄基因的中國人,基於各自的政治立場和利益立場,不是彈冠相慶就是憤憤不平。總之是非四起。同志們哪,都抱着這種文字獄式的思維,追求開放民主,自由公平,司法公正,那不是緣木求魚麼。 中國的文學文字追求意境,好用類比隱喻比喻,令人浮想聯翩,頗符合美學的原則。美的東西總是沁人心脾的,沁人心脾的東西總是令人心領神會的。加之中國人在政治上和社會中,自古追求“術”和“贏”卻非“真理”和“真相”。於是這些想贏又善遐想的文人政客創造了文字獄。當然這點追求成功的雕蟲小技是很容易複製的,於是很快被富有想象力創造力藝術感和競爭意識的中國人民發揚光大。文字獄就成了小小人討生活的飯碗,成了大小人登堂入室的階梯。 為什麼臆想和渲染在中國文化中這麼有土壤呢?做為一個在中國長大的中國人,我過去沒想明白,直到有一天我看見孩子的閱讀作業。學校里每周要求孩子寫一篇讀書筆記,給了七八個大方向,任選其一去寫。其中有一個方向是“請寫出書中的三個事實(fact),三個觀點(opinion),和你自己的三個觀點”。孩子問我什麼是事實什麼是觀點,我粗翻了孩子的讀物,說“車速30邁每小時是事實,車比你跑得快是事實,你認為它快或慢就是觀點。事實是客觀狀況,觀點是你看到狀況後自己發展出的主觀看法。”我教導了孩子,也自我啟蒙了一下,在此之前我從來沒刻意區分過我讀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是“事實”還是“觀點”。我有本能的一些判斷,可沒有深刻區分過。 反觀我們中國人,我發現我們中國人在“事實”和“觀點”間一直就一筆糊塗賬。我們在生死上還分得清,比如殺人罪一定是有殺人的事實才能定罪,光喊“我殺了你”肯定不算數。可在其他不關生死的事情上卻太過糊塗,尤其體現在文人政客媒體的宣傳品里,簡述事實,甚至掐頭去尾,然後基於自己的利益和立場,鏗鏘發揮自己的觀點。這看官們,稀里糊塗,也沒搞清楚哪些是“事實”,哪些是“臆斷”,僅基於自己的利益和立場,就跟着搖旗吶喊,推波助瀾。 當年西方哲人(是羅素,如果我沒記錯)分析中國人,說是很想不通為什麼中國人沒什麼宗教傳統,可好像十分有宗教情緒。依我看,原因就在中國文化中“事實”和“觀點”間的這筆糊塗帳,加上對“義”和“氣”的推崇,於是樸實善良的人們有如浮塵,加之數量巨大,一不小心就被這個或那個大笤帚揚起來變成的沙塵暴,遮天蔽日,都以為自己在打掃衛生,做替天行道的事,結果黑白不分,不知搞出了多少屈魂冤鬼。這總刮社會沙塵暴的社會環境,實在不是什麼理想社會吧。 所以我認為,中國人應該展開全民的“事實”和“觀念”的大甄別,政治學習,就拿報紙上的各色文章,來分析分析哪些是“事實”,哪些是“臆斷”(當然臆斷有厚道的,有邪惡的);孩子讀書,也象美國小學生一樣,分析分析哪些是“事實”,哪些是“觀點”(觀點有公平的,有偏激的)。這不比搞文字獄,搞消息封鎖,搞文字審查更有建設意義嗎?中國社會的公平正義不是建立在每個中國人誠實理性的頭腦和的一顆公平正義的心之上的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