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拒絕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其實是件好事 中國面臨挑戰和機會 中國宣布計劃出錢援助歐洲,雖然這歷來是以無條件出手相援為出發點的,但在情感上卻不是沒有任何一點點前提條件的: 起碼歐洲不能以憎恨和相害中國為目的。這就是說在中國的市場經濟和專門針對中國的所謂武器禁止方面歐洲必須要釋放出友好氣氛。 不過,歐洲顯然毫不領情,剛剛帶着羞辱和經濟遏制的自大心態直接拒絕了中國提出的友好顯示。不僅如此,還直接威脅說中國未來在歐投資將受阻撓。 有這麼尋求救援討錢的麼? 老實說,2011年的今天,市場經濟和武器解禁都不是中國在意的砝碼,有和沒有幾乎沒什麼區別。出大錢救援歐洲,中國圖的是一個最起碼的安全關係而不是豢 養一群中山狼。 所以,歐洲能夠直接回擊中國的要求,其實是件好事。它說明歐洲前一段時間的哭窮飽含巨大的水份,警告中國在沒有把歐洲完全拖垮之前一定要考慮清楚什麼是自 己的利益。它也說明中國可以從面臨風險挑戰轉變為面臨的不止是挑戰,還出現有機遇。 這個機遇就是分化和搬倒歐洲。 歐洲堅持對華的軍事禁運不難解釋,把中國當作敵人自然要封鎖中國的軍事技術,這個敵對目標從49年開始就沒改變過,今後如果不戰敗投降,一定也變不過來的。至於拒絕中國的市場經濟,人民日報含蓄地解釋說是為了歐洲的貿易保護,實際上誰都知道另一個歐洲的天性特徵是什麼。 就跟聯合國默認美國的軍事侵略一樣,它同樣默認歐洲對非洲這兩百年來就沒有改變過經濟吸血政策,許多如喀麥隆那樣的非洲資源國的資源獲利至今還是按照早在殖民時期歐洲人制訂的100%歸歐洲宗主國。唯一回報是歐洲承諾幫助這些國家所謂的上流人口保持政治經濟地位和子女在歐洲國家的教育權利,以此循環保證吸血政策的執行者。 可是,到今天吸出了非洲戰亂貧困的爛攤子之後,歐洲這個懶惰的寄生蟲也知道事不得已時必須找到更大的吸血對象,這才是絕不能承認中國市場經濟的根本原因。 分化和搬倒歐洲 --------前者對自私貪婪懶惰欺詐(不錯,的確是這兩個字: 欺詐)的歐洲來說幾乎沒有任何免疫能力,對於後一個目標,以今天的形勢,是遠比挑戰美國或者挑戰"美國加上歐洲" 要現時的選擇。 目前,美國已經在意對台軍售的直接碰撞後果了,然而,美國政府今天仍然決定60億美元軍售台灣,並按照美軍兵棋推演設定,升級和強化台空軍與美軍協同戰力,鞏固美空軍在亞太區取得絕對空優的戰爭能力。對於比美國弱的歐洲,以進攻為守護,這是分而化之的必須選擇。事實上只從它們各國的歷史和自私小算盤事例上就可以看得出應該先打後安, 而不是養狼為患。 具有清晰的三個點是維護一個面的穩定的最小要求,中國援助以老謀深算損人利己著稱的歐洲實際可利用的東西並不多,卻容易破壞這個面的平衡。看看歐洲的密友美國就可以知道中國應該 怎麼做: 美國銀行一看到歐洲對中國的抵抗,馬上加緊抽出放在歐洲銀行的資金。實際上,一個貧窮混亂的歐洲將會失去作為三點之一的資格,它遠比中國着急自己的前途命運。 目前中國放出的"中行或暫停與歐洲銀行外匯交易"的消息,說明中國看出了問題的選擇。不過,如果貪圖小利憂柔寡斷而不加緊拖垮歐洲的行動,不直接打擊歐洲 銀行的命脈在經濟上金融上放倒這個潛在的對手,中國就不大可能在今後重新拉回歐洲。 反過來,當歐洲在金融和經濟壓力下內鬥加劇時,這個奉行"打不過你的敵人就投降他們"(英語裡面用的是顯得文雅的同義詞"加入你的敵人")的大陸才會真正 開始面對危機和抉擇。 猜想那時候它們會怎麼樣選擇? 四個字: 彎下膝蓋。 _________________ P.S. 華夏透視的一篇"歐洲請君入甕 中國自投羅網"文章說: 雖然歐債危機已是火燒眼眉,但歐洲各國民眾卻勝似閒庭信步,反對減薪,反對壓縮福利。他們住着洋房,開着名車,卻要讓還有三分之一人口生活在貧困中的中國來搭救,真是豈有此理! 更莫名其妙的是,最應擔負起救援責任的德國、法國,對鄰國的危急口惠而實不至,表面上堅決捍衛歐元穩定,實際上以國內法為由不斷推卸救援責任,保存實力。中國如果伸出援手,豈不是自投羅網?況且歐洲至今仍不解除對華軍售禁令,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 新聞裡面到處都是"歐盟拒絕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選一個舊一點的2007年6月報道作為參考來說明中國不應該期待歐盟會產生本質上的改變,必須丟掉對老歐洲的幻想: 歐盟拒絕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2007-6-13 21:33:17 國際動態] 在歐盟與中國的貿易關係日趨緊張之際,歐中高級貿易對話6月12日在布魯塞爾舉行。但歐盟貿易專員曼德爾森和中國商業部長薄熙來貿易赤字問題產 生嚴重分歧,曼德爾森還回絕了中國的要求,拒絕承認其市場經濟地位。 法新社報導說,在經過“坦率、具體和持久”的討論後,歐盟貿易專員曼德爾森警告說,如果北京未能補償日益不平衡的歐中貿易關係,那麼中 國就將面臨歐盟的一個“不耐煩和憤怒”的反彈。 曼德爾森稱,如果歐洲的輿論不滿意中國當局把歐盟所關注的問題,當成是進入歐洲市場的不必要的障礙和壁壘,那麼歐盟的不耐煩和憤怒就將 上升。曼德爾森在記者會強調說,由於歐盟貿易委員會正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該委員會將開始以不同的方式限制中國生產商和出口進入歐洲市場。 不過,曼德爾森還表示,中國方面已經同意必須有所行動。在和中國商務部長薄熙來在布魯塞爾舉行會晤之後,雙方同意在定於11月份召開的 歐盟中國峰會上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案,以便消除中國與歐盟之間的貿易壁壘,並控制歐盟對華貿易逆差的不斷增長。 中國商務部長薄熙來當天表示,中國並未尋求對歐盟產生的巨大貿易順差。薄熙來在新聞發布會上稱,中國已經意識到了歐盟的擔憂,中方並未 尋求巨大的貿易順差。美國媒體報導說,在此次會談中,中國在知識產權保護,鋼鐵,紡織等領域給予歐盟積極回應。薄熙來稱,中國不希望鋼鐵出口大幅增加,歐 盟和中國的鋼鐵貿易是遵從市場規則的。同時歐盟承諾不會尋求增加中國紡織進口配額。薄熙來認為,當將歐洲在中國的投資,服務以及商品貿易考慮在內時,雙邊 貿易關係是均衡的。 英國金融時報說,曼德爾森指出,薄熙來也認為必須採取相應行動。到今年年底,歐盟對中國貿易逆差預計將從去年的1280億歐元激增至 1700億歐元(合2270億美元)。曼德爾森在新聞發布會上說:“我是第一次聽到這麼高級別的中國官員明確承認,用薄熙來的話說,就是必須採取一些措 施。” 這位來自英國的、骨子裡推崇自由貿易的歐盟貿易專員認為,中國貿易政策的各個方面都“不合邏輯”、“站不住腳”、“無法接受”,並指責 中國放任猖獗的造假行為,導致歐洲企業損失慘重。歐盟指出,在中國經商的歐盟企業遭遇的種種限制,也加劇了歐盟對中國貿易逆差,其中包括嚴格的許可法、歧 視性規定,還有迫使外企與當地合作方成立合資企業的法規。 曼德爾森還回絕了中國的要求,拒絕承認其市場經濟地位。雖然這只是一種技術層面的地位,但中國認為這是一個面子問題。中國外交部6月 11日表示:“我們希望歐盟能夠客觀認識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在市場經濟建設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積極考慮並儘早承認中國的完全市場經濟地位。” 儘管有56個世貿組織(WTO)成員都承認了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但歐盟和美國都沒有承認。這讓中國更難以把貿易爭端訴諸世貿組織。 多維社注意到,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6月12日在記者會上表示,中歐雙方在廣泛領域有着巨大合作潛力,中歐夥伴合作協定就是要適應當前 中歐關係不斷深入發展的現狀,使中歐合作能夠在更高的層次、更廣的領域得到進一步加強。我們希望中歐雙方本着相互尊重、互諒互讓的原則,通過平等友好協商 儘快就協定達成一致,從而推進中歐關係進一步向前發展。 秦剛強調稱,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符合世貿組織規定的公平貿易原則,也有助於拓展中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實現互利雙贏。目前世界上已 有70餘個國家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遺憾的是歐盟至今尚未承認。我們希望歐盟能夠客觀認識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在市場經濟建設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深刻 認識中歐經貿合作的互利性、互補性和互惠性,積極考慮並儘早承認中國的完全市場經濟地位。 中國媒體說,中國商務部部長薄熙來和歐盟貿易委員曼德爾森就如何啟動中歐《夥伴關係與合作協定》和《貿易與經濟合作協定》的修訂工作、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合作等議題深入地交換了意見。薄熙來在會談後接受中外記者提問時說,中歐雙方對會談結果表示滿意,雙方都對對方關注的問題做出了積極的表 態。 薄熙來指出,中國注重貿易平衡,不追求片面的貿易順差。目前的歐盟對華貿易逆差主要是雙方的貿易結構所致。歐盟低端產品的生產轉移至發 展中國家,而歐盟市場對低端產品的需求上升是導致對華貿易逆差上升的主要原因。此外,歐盟過去對日本、韓國和東盟國家的貿易逆差轉移到對華貿易逆差上,也 是歐盟對華貿易逆差上升的重要原因。薄熙來還表示,中國注重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保護知識產權符合中國的利益。 多維社還注意到中國官方媒體在報導,也提到了中國商務部長薄熙來和歐盟貿易委員曼德爾森討論一系列雙邊貿易問題,其中包括討論中國市場 經濟地位和貿易順差問題。但報導中沒有提到,歐盟又拒絕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路透社報導說,中國海關總署周一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5月份外貿順差出人意料地擴大至224.5億美元,較上年同期激增73%,遠高於 路透此前調查的188億美元。這一最新貿易數字無疑將成為此次中歐貿易對話的焦點話題之一。 曼德爾森之前曾表示,歐盟將在對華貿易方面採取更為強硬的立場,如果中國不對歐洲開放更多的市場,將準備對中國採取進一步的反傾銷行 動,甚至會訴諸WTO。 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