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汤安的博客
  零星拾集 --------Understanding of the people, one gene at a time.
网络日志正文
二战德军 "军魂之歌"— Lili Marlene 《莉莉.玛莲》 2011-09-20 19:02:32

 

http://www.etymonline.com/working/marlene-dietrich.jpg

Marlene Dietrich

来自德国的影星玛琳.黛德丽 (MARLENE DIETRICH)不仅气质神秘、演技出色,还多了一项专长: 她拥有非常迷人的嗓音。玛琳. 黛德丽是世界影坛上可与葛丽泰. 嘉宝、凯瑟琳. 赫本相提并论的影星,她亦功至名勋,提名奥斯卡奖,是第二个获得该殊荣的德国女演员。下面的介绍就是她的名歌Lili Marlene。

玛琳于1992年5月 6日在巴黎无病而逝,享年90岁。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P8O8Lgjkiw&feature=player_embedded

http://www.56.com/u65/v_NDQ2ODY0NTQ.html

二战德军  "军魂之歌"

 

—Lili Marlene《莉莉 . 玛莲》


大学快毕业时我们5个不同学校要好的男女生一起在周末看的法斯宾德导演的电影《莉莉·玛莲》。回来后,沉迷在莉莉·玛莲乐曲中的3位女生一致提议去喝到醉。结果, 第二天醒来大家还一身酒气。那些黑白画面和Lili Marlene的徊缳不断的低音旋律,从此扎根在脑海里。

Vor der Kaserne,Vor dem grossen Tor,
Stand eine Laterne, Und steht sie noch davor,
So woll’n wir uns da wiederseh’n,
Wenn wir bei der Laterne steh’n,
Wie einst, Lilli Marleen, wie einst, Lilli Marleen.

Underneath the lantern by the barrack gate,
Darling I remember the way you used to wait;
'Twas there that you whispered tenderly,
That you lov'd me, you'd always be,
My Lilli of the lamplight,
My own Lilli Marlene ......


《莉莉.玛莲》歌词由Hans Leip (1893-1983) 写于一战中的1915年,他当时是一名被征召到德军俄国前线的汉堡教师。Leip组合了他女朋友与另一名女性朋友的名称,即莉莉与玛莲,诗意地组合了莉莉 玛莲这一个人名。这首诗后来以"Das Lied eines jungen Soldaten auf der Wacht"(《一个年轻的士兵值班之歌》)的名字出版。在作者Hans Leip与Rudolf zinc为这首诗加上音乐前,诺伯特·舒尔策(Norbert Schultze)早已于1938年为它谱曲。而Tommy Connor之后写了英文歌词。

这首歌原本标题为"Das Madchen unter der Laterne" (《提灯下的女孩》),但后来以莉莉玛莲而著名。

此歌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交战国双方所喜爱,甚至出现了战壕里协约国和同盟国的士兵同时哼唱此歌战斗的场景。

而和这首歌联系在一起的是两位因为演唱它而著名女性:Lale Anderson 和 Marlene Dietrich。




http://www.produkt-suchmaschine.com/images/products/101_/das-beste-von-lale-andersen-id4348475.jpg二战德军

Lale Andersen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L0KniirXHM&feature=related

Real Name: Liselotte Helene Berta Bunnenberg. Born, 23 Mar. 1905. Bremerhaven, Germany. Died, 29 Aug. 1972 Vienna Austria.(Color enhanced publicity shot)


纳粹女歌手Lale Anderson (1905-1971)的故事在法斯宾德的电影《莉莉·玛莲》中有着全面的展现。与洁身自爱的Marlene Dietrich相反,Lale Anderson 凭借着同纳粹上层的暧昧关系,步步高升进而大红大紫。她是这首歌的原唱 (尽管最初录制的版本并不好听和走红)。


到了1941年,德国占领地贝尔格莱德一家德国电台开始向所有德军士兵广播Lale Anderson唱的《莉莉·玛莲》。这首歌的内容却唤起了士兵们的厌战情绪,唤起了战争带走的一切美好回忆。很快,这首德语歌曲冲破了同盟国和协约国的 界限,传遍了整个二战战场。


从突尼斯的沙漠到阿登的森林,每到晚上9 点55分,战壕中的双方士兵,都会把收音机调到贝尔格莱德电台,去倾听那首哀伤缠绵的《莉莉·玛莲》。不久,盖世太保以扰乱军心及间谍嫌疑为由取缔了电 台,为虎作伥的Lale Anderson及歌曲的相关制作人员也不再被看好,还一起被抓进了纳粹集中营。


但是《莉莉·玛莲》并没有就此消失,反而越唱越响,违反人性的纳粹德国也走向了命中注定的灭亡。


Marlene Dietrich (1901-1992)是德国著名影星和歌手。她大胆的中性扮相,穿裤装抽香烟,歌声低沉性感而冷酷,风靡了二战前的柏林。1930年,她即以出演史登堡 (Joseph von Sternberg)的电影'兰天使'而在大荧幕走红。


http://www.mimifroufrou.com/scentedsalamander/images/marlene-dietrich-portrait.jpghttp://www.michaelhoppengallery.com/files/25ad295db962884c8709330c337e611b.large.jpg

Marlene Dietrich


纳粹上台后,Marlene Dietrich毅然离开祖国,加入美国国籍,坚决反战。观众最爱的是她唱的Lili Marleen (不论是英文版还是德文版),这既是控诉战争控诉法西斯的有力武器,也是一份再也无法释怀的乡愁。她的入木三分的深切演唱让这首歌登峰造极,取得了前所未 有的巨大成功,歌声甚至打动了远在柏林的希特勒。


1937年希特勒开出优厚条件请Marlene Dietrich 回国,遭到对希特勒德国有深深了解和切肤之痛的Marlene Dietrich拒绝。她很清楚此举让她从此与德国划清界限,因此一生中再也不曾踏上故乡的土地。

在美国,Marlene Dietrich在电影节和舞台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992年,她在巴黎去世。最终,祖国怀想着她的优秀子女,Marlene Dietrich的尸骨重回柏林,德国人还在用她的名字命名了柏林的一个广场. (youtube里面是她当年演唱这首歌时的照片和她的电影的海报,配着她的隽永永存的歌声)。


http://blogs.roanoke.com/dancasey/files/2009/06/marlene_dietrich_in_morocco_trailer_3.jpghttp://a5.mzstatic.com/us/r1000/056/Features/4b/88/cc/dj.bdpfxiuj.170x170-75.jpg


值得一提的是她还在1932年美国电影"Shanghai Express"中与早期著名的华裔女演员Anna May Wong (January 3, 1905 – February 3, 1961) 联阕合演 (http://vimeo.com/13137567)。

莉莉·玛莲是对战争残酷的无言控诉,也是千万人心中逝去的幸福之象征。从那以后,这首歌曲唱遍了全世界,各色语言无数版本,成为和平的象征歌曲,成为对逝去幸福的哀悼。今天,和它纠结在一起的一个时代、两个女子以及整个二次大战都已经逝去,只有Marlene Dietrich 《莉莉.玛莲》歌声还久久传唱,-------- 各中滋味,说明了残暴和战争不会享受持久的价值。

 

玛琳.黛德丽腊像 (好莱坞杜莎夫人腊像馆)


《莉莉.玛莲》歌词


曾经在雄伟的兵营的大门旁,
我和她双双站在一个天窗边.
当时我们腼腆地互相说再见,
现在却已只剩那个天窗依旧.
最爱的,莉莉玛莲,
最爱的,莉莉玛莲.

各处都能看见我们俩的身影,
我们俩的歌声似乎依旧飘荡.
但何时所有的人才会再看见,
我们又能相会在那个天窗边?
最爱的,莉莉玛莲,
最爱的,莉莉玛莲!

在门外岗哨边你吹起了口哨,
我跑到三天不见你的天窗边.
虽然我们只能互相挥手再见,
可我坚信和你的爱将会永远.
只和你,莉莉玛莲,
只和你,莉莉玛莲.

你那熟悉而轻柔的步履声声,
我几乎白天晚上都渴望听到.
现在我却偶然知道要上前线,
上帝才知能否再站在天窗边.
只和你,莉莉玛莲,
只和你,莉莉玛莲.

无论在地球上哪个寂静角落,
我都希望梦中拥有你爱的唇.
当雾色早已将一切淡淡笼罩,
我依旧还静静站立在天窗边
……

只和你, 莉莉玛莲,
只和你,莉莉玛莲...


http://www.youtube.com /watch?v=2S25qVvwkZg

(Lili Marlene 做为德国军曲的两个版本)

 

 

▬▬▬▬▬▬▬▬▬▬▬ஜ۩۞۩ஜ▬▬▬▬▬▬▬▬▬▬▬▬▬

    ENJOY THE MUSIC!

 ▬▬▬▬▬▬▬▬▬▬▬ஜ۩۞۩ஜ▬▬▬▬▬▬▬▬▬▬▬▬▬ 

 


浏览(2123) (0) 评论(0)
发表评论
我的名片
汤安
注册日期: 2011-09-09
访问总量: 470,106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歡迎 欢迎 宽赢
最新发布
· 1 公布结果 2 民运都是肮脏的hat
· 下一博写啥涅? "关于对绿帽的答
· Case closed, 民运选择了挑衅下
· 阿妞,至少在投诉时,你的偷偷删
· 下期微博预告: 民运选择了挑衅
· 实现人类民主自由理想 与 看清万
· 是民主的要义还是悖论? (微博)
友好链接
· love阳光:阳光的博客
· 笑看糊涂蛋:笑看糊涂蛋的博客
· 喀什:喀什的博客
· 月弯儿:月弯儿的博客:外卖店
· Cowboy:Cowboy的博客
· 幽久桥:幽久桥的博客
· 与爱同在:与爱同在的博客
· 华欢笑:华欢笑的博客
· 山月歌:山月歌的博客
· 方鲲鹏:方鲲鹏
· 山哥:山哥的文化广场
· 史语:史语的博客
· 瀛洲大蟹:轻扣柴扉
· 米笑:米笑的博客
· 落基山人:落基山人的博客
· 欢乐诵:欢乐诵
· 马黑:马黑的博客
· 庭榕:庭榕的博客
· 白凡:白凡的博客
· 椰子:椰风阵阵,思绪如河
· 芦鹤:芦鹤
分类目录
【小说故事】
· 汤安: 科学社会的三段论 (微博)
· 汤安: 感恩节探古,一个关于感
· 美食和情感,少了哪一样都吃不出
· 扶了一个摔倒不起的老人 搀扶老
· zt 朋友土佬的阿尔巴尼亚游记
· 天生刀鱼好时光
【文史拾遗】
· 周五影视: NHK记录片 颜色革命的
· 外国人当时拍的中国形象新闻照片
· 琉球 蒋介石 中国最大的战略错
· 关于辛亥革命的评价 ---- 毛泽东
· 勇敢的不同方式: 秋瑾与鲁迅
【法律经闻】
· 扶了一个摔倒不起的老人 搀扶老
【美食知味】
· 感恩节快乐!三个小菜
· 大羹无和味 美食无限贵
· 汤安: 你可能没见过的水果 5 鲜
· 汤安: 你可能没见过的水果 4
· 汤安: 你可能没见过的水果 3
· 汤安: 你可能没见过的水果 2
· 汤安: 你可能没见过的水果 1
· 美食和情感,少了哪一样都吃不出
· 爱吃腊汁肉的老妇人
· 世上最难学透的学问就是如何享受
【医而识生】
· zt The Sick Man of Asia 美刊稱
【影像解"昔"】
· 周五影视推荐: 历史回顾 国庆记
· 非死不可是个好东西
· 英国充满挑拨和歪曲中国的报道:
· 周五电影推荐: 《Limitless》永
· 了解国际政治的经典电影: 《Into
· 周五影视推荐: 由电影《Awake (
· 周五影视推荐: 断刀 ----- 中国
· 当指挥权放进政治钻营者手中:
· 一生需要看十遍的理想主义经典作
【时政分析】
· 1 公布结果 2 民运都是肮脏的hat
· 下一博写啥涅? "关于对绿帽的答
· Case closed, 民运选择了挑衅下
· 阿妞,至少在投诉时,你的偷偷删
· 下期微博预告: 民运选择了挑衅
· 实现人类民主自由理想 与 看清万
· 是民主的要义还是悖论? (微博)
· 洪博培 1.应如何处理美中关系 2.
· 有没有共济会针对中国的阴谋?
· [转载] 苏联末期的“南方系”---孔
【经典推荐】
· 【转载: 我把一个美国女人说的鸦
· 史上著名的10个思想实验及提出者
· 中美庚子赔款留美幼童被撤回后的
· 有没有共济会针对中国的阴谋?
· 汤安: 象不象近代当代中国的处境
· zt 赖帐:不单单是希腊的光荣传
· Stephen Ambrose 写的美国近代史
· 美国上流社会
· 达尔文和他改变的世界 纪念查尔
【艺术汇流】
· 从两幅奧诺雷·杜米埃的画看法国
· 禾墩, 一首经典优美的美国诗词
· 西方戏剧及名剧简介
· 汤安: 大爱梵高
· 音乐是人们挂在自己脑子里的画
【学习密码】
· 下一博写啥涅? "关于对绿帽的答
· 汤安: 科学社会的三段论 (微博)
· 2011最佳发明
· Lily's Disneyland Birthda
· 如何在网上辩论之对付谩骂者
【大风弹歌】
· 汤安: 我的太陽
· 二战德军 "军魂之歌"—
· "Besame Mucho 深情的吻&qu
· 爱情美丽,可是,生活中你更难以
· 民歌《茉莉花》最早版本
· Time to Say Goodbye ---一种无
· 不衰的经典: Nights In White Sa
· In The Mood 一首值得肆意欢乐的
· The Warsawian 华沙曲 (Red Army
· 快乐童年,如今一去不复返
存档目录
2011-12-01 - 2011-12-14
2011-11-01 - 2011-11-30
2011-10-01 - 2011-10-31
2011-09-09 - 2011-09-30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