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与教育
特有理
2015-1-29
有文化的人大都认同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什么才是真正的素质似乎众说纷纭。中国早先的说法叫“德与才”,近代又称“德、智、体”,然而这依旧体现了中式文化的空泛。落实到各个家庭,便有了“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也有了“琴棋书画,技压天下”的工具化“素质”教育。仅看海外遍地的各种华人SAT补习班、常春藤冲刺班、钢琴音乐教学班,就知道华人群体所重视的素质是在哪方面了。我以为,素质最基本的两个方面:一个是做人,一个是做事。做人是社会功能,做事是个人功能。传统的中国文化对个体社会功能的要求只是“服从”二字,因此个体的价值就完全体现在了工具化的功能上。这也是为什么华人“一个人是一条龙,三个人就变成一条虫”。
华人圈里的小团体,同乡会也好,联谊会也罢,甚至包括业余活动的兴趣小组,明明都知道规则的重要,制度的必须,但绝大多数人都为了给自己留一个回旋的余地,都不愿意明确设立和遵守必要的制度体系,并解释为“业余活动没有必要那么认真”。然而在这种种“不认真”背后,就是社群中各种各样的矛盾积累,及至打得反目成仇,分崩离析。“认真你就输了”是华人社会的心里话,也是中国文化本质的缺陷。谁都觉得可以用“不认真”从“认真”的人那里占到便宜,这点小聪明渗透到了华人的骨子里。最典型的,当属学术领域的抄袭和侵权,商业领域的仿冒和伪造。日常的交往中,认认真真地办事、认认真真地待人,便给了不认真的多吃多占的极大机会。其现实的结果,就是如果没有强势力量的制约,华人群体永远是在比谁更“不认真”,在“不认真”的循环中围绕着真正的核心目标兜圈子。反正谁认真谁吃亏,不认真则永远吃不了亏。当一个社会整体进入到一种“不认真”的状态,那么真正的“认真”反倒成为被压制的对象,没有外力的作用势必进入到锁定状态。
近日观摩了孩子学校的文艺表演活动,从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和触动。原以为普通中学的文艺活动就是让孩子接触一下文艺表演的皮毛,对演出的质量根本没有太高的期待。但看完表演,我不得不对先进的发达文明表示钦佩。从走进学校的大楼开始,就感觉走进了真正的歌剧院。每一个环节都有相应岗位的学生进行服务。从引路、验票、发节目单,到走进演播礼堂的引位,学生们每一个姿势、动作、问候,都尽显专业水准,都那么投入和认真。虽然这些学生并不参加演出,但他们绝没有中国学校孩子们那种嘻嘻哈哈、那种玩世不恭、那种凑合了事。
这次表演有两个部分,首先是学生拍摄的实习短片,有描绘自然的,有针对学校的公益性短片,比如远离毒品、环境保护、注意睡眠等。每一个短片从头至尾都一丝不苟地按照现今的市场规范来做。那个关于自然的短片除了展现社区的自然风貌,还以社区为背景拍下了星移斗转的美丽夜空,日出日落、云舒云卷的气候变迁,十足的大气和磅礴,也足见学生们认真的态度和所下的功夫。在艺术化的节目转换介绍中,我们又被学生引领到另一间表演大厅。
这是一个以中学生生活为背景的歌舞剧,一幕幕的场景变换、一个个动作姿态、一段段歌舞表演,学生们的投入、认真、以及接近专业水平的舞蹈动作和演唱,让我几乎不敢相信这是些与我自己的孩子一起学习、玩耍的,普普通通的中学生。每一个段落结束,大厅里都会响起由衷的热烈掌声。整个演出时间有一个多小时,学生们的表演越来越投入,现场的气氛也越来越热烈。表演结束后,导演老师向我们介绍:每一年的学生表演都得到以前学生们的协助,包括剧本的编写以及每一个动作、表情的设计,有些早已经工作多年了。看完演出后我向孩子表示祝贺,赞赏她们的专业表现。孩子对我说:“We are supposed to be professional" 。
听到孩子的这句话,我深刻体会到,做事只是表面,做人才是根本。只有学会认真做人,社会的事情才能做好。素质不是技能,而是一种态度。
|